“源头活水”让企业充满勃勃生机——国华电力研究院人才建设工作侧记
“半亩方塘一镜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观书有感同样适用于企业,企业就像方塘半亩,如果要保持企业内的清澈,水质清新,就需要在源头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提供,否则死水一塘,也就不可能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勃勃生机。这里所说的“源头活水”,便是指人力资源,因为人力资源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国华电力研究院成立十周年来,用活用足用好人力资源,为企业注入源头活水,培养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作风优良、技术技艺精湛,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并得到国华、集团及同行认可的技术创新服务团队,成为国华电力公司科技研发平台及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基建、生产技术支撑重要力量。
“用足”人才—全方位人事体制改革
所谓“用足人才”,就是让人才各尽所能,深度挖掘他们的潜力与创新力,为企业发展带来活力,因此,从人事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是务其根本。2018年初,该研究院拿出5个技术部室负责人的岗位,以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干部,解决新都交替的问题,推动干部队伍年轻化。经过公开选聘,乔加飞等4名博士、1名首席专家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通过本次中层干部的平均年龄降低了5.1岁,硕士以上学历占比提高了1倍多,达到了80%,中层干部队伍的人员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该研究院在中层干部选拔中用公开竞聘的形式,在基层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上实施的是以绩效、学历、职称、工作经历综合量化考量的基层员工岗级定期调整机制。这种机制实施3年来,累计有50人次的基层员工得到了岗位晋升,占到了员工人数的34%,解决了基层员工岗级系统性流动的问题,“两头小、中间大”的员工层级队伍基本形成。这也为我们后续进行基层-中层干部衔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在人事体制机制改革中,绩效导向、薪酬机制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保证作用。为助力研究院改革转型,提倡岗位价值创造,人力资源方面进行了部门与员工激励体制改革,形成了新的《组织绩效管理办法》和《员工绩效管理规定》等配套措施,共同构建了研究院新的绩效评价体系。新的体系突出了部门绩效与个人绩效协调联动,明确了目标责任的业绩导向和多劳多得的分配导向,旨在破除工资是“死”的、绩效是“轮”的旧有桎梏。
“用活”人才—多渠道引进人才机制
“用活”人才的关键是要从源头不断引入活水,研究院成立十周年来,通过持续引入各级人才,已经聚集了一批具有较高教育经历、较强业务素养、较好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三高”人才及岗位亟需人才。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研究院拓展和巩固人才引进的新渠道,自成立7年来,已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并于2016在全国144家受到人社部发文表彰的“综合评估优秀设站单位”中,排名第17名。
研修生培养是国华电力作为人才整体工作机制的一部分,是国华公司在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方面的创新,也是各厂人员优化调整的补充方式,对研究院各专业技术资源进行了必要的调剂与补充。自2013年6月起,国华电力先后启动了2期研修生培养工作。经过4年2期的持续实践,该研究院已为国华系统共计培养出57名青年人才,其中有6名优秀人才留在了研究院工作,为研究院生产、基建、科技创新领域带来了活力。
此外,研究院还从研修生和北京热电中引入了14名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引入人才,研究院做到了生产人员比例正增长,3年来,技术员工增长12人。
“用好”人才,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机制
员工的职业满足感,既可以来自于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的科学设计所带来的“硬提升”,也可以来自于企业对员工持续投入资源,使员工自身业务能力持续提升、自我不断增值带来的“软实力”。仅2018年上半年就开展培训30余人次,占员工人数的20%,人均培训学时为39小时,人均培训费达到了8300元的高水平。
在共性培训方面,为了提升员工的管理风险防控通识和项目管理水平,组织了两期针对中层干部管理人员及项目负责人的项目管理培训班,共计有28名员工参加了培训,较好地提升了相关人员的管理基础。材料科学研究室参加培训人员周超说:“此次的项目管理培训为材料室微创寿命评估中心的建设和后期营运发挥了答疑解惑的作用,通过创新激励机制打造A级团队是微创团队的建设目标,合同管理规范、有效、有利是微创技术应用的前提,财务管理是微创技术推广应用盈利的保障。”
而为使近年新入职的各专业技术人员系统、全面的了解发电厂生产工艺流程,认知主要设备原理,研究院为16名近年新进员工,在北京热电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深入生产现场学习培训。研究院还组织了两次内部员工的前沿技术讲座,分别对汽轮机高位布置、储能技术进行了交流,开阔了员工知识面,加强了内部的技术共享。
在精准培训方面,还为员工积极争取到了多项个性化培训机会。黄军获得全国仅有15名人员之一的中国工程院与英国皇家工程院“创新领军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研修名额,他说:“这次国际学习与交流,使我开阔了视野,在科研的过程中站得更高、思考的维度更全面,特别是对印度和哥伦比亚青年创新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能力和实践深有感触,因此对于我在创新成果转化的意识与能力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升。”此外,周星龙成功入选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清洁能源技术应用与管理”培训班;为5名员工争取到参加东方电气集团、哈尔滨电气集团生产技能培训的名额;推荐3名员工分别参加百千万人才工程、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和“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推荐;组织4名博士员工以挂职锻炼或者参加技术支持组的方式,在生产和基建电厂长期进行一线锻炼,提高其解决电力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推动研究院相关行业资格的备案,组织部分员工参加了咨询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为2019年初步具备独立承接工程咨询业务的资质打下了良好基础。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面向未来,研究院将继续人才发展战略中引入“源头活水”,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工队伍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氛围等,进一步打通员工的成长成才通道,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和储备人才,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中核集团办公厅副主任履新北京
2018-09-01
- “黄金人“:中广核事业的“种子
2018-07-07
- 中广核台山核电EPR首堆工程“
2018-06-14
- 华能“90后”大调查
2018-05-18
- 大唐国际潮州发电:全员培训竞
2017-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