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让他们亮出了“我自己”
2004-11-24 16:23:45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编者按
湘江流域是我省的重要区域,面积占全省一半。沿江的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和岳阳五市集中了全省70%的大中型企业,形成了一条具有区域优势的沿江经济走廊,简称“五区一廊”。
在省委省政府“放开南北两口,拓宽三条道路,建设五区一廊,加速西部开发”战略思想指导下,2000年元月,位于衡阳市下游62km处,横跨衡山、衡东两县,设计年发电能力5.85亿kwh,可通过一顶四艘千吨级轮驳船队的黄金水道,湖南大源渡航电枢纽全部完工投运。
湖南省湘江航运建设管理局大源渡航电枢纽管理处应运而生。
管理处自成立以来,倡导学习,不断挖掘员工学习潜能,通过学习,不断更新、完善员工知识结构,拓展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本领。这个仅有50名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队伍,人平创年发电收入300万元。学习,让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业绩,学习,让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亮出“我自己”。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 本报记者 何爱华
这是一群远离都市的年轻人。
他们家远在省城,却常年工作生活在离家200多公里外的山区。就在记者前去采访的路上,还听到了许多新鲜事:这个仅有50名员工的集体里,司机小彭经过努力,很快成了一名熟悉枢纽水工业务的技术员;而处里两名食堂大师傅,目前也在忙于“充电”,学习各种烹饪技艺……
“在这个集体里,没有不学习的人。”同行的管理局工会主席李毅告诉记者。一路上,“学习”、“团队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是我们交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那么,这个集体为什么要建学习型组织?为什么所有员工都如此自觉自愿地学习?学习又给这个集体带来了什么?!记者急切想找到答案。
人人都有学习的机会
与国内其它电站不同,大源渡航电枢纽是我国内河建设首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也是国家交通部探索“航电结合,以电促航”,进行多目标开发的尝试。电站主要设备都是通过国际招标采购的,装机容量4×30MVA的灯泡贯流式机组,具备国际先进水平。
这些自动化程度极高设备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了。
“我们不仅要让发电机组开得出来,还要让它们稳得住、停得下。”管理处发电部主任刘红明是一位年龄不到30岁的帅小伙,他告诉记者,“要摸透这些‘洋玩艺’的习性,不光是操纵几下按纽就可以解决的,还得从实践中‘倒过来’学习理论知识。”于是每周三下午,便成了他们固定的集体学习日。
学习首先是从专业知识开始的,不论师傅徒弟,周三下午每个人都得轮流讲课,内容从电气方面的电调、励磁、电测仪表等到机械方面的发电机、水轮机、调速器无所不及。到后来,内容还拓展到电厂、电网、系统崩溃反事故演习等,几年来从未间断。通过不断的学习,所有设备的英文资料及设备操作终端及屏柜的英文说明他们不再陌生,部门10名员工的英语水平都达到了大学4级以上。
管理处处长蔡伟民说,一个组织最宝贵的东西不是资产,而是组织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我们不仅要搞好生产,更重要的是培养好人。
带着这种理念,管理处领导班子认真研读实践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做学习型组织的设计者、宣传者和实践者。
为激励员工学习,管理处为员工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在工作需要的情况下,积极为员工争取出国培训和国内学习的机会,不论是一般员工还是处领导。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不久,发电部的员工张成、何建平已分赴德国、奥地利学习。
以前是某单位司机的彭岳辉,调来管理处水工部后,就感到不学习就有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他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换,潜心学习专业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熟练掌握了弧门和水情测报系统的维护工作,但他并未止步。他说,管理处的政策好,让我在学习中尝到了甜头。通过自学已拿到大专文凭的他,还打算拿下一个本科文凭。
学习,让他们走捷径掌握了业务本领
站在记者面前的李珂是一个娇小漂亮的女孩,她的工作是负责整个枢纽水工建筑物的运行和维修。
这可不是个轻松活。每月李珂要把枢纽内的水工建筑物整个检查一遍,看有没有裂缝、渗漏,砖饰部位有没有损坏,混凝土部位有没有剥蚀……
“连接大坝与船闸的中洲巡查一个来回得走3.5公里,护坡检查一个来回要走8公里,其中还不包括厂房的检查。”李珂笑着说,“整个库区除了泄水闸、船闸外,基本都是混凝土建筑。”
每一次巡查李珂都会发现一些问题,然后会正确判断出安全等级,有没有必要进行维修。
其实,李珂来枢纽之前在局里负责施工图纸的管理,对枢纽内每座水工建筑物的位置她都相当熟悉,但要对这些水泥“疙瘩”进行维修检查,开始着实有些拿不准。第一次巡查发现裂缝时,李珂只能根据裂缝的长度、宽度查资料后判断是否该进行维修,后来她不停的给自己“充电”,自学了《大坝运行管理<
湘江流域是我省的重要区域,面积占全省一半。沿江的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和岳阳五市集中了全省70%的大中型企业,形成了一条具有区域优势的沿江经济走廊,简称“五区一廊”。
在省委省政府“放开南北两口,拓宽三条道路,建设五区一廊,加速西部开发”战略思想指导下,2000年元月,位于衡阳市下游62km处,横跨衡山、衡东两县,设计年发电能力5.85亿kwh,可通过一顶四艘千吨级轮驳船队的黄金水道,湖南大源渡航电枢纽全部完工投运。
湖南省湘江航运建设管理局大源渡航电枢纽管理处应运而生。
管理处自成立以来,倡导学习,不断挖掘员工学习潜能,通过学习,不断更新、完善员工知识结构,拓展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本领。这个仅有50名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队伍,人平创年发电收入300万元。学习,让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业绩,学习,让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亮出“我自己”。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 本报记者 何爱华
这是一群远离都市的年轻人。
他们家远在省城,却常年工作生活在离家200多公里外的山区。就在记者前去采访的路上,还听到了许多新鲜事:这个仅有50名员工的集体里,司机小彭经过努力,很快成了一名熟悉枢纽水工业务的技术员;而处里两名食堂大师傅,目前也在忙于“充电”,学习各种烹饪技艺……
“在这个集体里,没有不学习的人。”同行的管理局工会主席李毅告诉记者。一路上,“学习”、“团队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是我们交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那么,这个集体为什么要建学习型组织?为什么所有员工都如此自觉自愿地学习?学习又给这个集体带来了什么?!记者急切想找到答案。
人人都有学习的机会
与国内其它电站不同,大源渡航电枢纽是我国内河建设首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也是国家交通部探索“航电结合,以电促航”,进行多目标开发的尝试。电站主要设备都是通过国际招标采购的,装机容量4×30MVA的灯泡贯流式机组,具备国际先进水平。
这些自动化程度极高设备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了。
“我们不仅要让发电机组开得出来,还要让它们稳得住、停得下。”管理处发电部主任刘红明是一位年龄不到30岁的帅小伙,他告诉记者,“要摸透这些‘洋玩艺’的习性,不光是操纵几下按纽就可以解决的,还得从实践中‘倒过来’学习理论知识。”于是每周三下午,便成了他们固定的集体学习日。
学习首先是从专业知识开始的,不论师傅徒弟,周三下午每个人都得轮流讲课,内容从电气方面的电调、励磁、电测仪表等到机械方面的发电机、水轮机、调速器无所不及。到后来,内容还拓展到电厂、电网、系统崩溃反事故演习等,几年来从未间断。通过不断的学习,所有设备的英文资料及设备操作终端及屏柜的英文说明他们不再陌生,部门10名员工的英语水平都达到了大学4级以上。
管理处处长蔡伟民说,一个组织最宝贵的东西不是资产,而是组织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我们不仅要搞好生产,更重要的是培养好人。
带着这种理念,管理处领导班子认真研读实践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做学习型组织的设计者、宣传者和实践者。
为激励员工学习,管理处为员工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在工作需要的情况下,积极为员工争取出国培训和国内学习的机会,不论是一般员工还是处领导。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不久,发电部的员工张成、何建平已分赴德国、奥地利学习。
以前是某单位司机的彭岳辉,调来管理处水工部后,就感到不学习就有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他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换,潜心学习专业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熟练掌握了弧门和水情测报系统的维护工作,但他并未止步。他说,管理处的政策好,让我在学习中尝到了甜头。通过自学已拿到大专文凭的他,还打算拿下一个本科文凭。
学习,让他们走捷径掌握了业务本领
站在记者面前的李珂是一个娇小漂亮的女孩,她的工作是负责整个枢纽水工建筑物的运行和维修。
这可不是个轻松活。每月李珂要把枢纽内的水工建筑物整个检查一遍,看有没有裂缝、渗漏,砖饰部位有没有损坏,混凝土部位有没有剥蚀……
“连接大坝与船闸的中洲巡查一个来回得走3.5公里,护坡检查一个来回要走8公里,其中还不包括厂房的检查。”李珂笑着说,“整个库区除了泄水闸、船闸外,基本都是混凝土建筑。”
每一次巡查李珂都会发现一些问题,然后会正确判断出安全等级,有没有必要进行维修。
其实,李珂来枢纽之前在局里负责施工图纸的管理,对枢纽内每座水工建筑物的位置她都相当熟悉,但要对这些水泥“疙瘩”进行维修检查,开始着实有些拿不准。第一次巡查发现裂缝时,李珂只能根据裂缝的长度、宽度查资料后判断是否该进行维修,后来她不停的给自己“充电”,自学了《大坝运行管理<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
2018-10-25
- 冯思颖:大哉法治,浩浩其行
2018-10-25
- 雷蕾:与法同行,心静似蕾
2018-10-08
- 这个射手座美女,能成为最年轻的
2018-05-06
- 风采丨“中国梦·大国工匠”首
2018-04-07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