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我一人 幸福千万家――记第一届国家电网公司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源
2013-05-17 12:45:27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人物简介:刘源,男,1977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国家电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作为队长,刘源带领全体队员克服困难,为用电客户和困难群体提供上门服务23690次,解答咨询18500次,为社区提供帮助2574次,帮扶慰问困难群体664次,始终保持客户满意度100%。他所在的党员服务队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先锋党支部标兵”、四川省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工人先锋号”等称号。
◎工作语录:从来到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我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却谱写了为民服务和谐乐章。
日前,记者接触到这位刚刚荣获第一届国家电网公司青年五四奖章的刘源,也深深地被他那颗“敬业奉献、善小而为”的平常心所感染。他写在日记里的那句“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座右铭,成了他坚守平凡、超越普通的无穷动力。
主动请缨 磨砺前行成果丰
刘源先后从事过用电营销、变电检修、人力资源管理、配网抢修等工作,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专业技能。2005年,当他听说党员服务队由于每天24小时值班、工作量多、内容繁杂等原因,很多人不愿意去那里工作时,便主动请缨,加入到党员服务队行列中。刘源觉得,只有在党员服务队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队伍里才能更好地磨砺自己。
刘源所在的共产党员服务队负责成都市47个社区、100多万人的用电故障抢修,平均每月抢修600次以上,同时还要承担社区用电服务及扶贫济困工作。
打铁还要自身硬。刘源深知,优质服务必须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了系统掌握供电服务工作的相关知识,白天,他仔细观察队里老师傅的“一招一式”,一有时间就在智能电表旁琢磨技巧;晚上,他捧着《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手册》等专业书籍苦读,并把自己的实践体会写在日记上。有时候为了解决客户提出的一个小小的疑问,他总是多方求教,刨根究底,同事们笑称他的脑袋里好像总有“十万个为什么”。短短几年磨砺,刘源开始崭露头角。
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刘源在这支党员服务队里,很快成为工作上的一把好手,得到领导同事的信任和客户的好评。刘源也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多次被省电力公司、成都电业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他荣获了四川省第十五届青年五四奖章,并当选为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为民服务 善小而为书大爱
八年来,刘源用真诚的服务、无私的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青春之歌。党员服务队连续八年实现客户满意率100%,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和广大群众的赞誉。群众给服务队送来锦旗和感谢信200多封,亲切称党员服务队为“电力110”。
刘源深知,作为党员服务队队员,自己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形象,自己就是窗口,行动就是誓言。
2009年年初,针对成都玉林北路社区电动自行车不断增多,频频出现的“私拉乱接”现象,刘源在广泛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后,利用休息时间,带领服务队员在15个具备条件的社区成立了用电服务站,设立了16个电动自行车充电点,安装充电箱71个。清理和更换原有老旧线路,杜绝“私拉乱接”现象和火灾隐患的同时,为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提供了方便,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居民的充电难问题。
芳草街蓓蕾社区党支部书记邵益云告诉记者,自从小区的停车棚有了电动车充电专用设备,大家把车停到车棚里就可以充电,既方便又安全,再也不用每天提着10多斤的电池爬上楼充电了,服务队真是为老百姓办了实事、解了难题。
老奶奶的拐杖坏了,刘源用车送她回家;大姐给电表充值没带钱,刘源借给她;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刘源当起了爱心哥哥;孤寡老人瘫痪在床无人照顾,刘源就是他的亲人……
善小而为见大义。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刘源和党员服务队员们所做的都是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他们不轻视小事,不拒小善,并且持之以恒。
应急抢险 灾区群众贴心人
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强地震,导致芦山县宝盛乡玉溪村电力中断、通信中断、房屋开裂、道路受阻,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岛”。23日,刘源率领党员服务队第一时间冲进玉溪村抗震抢险恢复供电,于当日18时20分点亮了玉溪灾区的第一盏灯。
在随后恢复供电的工作中,刘源和党员服务队员们克服了余震不断、次生灾害频发、天气炎热、供电环境不熟悉等诸多困难,每天起早贪黑,奔走在玉溪村每个角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玉溪村的供电。
帐篷点亮后,留下值守人员,刘源便和其余服务队员们开始进行供电线路的安全排查。当来到玉溪村三合头组半山腰上的一户人家时,一阵急促的婴儿哭闹声传入大家的耳朵里,听得让人揪心。
刘源快步上前了解情况。原来,这儿住着刚生完小孩尚未满月的一家三口。年轻妈妈由于受到惊吓奶水不足,刚出生20多天的小宝宝嗷嗷待哺。可家里没有电,也没有柴火,烧点热水都困难,更别说煮饭。
“一个小生命才降临到人间,就赶上了强烈地震,我们不能再让他被黑暗所包围。”刘源暗自思量,立即带领队员接头、架线、装漏电保器、安灯头开关……30分钟后,一条白色的绝缘导线从800米外的发电机旁牵到了这个简易的油布篷子里。刘源还特意给这儿安上一个插座,可以烧开水、煮牛奶或充手机电池等。
灯亮了,婴儿妈妈早已泪流满面,感受着光明带来的温馨,婴儿也不再哭闹。这时孩子的爸爸提着一个水壶和奶粉匆匆赶回来,看到家里点亮的灯光和安稳的孩子,他拉着刘源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
刘源说:“既然看见了,就不能不管,这是我们共产党服务队的责任。”
国网大爱,在地震灾区无限延伸。面对这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人民日报》记者在采访刘源时,问他为什么长年坚持不懈地做好事,刘源回答:“我们党员就该这样,只有为群众奉献,才会品尝到幸福的甘甜。”
◎工作语录:从来到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我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却谱写了为民服务和谐乐章。
日前,记者接触到这位刚刚荣获第一届国家电网公司青年五四奖章的刘源,也深深地被他那颗“敬业奉献、善小而为”的平常心所感染。他写在日记里的那句“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座右铭,成了他坚守平凡、超越普通的无穷动力。
主动请缨 磨砺前行成果丰
刘源先后从事过用电营销、变电检修、人力资源管理、配网抢修等工作,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专业技能。2005年,当他听说党员服务队由于每天24小时值班、工作量多、内容繁杂等原因,很多人不愿意去那里工作时,便主动请缨,加入到党员服务队行列中。刘源觉得,只有在党员服务队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队伍里才能更好地磨砺自己。
刘源所在的共产党员服务队负责成都市47个社区、100多万人的用电故障抢修,平均每月抢修600次以上,同时还要承担社区用电服务及扶贫济困工作。
打铁还要自身硬。刘源深知,优质服务必须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了系统掌握供电服务工作的相关知识,白天,他仔细观察队里老师傅的“一招一式”,一有时间就在智能电表旁琢磨技巧;晚上,他捧着《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手册》等专业书籍苦读,并把自己的实践体会写在日记上。有时候为了解决客户提出的一个小小的疑问,他总是多方求教,刨根究底,同事们笑称他的脑袋里好像总有“十万个为什么”。短短几年磨砺,刘源开始崭露头角。
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刘源在这支党员服务队里,很快成为工作上的一把好手,得到领导同事的信任和客户的好评。刘源也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多次被省电力公司、成都电业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他荣获了四川省第十五届青年五四奖章,并当选为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为民服务 善小而为书大爱
八年来,刘源用真诚的服务、无私的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青春之歌。党员服务队连续八年实现客户满意率100%,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和广大群众的赞誉。群众给服务队送来锦旗和感谢信200多封,亲切称党员服务队为“电力110”。
刘源深知,作为党员服务队队员,自己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形象,自己就是窗口,行动就是誓言。
2009年年初,针对成都玉林北路社区电动自行车不断增多,频频出现的“私拉乱接”现象,刘源在广泛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后,利用休息时间,带领服务队员在15个具备条件的社区成立了用电服务站,设立了16个电动自行车充电点,安装充电箱71个。清理和更换原有老旧线路,杜绝“私拉乱接”现象和火灾隐患的同时,为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提供了方便,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居民的充电难问题。
芳草街蓓蕾社区党支部书记邵益云告诉记者,自从小区的停车棚有了电动车充电专用设备,大家把车停到车棚里就可以充电,既方便又安全,再也不用每天提着10多斤的电池爬上楼充电了,服务队真是为老百姓办了实事、解了难题。
老奶奶的拐杖坏了,刘源用车送她回家;大姐给电表充值没带钱,刘源借给她;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刘源当起了爱心哥哥;孤寡老人瘫痪在床无人照顾,刘源就是他的亲人……
善小而为见大义。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刘源和党员服务队员们所做的都是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他们不轻视小事,不拒小善,并且持之以恒。
应急抢险 灾区群众贴心人
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强地震,导致芦山县宝盛乡玉溪村电力中断、通信中断、房屋开裂、道路受阻,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岛”。23日,刘源率领党员服务队第一时间冲进玉溪村抗震抢险恢复供电,于当日18时20分点亮了玉溪灾区的第一盏灯。
在随后恢复供电的工作中,刘源和党员服务队员们克服了余震不断、次生灾害频发、天气炎热、供电环境不熟悉等诸多困难,每天起早贪黑,奔走在玉溪村每个角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玉溪村的供电。
帐篷点亮后,留下值守人员,刘源便和其余服务队员们开始进行供电线路的安全排查。当来到玉溪村三合头组半山腰上的一户人家时,一阵急促的婴儿哭闹声传入大家的耳朵里,听得让人揪心。
刘源快步上前了解情况。原来,这儿住着刚生完小孩尚未满月的一家三口。年轻妈妈由于受到惊吓奶水不足,刚出生20多天的小宝宝嗷嗷待哺。可家里没有电,也没有柴火,烧点热水都困难,更别说煮饭。
“一个小生命才降临到人间,就赶上了强烈地震,我们不能再让他被黑暗所包围。”刘源暗自思量,立即带领队员接头、架线、装漏电保器、安灯头开关……30分钟后,一条白色的绝缘导线从800米外的发电机旁牵到了这个简易的油布篷子里。刘源还特意给这儿安上一个插座,可以烧开水、煮牛奶或充手机电池等。
灯亮了,婴儿妈妈早已泪流满面,感受着光明带来的温馨,婴儿也不再哭闹。这时孩子的爸爸提着一个水壶和奶粉匆匆赶回来,看到家里点亮的灯光和安稳的孩子,他拉着刘源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
刘源说:“既然看见了,就不能不管,这是我们共产党服务队的责任。”
国网大爱,在地震灾区无限延伸。面对这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人民日报》记者在采访刘源时,问他为什么长年坚持不懈地做好事,刘源回答:“我们党员就该这样,只有为群众奉献,才会品尝到幸福的甘甜。”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
2018-10-25
- 冯思颖:大哉法治,浩浩其行
2018-10-25
- 雷蕾:与法同行,心静似蕾
2018-10-08
- 这个射手座美女,能成为最年轻的
2018-05-06
- 风采丨“中国梦·大国工匠”首
2018-04-07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