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热控专家刘武林:海选全票通过的全国劳模
2007-04-28 14:04:20 来源:红网]
A-
A+
电力18讯:
刘武林在试验室做试验
现场调试
2005年3月,湖南电力试验研究院以海选的的方式,推举一名职工参选年度“全国劳动模范”,全院职工参加了投票。投票单上职工们不约而同地写下了一个名字:刘武林!这位奋斗在湖南电力战线上的热控专家得票100%!
“我认为新时代的劳模就是刘武林这样的,当时投票我想都没想就写下了他的名字,结果大家都是这么想的,都投票给了他!”刘武林的同事,湖南电力试验研究院团委副书记王颖说,华北电力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刘武林1991年毕业来到湖南电力试验研究院后,就一直用理论和实践经验大展拳脚,研究实验室里有他做试验和撰写论文的身影,调试施工现场有他彻夜不眠连续工作两三天的身影,一年出差300多天的路上有他的身影。
斯文专家有股“蛮劲”
刘武林,男、汉族、中共党员、41岁、全国劳动模范、湖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热工室主任,华北电力大学热能动力及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4月22日下午,带着这些基本信息,我们来到湖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在会议室,我们见到了刘武林:一位身材单瘦,温文尔雅的中年汉子;一位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高级工程师,谈笑中总是很谦虚。
外表斯文的刘武林工作起来却有着一股“蛮劲”!湖南电力试验研究院工会主席贾玲说,从1995年到现在,湖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负责的调试工程多达二三十项,任务十分繁重,刘武林每次都冲在最前面,带队到现场调试,每赶到一个工地,来不及喘口气,就连夜加班工作,不管身边是震耳的机器运转声,还是不断掉落的电弧火花,问题没有完全弄清楚决不下战场。有危险有困难的任务他总是抢先承担。
1994年和1996石门电厂一期和湘潭电厂一期2×300MW机组工程相继动工。在施工现场,从锅炉炉顶、汽机平台到零米层,到处都留有刘武林艰辛的足迹;他蹲在现场工作一去就是100多天,他甚至3天3夜未出机房一步,吃、住均在控制室,调整控制参数;累了就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床上躺一会,醒来又盯着计算机,优化调节品质;在湘潭#1机组7天7夜的168小时试运行期间,他绝大部分时间都守在机房里,同志们都说他已成了控制室里的“常驻代表”。最终创下了当时湖南省热控自动投入率的最好水平。
三十万年薪不为所动
“当时很多人都说刘武林是个大傻人。”贾玲说,2000年左右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开,湖南电力试验研究院的很多主要业务骨干都去沿海城市了,那边工资比这里高三四倍。当时有家大公司请刘武林去工作,许诺给他三十万年薪,却被他婉拒了。
2000年,和刘武林一起工作在益阳电厂的王颖回忆说,在益阳现场工作条件最艰苦,人员的思想也最不稳定,工作难度相当大!大家住工棚,石棉瓦当屋顶,化纤布当楼板,老鼠在化纤布赛跑、打架,相邻房里讲话、打呼噜,听得清清楚楚;电风扇吃力地旋转,没有凉意;一到晚上蚊子的嗡嗡声不绝于耳。沿海优惠条件的诱惑,一批主要业务骨干陆续离开现场,一时间,员工情绪波动特别大……
“当时面对复杂的情况刘武林言语不多,还总是面露微笑,一边埋头苦干,一边加大了与同事们交流的频率。”王颖说,刘武林总是劝大家“我们应看远点,赚钱得干,赔本的买卖也得有人干。”“我认为,现在不想干,工程不搞好,那是砸试研院的牌子,你以后想干都干不了,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这里条件是艰苦一点,咬咬牙,挺一挺,我们在这里坚持一年半载就过去了。”……就是这样,刘武林以身作则,赢得了大家的认同。最后,大家按照“创精品工程”的承诺,圆满完成了益阳电厂的调试工作。其中,#2机组热工自动投入率达到100%,创造了全国调试最好水平。
16年撰写学术论文20余篇
自1991年入院以来,刘武林主持完成了4个科研项目,参与完成了4个科研项目,发表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
刘武林唯一的兴趣就是学习,除了工作就是泡在书海里,不是总结工作经验就是撰写学术论文。他说,“这些年来,电力机组实现了三代的飞跃,而对于热控来讲,更是N代的飞跃,技术更新非常快。如果不及时学习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了。”
《磨煤机模糊控制系统》是刘武林主持的科研成果之一,他运用模糊控制理论,以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为被控对象,研究了多变量模糊解耦控制算法及分级模糊控制,成功地解决了以前湖南省中储式制粉系统不能投自动的问题。这项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为提高电厂热工自动投入率作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推广应用。
刘武林先后发表的20余篇专业学术论文中,多篇发表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年3月,湖南电力试验研究院以海选的的方式,推举一名职工参选年度“全国劳动模范”,全院职工参加了投票。投票单上职工们不约而同地写下了一个名字:刘武林!这位奋斗在湖南电力战线上的热控专家得票100%!
“我认为新时代的劳模就是刘武林这样的,当时投票我想都没想就写下了他的名字,结果大家都是这么想的,都投票给了他!”刘武林的同事,湖南电力试验研究院团委副书记王颖说,华北电力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刘武林1991年毕业来到湖南电力试验研究院后,就一直用理论和实践经验大展拳脚,研究实验室里有他做试验和撰写论文的身影,调试施工现场有他彻夜不眠连续工作两三天的身影,一年出差300多天的路上有他的身影。
斯文专家有股“蛮劲”
刘武林,男、汉族、中共党员、41岁、全国劳动模范、湖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热工室主任,华北电力大学热能动力及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4月22日下午,带着这些基本信息,我们来到湖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在会议室,我们见到了刘武林:一位身材单瘦,温文尔雅的中年汉子;一位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高级工程师,谈笑中总是很谦虚。
外表斯文的刘武林工作起来却有着一股“蛮劲”!湖南电力试验研究院工会主席贾玲说,从1995年到现在,湖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负责的调试工程多达二三十项,任务十分繁重,刘武林每次都冲在最前面,带队到现场调试,每赶到一个工地,来不及喘口气,就连夜加班工作,不管身边是震耳的机器运转声,还是不断掉落的电弧火花,问题没有完全弄清楚决不下战场。有危险有困难的任务他总是抢先承担。
1994年和1996石门电厂一期和湘潭电厂一期2×300MW机组工程相继动工。在施工现场,从锅炉炉顶、汽机平台到零米层,到处都留有刘武林艰辛的足迹;他蹲在现场工作一去就是100多天,他甚至3天3夜未出机房一步,吃、住均在控制室,调整控制参数;累了就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床上躺一会,醒来又盯着计算机,优化调节品质;在湘潭#1机组7天7夜的168小时试运行期间,他绝大部分时间都守在机房里,同志们都说他已成了控制室里的“常驻代表”。最终创下了当时湖南省热控自动投入率的最好水平。
三十万年薪不为所动
“当时很多人都说刘武林是个大傻人。”贾玲说,2000年左右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开,湖南电力试验研究院的很多主要业务骨干都去沿海城市了,那边工资比这里高三四倍。当时有家大公司请刘武林去工作,许诺给他三十万年薪,却被他婉拒了。
2000年,和刘武林一起工作在益阳电厂的王颖回忆说,在益阳现场工作条件最艰苦,人员的思想也最不稳定,工作难度相当大!大家住工棚,石棉瓦当屋顶,化纤布当楼板,老鼠在化纤布赛跑、打架,相邻房里讲话、打呼噜,听得清清楚楚;电风扇吃力地旋转,没有凉意;一到晚上蚊子的嗡嗡声不绝于耳。沿海优惠条件的诱惑,一批主要业务骨干陆续离开现场,一时间,员工情绪波动特别大……
“当时面对复杂的情况刘武林言语不多,还总是面露微笑,一边埋头苦干,一边加大了与同事们交流的频率。”王颖说,刘武林总是劝大家“我们应看远点,赚钱得干,赔本的买卖也得有人干。”“我认为,现在不想干,工程不搞好,那是砸试研院的牌子,你以后想干都干不了,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这里条件是艰苦一点,咬咬牙,挺一挺,我们在这里坚持一年半载就过去了。”……就是这样,刘武林以身作则,赢得了大家的认同。最后,大家按照“创精品工程”的承诺,圆满完成了益阳电厂的调试工作。其中,#2机组热工自动投入率达到100%,创造了全国调试最好水平。
16年撰写学术论文20余篇
自1991年入院以来,刘武林主持完成了4个科研项目,参与完成了4个科研项目,发表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
刘武林唯一的兴趣就是学习,除了工作就是泡在书海里,不是总结工作经验就是撰写学术论文。他说,“这些年来,电力机组实现了三代的飞跃,而对于热控来讲,更是N代的飞跃,技术更新非常快。如果不及时学习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了。”
《磨煤机模糊控制系统》是刘武林主持的科研成果之一,他运用模糊控制理论,以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为被控对象,研究了多变量模糊解耦控制算法及分级模糊控制,成功地解决了以前湖南省中储式制粉系统不能投自动的问题。这项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为提高电厂热工自动投入率作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推广应用。
刘武林先后发表的20余篇专业学术论文中,多篇发表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
2018-10-25
- 冯思颖:大哉法治,浩浩其行
2018-10-25
- 雷蕾:与法同行,心静似蕾
2018-10-08
- 这个射手座美女,能成为最年轻的
2018-05-06
- 风采丨“中国梦·大国工匠”首
2018-04-07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