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二厂(公司):厚植人才成长沃土
5月7日,国电电力大同第二发电厂(公司)年仅30岁的生产技术部金属监督压力容器专责乔杰经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理论考试、竞聘演讲等环节,竞聘为该厂(公司)综合分公司主任助理,实现了从技术人员到青年人才榜样的完美跨越。
“企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大同二厂(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立科学选人用人机制,厚植人才成长沃土,让各类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全力释放队伍潜能和力量,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源泉。
人才选拔另辟蹊径
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火电企业是大同二厂(公司)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人。
然而作为一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厂,从2016年开始,大同二厂(公司)每年退休员工超过百人,尤其是技术骨干人员退休较多,企业人才队伍存在着平均年轻偏大,高技能、业务骨干、复合型人才偏少等问题,与企业发展目标十分不相符。
“我们要打破常规思维,持续加大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建设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畅通各类人才发展渠道,解决员工只走行政晋升一条路的问题。”大同二厂(公司)厂长(总经理)陈忠在谈到如何挖掘内部人力资源潜力时说。”
按照这样的思路,大同二厂(公司)重新优化并疏通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在现有以行政职务为主体的职业发展通道之外,设立了首席师评选、大二工匠评聘、青年英才选拔三条新通道,以满足各类人员的成长需要。
大同二厂(公司)职业发展通道的开辟,在员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激活了员工这“一池春水”,员工纷纷对照条件要求,积极通过通道推荐申报。该厂(公司)的首席师选拔,没有学历、年龄、职称等硬性要求,而是以“解决关键问题,发挥突出作用,干部群众认可”为标准。首席师分厂级、专业级和部门级三个层级,有评选与授予两种方式。参与评选的人员必须获得2/3以上的选票才能进入现场面试环节。而那些在国电电力和集团公司竞赛中获得相应成绩的个人,则直接根据成绩授予“首席师”称号。
大同二厂(公司)有10台机组,运行维护、检修工作量繁重,加快建设一支结构优化、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是该厂(公司)的当务之急。该厂(公司)在基层生产单位开展了大二工匠评聘,选拔中以德为先,注重人选的职业操守,坚持技术过硬、敢于担当,干部群众认可的原则,突出个人的职业操守、业务能力和业绩。
在青年英才的选拔上,大同二厂(公司)创新形式,采取积分制对参选人员进行综合排名。青年英才的积分项包括学历、职称、竞赛成绩、荣誉称号、发现解决难题等43个积分项,这就要求青年员工不但要有良好的基本素质,更要积极主动为企业建功立业,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分制鼓励青年人积极参加竞赛比武、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激励机制,督促、引领青年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成为英才,这就是积分制的意义。”陈忠说。
今年,大同二厂(公司)共选拔出35名首席师,87名大二工匠,50名青年英才。
用活人才示范引领
“2017年,我们通过开展‘一、二、三期供热经济性优化,实施机组灵活性调峰’项目,在保证供热稳定安全的前提下,仅10-12月三个月就获得调峰补偿净收入163.48万元。”说起自己主要参与的创新项目,大同二厂(公司)第一届专业级首席师杨德军深感自豪。
大同二厂(公司)十分注重各类人才作用的发挥,用好人才这剂“良药”,多措并举激活人才的潜能、发挥人才的动能。该厂(公司)坚持问题导向,鼓励人才围绕企业发展的难点、重点问题开展创新创造创效,并坚持从体制机制、平台建设、激励政策等方面不断予以人才工作支持和保障,力争实现创新成果与个人价值双丰收。
近年来,随着电力新能源的发展和供热机组的不断增加,电网冬季每日高峰与低谷负荷偏差日益增大,夜间低谷调峰难度日渐突出。2017年1月华北电网《两个细则》对辅助调峰内容进行修订,加大了供热期机组夜间深调峰能力的考核,若按原机组设计热、电负荷运行根本无法满足电网要求,提高机组运行调峰能力势不容缓。
大同二厂(公司)10台机组全部供热,机组能否参与电网灵活性调峰直接影响两个细则盈利能力。杨德军主动承担起该项工作,收集各机组低负荷及启、停机各运行工况参数,对影响低负荷运行的各项参数进行分析,掌握每台机组供热能力及安全运行方式,出台多项举措成功攻克了200、600兆瓦级机组供热期深调峰难题,初步实现机组供热最低出力由65%深调至40%。2017-2018年度供热期,该厂(公司)累计完成供热量1460万吉焦,同比增加182万吉焦,创历史最高纪录,实现了安全优质供热、提升效益的双赢。
优秀人才的作用不只在于创新创造,还在于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同二厂(公司)设立创新中心,成立“创新工作室”,为各类人才开展创新研发、孵化创新成果提供平台;‘以“首席师公开课”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大讲堂,共享技术成果和技术经验;组织首席师和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与青年员工、新入厂大学生签订师徒合同,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使员工学有榜样、追有方向、赶有目标,并对成绩显著的师徒进行双向奖励,充分激励“教”与“学”的能动性,提升青工技能素质,为企业增强后备力量。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名人才就是一个榜样。在优秀人才的带领下,大同二厂(公司)员工在安全生产、节能降耗、配煤掺烧、重复性缺陷治理等方面大显身手,在“小、实、新”上下功夫,实施的“机组烟气脱硝节能减排精细化经济运行”项目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2447.5吨、减少排污费55万元、获得超低排放收益电价约1350万元;“燃料控价能力建设”项目,使因煤质掺配损失电量同比下降4000万千瓦时,入厂热值同比降低0.96兆焦,有效节省了燃料成本。
多种渠道成就事业
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优质高效、便捷顺畅的环境。大同二厂(公司)逐步完善“培养人才、爱护人才、重用人才”的动态管理机制,力争把优秀人才放到合适岗位,让他们各展所长、各得其所。
大同二厂(公司)不断拓宽干部、后备干部培养渠道,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民主化、年轻化水平,通过“公开竞聘制”“同等优先制”等多种渠道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绿色通道”和“快车道”,建立起了管理干部“老中青”相结合的阶梯式复合型人才队伍。
青年员工李传业2011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大同二厂(公司)工作,一直在发电二车间从事运行工作。工作上,他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精心调整机组各项生产指标,在保证机组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由于工作成绩出色,2017年初李传业被聘为首届厂级 青年英才,同年年底他又通过公开竞聘成为企业团委副书记。
无独有偶,同样作为首届厂级青年英才的田营承担了“基于梯级优化利用和强化管理实现废水零排放”的攻关项目。他带领团队成员摸排企业各系统用水不平衡原因,梳理存在的问题,建立用、排水系统14个水系统模块,分模块化优化各系统来水水源,通过一系列举措,使得企业发电水耗同比下降6.5%,累计节约水费762万元。该项目获得了国电电力总经理奖励基金三等奖、大同二厂(公司)创新成果大赛一等奖等荣誉。田营在一年的锻炼下迅速成长,他已成为该厂(公司)第二届专业级首席师。
2018年,大同二厂(公司)4名首席师、1名青年英才走上助理岗位,7名青年英才成长为首席师,不仅每月收入增加了,职业生涯道路也拓宽了。
人才聚,则企业兴。如今,在大同二厂(公司),一批批实干之才、创新之才正在不断涌现,人才潜力充分释放,创新智慧竞相涌流,焕发了“老厂”生机活力。据统计,近两年来,该厂(公司)两项技术成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一项创新成果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四项创新成果获全国设备管理创新奖,两项创新成果获山西省“五小”竞赛奖,一项目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李娜)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中核集团办公厅副主任履新北京
2018-09-01
- “黄金人“:中广核事业的“种子
2018-07-07
- 中广核台山核电EPR首堆工程“
2018-06-14
- 华能“90后”大调查
2018-05-18
- 大唐国际潮州发电:全员培训竞
2017-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