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先生”的震后十年 ――记国网四川电力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安全监察部主任马元江
“奇迹先生”的震后十年
陈雪枫 童洪 刘颖
开栏的话 十年前,一场强震让汶川遭受重创,繁华变疮痍;十年后,汶川生机勃发,又成巴蜀明珠。从断壁残垣到面貌一新,一批批建设者不断为它的重生贡献着力量,这其中就有许多能源电力人的身影。他们奋战在震后电网重建一线,拼搏在“新汶川”建设现场,用自己的行动展现着能源电力人的使命与担当,诠释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内涵。即日起,《中国电力报》推出“再造一个锦绣巴蜀・特别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进重生的汶川,感受能源电力拼搏奉献的昂扬力量。敬请关注。
2008年,四川都江堰市32岁的羌族小伙子马元江成为全国的新闻人物。这位“5・12”汶川特大地震幸存者,这位被废墟掩埋178小时22分钟仍然保持着生的希望,这位在不吃不喝的状态中跑过了死神的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员工,成为生命奇迹的创造者。
震后这10年,马元江默默地度过了在旁人眼里看来是惊心动魄、九死一生的恢复期,又默默回到自己的岗位,坚实而平淡地工作与生活。但在这10年中,仍然充满着“奇迹”。
他仍是人们眼里的“奇迹先生”
2018年4月17日,在重庆新桥医院主病房大楼的19楼,我们见到了刚做完震后第38次手术的马元江。42岁的他,满头浓密乌黑的头发,眼神清澈明亮,白里透红的脸上没有什么皱纹。
“难以想象,他今天状态会这么好。跟没事一样。”新桥医院骨科护士长罗春梅曾亲历了马元江刚救出时的情景,后来又全程负责护理他。对于马元江如今的“逆生长”,她和许多人看法一样,那是他身上的一个奇迹。
可马元江自己却认为,“我只是心态好。”10年来,不管是谈及那场可以称之为炼狱的经历,还是之后成为4级伤残人士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及生活中的各种坎坷,他都很淡定,不抱怨也不畏难。在他眼里,已经没有什么是无法解决的了。
其实,这次手术与地震伤害无关,只是为了解决“跟随”马元江10多年,如今已严重影响行动的椎间盘突出。曾在新桥医院度过了近一年并获得“新生”的马元江,这次是“回家”进行“整修”,以使他的身体状态变得更好。在这个过程中,一项代表科学奇迹的技术,也前来“探访”他。
“看,小马这左手像机械战警里的机械手,5根手指都能动。”“以后可以用你的手指系鞋带了吗?”……病房里,在护士和病友们的惊叹声中,一脸兴奋的马元江正尝试控制他的新义肢―――全指型机械手臂。大脑将“握紧”的信息传递至左手臂后,肘关节处释放的肌电信息控制4根机械手指缓缓收拢。随后,机械大拇指右倾上竖,一个自主控制的“赞”顺利完成!
前来帮助马元江学习新义肢的工作人员说,经过训练,他的“左手”将在一个月后完成自主弯曲、打字、系鞋带等近20种复杂精细的动作。而在此前的10年里,受整个行业技术发展限制,他的“左臂”是以形体补缺为主,只有三根手指能完成简单的两三个动作,并不具备多少功能。
“我失去的左手,正慢慢回来呢。听专家们说,随着人造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后我的手还可以感知温度。你说这是不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马元江正试用的这款智能型义肢有着全世界顶级的仿生技术,是香港华裔骨科协会“站起来”基金会为帮助更多在地震中受伤致残的伤员,而委托英国最知名的仿生技术应用商研发制造的。
“我的运气真的很好。”从地震说到震后这10年,马元江发自内心地感慨。
深埋废墟里,因为脂肪量适宜的身体、强烈的求生意志、特殊的受困环境以及同事的鼓励、各方不懈的救援,马元江撑过了178小时22分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获救后,在新桥医院的全力救治下,身体得到最大限度的修复,在“站起来”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的捐助下,残缺的肢体得以完整,他的身体承载着医学和康复学的最高水平,展现着人类科学的奇迹。
用怒放的生命回馈给予
2008年12月,身体基本康复的马元江迫不及待地返回工作岗位,投入到企业和城市的恢复重建工作中去。他从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肢体有残疾或者精神受重创的人,恨不得能使出两个人或者更多人的力量。一直担心着他的亲人和同事们发现,与震前相比,他的性格有了一些变化,不管多苦多累,面临什么困难,他总是一幅乐呵呵的样子,然后淡然而坚定地去解决。
受地震影响,马元江所在的四川电力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经历了两次涅�式的重建,而他一直坚守在生产第一线。
之后的数年,马元江担任过电厂生技部副主任、修造部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以及安质部主任。在各个岗位上,他都全力以赴,从不懈怠。这些年,他和他带领的团队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他牵头与重庆大学合作开展了修造部《提升水电站水轮机备品修复加工能力的精益生产管理研究》,主导完成《设备管理体系》《生产作业管理体系》等六大管理体系的建设,“提高水轮发电机镜板研磨质量”荣获了2016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优秀QC成果一等奖。他所在的修造部党支部获得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先锋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用努力工作回报企业和社会,用感恩之心延展生命。”这句话是对马元江最真实的写照。繁忙工作之余,他健身游泳,参加马拉松比赛,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能帮一个是一个。”玉树地震、芦山地震发生后,他和家人捐款捐物。不管是在福利院、孤儿所,还是在电力留守儿童之家,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马元江生活中还有一个重要部分,那就是同为地震幸存者的“亲人们”。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会聚在一起,共担压力,共话未来。他们会一起唱一首歌:“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了翅膀……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因为,这首歌讲述着他们真实人生的过去和未来。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
2018-10-25
- 冯思颖:大哉法治,浩浩其行
2018-10-25
- 雷蕾:与法同行,心静似蕾
2018-10-08
- 这个射手座美女,能成为最年轻的
2018-05-06
- 风采丨“中国梦·大国工匠”首
201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