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产品 > 设备厂商 > 正文

能源装备行业推进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2019-01-05 14:06:53    来源: 
A- A+
电力18讯:推进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能源装备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要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加快处置‘僵尸企业’。要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12月19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2019年七大重点工作任务之首,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没有装备制造业的回升,中国经济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可能。”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斯泽夫指出了制造业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也正在成长为品牌大国和专利大国。但应该看到,在国际市场上,与领先的企业相比,我们的品牌价值和一些核心技术研发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从国内市场来看,我们要从制造业向制造与服务业转变,未来服务业的规模和利润占比均有望达到30%。”斯泽夫说,在国际市场方面,我们希望与更多国际领先的企业合作,合作范围将向风电等其他领域拓展,同时面向全世界招聘人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让企业‘唱主角’,引导大型制造商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成为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品牌运作质量高的现代化企业。同时,为中小企业智能升级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拓展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空间。”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张连起认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提层次、强实力,同时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讲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第一条就是发展壮大新动能。打破惯性思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核心还是要落脚在寻找新动能上,因为不管是商业模式创新、还是经济形态创新,最终都将体现在新旧动能的转化上。新动能可以来源于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也可以来源于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新材料。发展新产业是新动能,改造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使其焕发新生机也是新动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磊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能源装备领域科技创新大有作为



目前,我国能源相关技术创新能力及装备国产化水平已取得显著提升,并在煤电、核电、煤炭、油气、可再生能源及电网等领域,已形成从设计、研发、制造、建设、运维到检测认证,且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完整产业链。众多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已经或正在走向世界前沿,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企业,企业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有力支撑了我国能源重大工程建设和“走出去”工作。但与世界能源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仍存在差距。



这主要表现在:基础研究薄弱,我国在氢能、燃料电池、碳排放等前沿技术上的投入、研究有限;我国原创性成果不足,新能源、页岩气等新兴技术仍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燃气轮机、高温材料及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等尖端技术仍被国外垄断;创新环境有待完善,创新激励措施不足。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电力装备制造业未来要着力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的研究;着力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水平,提升技术核心竞争力;着力发展智能装备,推进智能制造,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以智能制造为手段的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着力在新能源、能源互联网+、智慧城市、电动汽车、储能及氢能源等新兴领域,整合资源集中攻关。”邹磊建议。




观点



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于海江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句话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座右铭。对于制造业而言,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核心竞争力。尤其在电力装备制造领域,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不断创新才能永葆竞争力。



一方面,大国之间的竞争就是核心技术的竞争,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能抢得先机,避免在关键领域被对手“卡脖子”。另一方面,创新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要加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就要牢牢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



当前,能源科技创新迅猛发展,新型能源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破口,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制定各种政策措施,抢占发展制高点,增强国家竞争力和保持领先地位。



我国能源科技创新也正处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加快发展,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断缩小与能源科技强国的差距。



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应用推广一批技术成熟、有市场需求、经济合理的技术;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前沿技术开发能力,依托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协同创新,发挥各自优势,联合组建一批“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技术创新平台;依托示范工程,促进先进技术产业化;加强能源技术装备国际交流合作;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tags标签: 能源装备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中国电建集团上海能源装备有限公司领导人员职务变动情
  • 上海能源装备信息化建设助力管理提升
  • 能源装备上市公司半年报出炉: 行业整体向好,企业表现“
  • 能源装备上市公司半年报出炉: 行业整体向好,企业表现“
  • 上海能源装备以优质服务赢得用户赞誉
  • 水电四局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年签大单
  • 上海能源装备推出全新管理模式 助推企业重组
  • 水电四局新能源装备科技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
  • 上海能源装备进行首次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
  • 四川力促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
编辑推荐
“白马股”亨通光电头顶两百亿

2020-08-03

45家电气设备上市企业2019年度

2019-09-13

中天科技拟募资15.78亿,重注用

2019-03-02

上市11年,累计募资超80亿,利润不

2019-02-24

疯狂收购终酿恶果!远东智慧能源

2019-01-28

热点排行
  • · 白忠泉任西电集团董事长 裴振江为中国西电集团总经理人选
  • · 电力行业绝缘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5年会召开
  • · 德国西门子称有意买进Areva旗下电力配输事业
  • · 智能电网规划7月出台
  • · 特变电工签订6187万美元合同
  • · 架空输电线路扩径导线成套技术及应用通过鉴定
  •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承担的52项标准获批立项
  • · 中国电科院获批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
  • · 智能电网投资机会正在发酵
  • · 中国电科院牵头编制的8项行业标准获批发布
推荐阅读
  • · “白马股”亨通光电头顶两百亿负债扩张
  • · 上市11年,累计募资超80亿,利润不到7亿,科陆电子遇到了怎样的危机?
  • · 疯狂收购终酿恶果!远东智慧能源可否渡过债务危局?
  • · 平高电气陨落
  • · 280亿巨单!东方电气、上海电气联营体一次中标6台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总包项目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