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核电项目“核谐邻喜”实例剖析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时指出:“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核工业60多年的历史证明:核电项目(包括核工业其他项目,以下同)大多是全局性、战略性极强的项目,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理性回顾、正确理解、科学研判核电项目“核谐邻喜”实例,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历史与现实、即期与未来、公众与项目等诸多关系,对于全国筹备和建设核电项目(包括全产业链的所有项目)的所在地政府及核电业主单位共同做好核电公众沟通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喜从天降——天赐良机,千年梦想变现实
国内外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千亿元(或万亿元)投资项目的选址落户,事关区域经济重心及百年产业结构。千亿元级投资项目落户的地方,能使世代穷乡成宝地,千年荒山变模样,能给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带来繁荣富强,老百姓就能实现脱贫致富的千年梦想。
秦山核电现实事例
海盐县秦山这个小山岗,几千年来一直植被简单,只有杂树茅草,当地百姓没有其他经济收入。1982年4月,秦山核电站“从天而降”,唤醒了这个沉睡千年的小山岗,让它发出巨大的“核”力量,成了造福当地百姓的重要税源。据不完全统计,秦山核电已经累计依法纳税363亿元,形成地方财税收入58.52亿元。缴纳教育费附加11.51亿元,城建税12亿元,支持地方经济建设超过1.2亿元,支持社会事业超过4000万元。使海盐从八十年代“小家碧玉”,一跃成为富有国际范儿的“美丽佳人”,让海盐这个千年古县“因核出名,由核扬名”。
国内建成和筹备核电厂的地方,基本上都选在沿海沿江交通偏僻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小山岗。如果没有重大投资项目落户,这些边角零料几十年后仍然是“山河依旧”。而投资千亿元的核电项目却情有独钟,赋予这些小山岗新的伟大使命。例如“桃花江核电项目”征用的荷叶山3000亩山地,原来只有毛竹和杂树,税收也没有。如果6台核电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会给当地政府提供税收7-8亿元。连续40年就会有“天上掉下来”的税收300多亿元。这对于梦想尽快脱贫致富的欠发达县市来说,既是天时地利的天赐良机,更是经济上弯道超车的”强心剂“和”核动力“。
美国西雅图蓝本
美国的西雅图,原是美国太平洋海岸线上的一个最偏僻的小渔村,建于1869年,陆地面积218平方公里。当年当地人主要靠伐木和打渔为生,工业和服务业几乎是空白。20世纪全球产业巨擘——波音公司制造基地“从天而降”选址落户,当地政府和百姓喜出望外、如获至宝。仅仅几十年时间,西雅图2016年生产总值就高达3008亿美元(相当于2万亿人民币),成了集临港产业、航空制造业于一体的世界著名城市。西雅图当地政府在引入波音公司以后,税源有了,地方可支配资金宽余了,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各项事业就能够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人居环境舒适度就高了,公众幸福指数就上升了。目前这座新兴城市拥有2个国际机场,5个高尔夫球场,10座游泳馆,14座博物馆,27座公共图书馆,50个公园,151网球场。还有6所大学,其中华盛顿大学是5万人大学,全球排名46位。以伐木起家的西雅图依托波音公司航空制造业成就了一个高速发展的神话。
西雅图的启迪:小项目带来小致富,大项目一定会带来大繁荣。大项目能给政府和百姓带来更多更好的税源和就业。税源充裕持续了,各项事业就能兴旺发达。就业充分全面了,生活富裕社会就会更加稳定。地方政府在履行职责时,应更多更好地关注投资千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而核电项目正是投资大、效益好、收益高的“巨无霸”项目。只要政府加强引导,重视核电科普,通过零距离接触,让公众学核、知核,逐渐喜核、爱核,当地百姓公众一定会抓住机遇,做好核的文章、开启核的动力、成就核的产业,实现共同致富的千年梦想。
2 喜忧参半——各方努力,减忧扩喜功千秋
社会协调性
近年来,公众对核电项目的敏感度不断提高,“邻避”事件时有发生,这既反映出公众环保意识、权益意识的增强,也折射出区域社会协调性的脆弱。历史上,由于核工业项目的特殊性,往往核电企业(包括核工业其他单位,以下同)以条线管理为主,自成体系,形成了核电企业一枝独秀,在地方上鹤立鸡群的独特现象。长期以来,核电企业注重强调承担中央企业的政治责任、国家责任和经济责任,相对而言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就被淡化了。核电企业与地方之间横向联系很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例如:中核504厂与兰州西固区,中核405厂与汉中洋县,中核404厂与甘肃酒泉。众多的核电大项目确实没有带动厂址周边的发展,核电企业和周边高度隔离,自顾自的享受安乐窝。核电企业可能没有想过也没有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厂址周边居民为什么要无条件支持你(重要军工项目除外)。
当今社会是现代化的信息社会,任何单位都不能长期“独善其身”。核电企业都是当地的“经济共同体”,既要与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同甘共苦,风雨同舟;更要发挥“核”动力,引领“核”产业,以“核”带民,军民融合,“单喜”变“双喜”。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中核集团及各成员企业全面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的战略部署,自觉将扶贫帮困看作是央企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发扬“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多管齐下推进产业扶贫,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发挥集团公司全产业链的优势,建立健全起“政府主导、集团统筹、板块总责、单位落实、企地联动”的“大帮扶”格局。同时创新扶贫帮困举措,企地联动,合作共赢。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象中核兰铀公司、中核陕铀公司等单位还向周边贫困县区派驻了帮扶队长兼第一书记。其中因公殉职的中核兰铀公司扶贫干部胡仁禄在甘肃定西临洮县竖起了一座精神丰碑。这些减忧扩喜聚人心的具体工作,都是功德无量的千秋善举。
“事权”与“财权”匹配性
核电企业往往是当地最大的经济主体,也是地方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由于历史原因,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在核电税收分配比例上不尽合理,地方分成严重偏低。(例如秦山核电2004-2017年上交的税收,国税分成、地税分成及上级各项补助,海盐县实际只得到58.5亿元,占核电税收征收总额363亿元的16%,这个比例明显偏低)。在支持帮助核电项目的“事权”与核电收益分享的“财权”上,地方与上级政府的对应性和匹配性严重错位,权利与义务本末倒置。
上级政府要更加合理把握和匹配核电项目的“事权”与“财权”。既要给下级政府给事权压任务,更要给当地多一点“财政转移支付”,让当地有更多资金用于核电周边的社会项目和民生实事。让核电项目所在地的公众,同步分享大项目投产后释放出来的社会效益和成果,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公众切身感受到核电项目带来的更加直接的好处和利益。
3 喜新恋旧——不忘初心,感谢恩情应反哺
翻开核工业63年辉煌的历史,早期的“五厂三矿”和地质勘测队曾经为我国的“两弹一艇”及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及其他原因,有的核电大单位整体搬迁、转产、重组,开启了第二次创业新征程。但是这些核电单位不单是当地社会的“最大经济体”,更是当地经济的“命运共同体”。这些单位搬走后,当地经济支柱缺失,风光不再,原来让人津津乐道羡慕妒忌的“邻喜”,成了昙花一现短暂的“临喜”,让人感觉岁月如梦一场“空喜”。例如,号称“原子城”的国营二二一厂从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整体迁走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停滞了三十多年。曾经被誉为国家“铀矿地质勘查功勋队”的核工业二六一大队,原来的基地在江西省乐安县新居。当时的生活区占地500亩,最高峰时有一万多干部职工在这里居住生活。2002年整体搬迁后,这里杂草丛生,一片凄凉。同样,相距不远的乐安县古城镇,原来是核工业七二一矿总部所在地,七十年代有居民3万多人,当时号称“亚洲铀都”,被当地人自豪地称为“小香港”。实施二次创业迁走后,古城镇“小香港”风光不再,留下了一座满面灰尘荒凉的空城,曾经令人向往的“铀都”一下子成为”废都“。
当前,我们正处在由核电大国迈向核电强国的新的历史性战略机遇期。中国核电要安全高效持续发展,核电项目要持续健康地推进,既要“喜新”,让核电新项目所在地百姓公众邻喜爱核;更要不忘初心喜新“恋”旧,不忘恩情自始至终记住那些为我国核工业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核电”老区“,真心真诚关爱老区,反哺老区,让老区合理转型转产,继续焕发新春,让老区持续有生机、有活力,更有一定的财源。让核电老区当地百姓公众从政治上、感情上、经济上由“临喜”变“长喜”,使之保持继续稳定和发展,这对建设和筹备中的核电新项目都具有积极的正能量意义,也是核电项目周边友邻关系的风向标。
4 喜笑颜开——企地双赢,和舟共济谱新篇
海盐县八十年代初勇于担当、敢吃“螃蟹”,主动接纳核电项目。把秦山核电当作“央字一号”工程,把支持秦山核电建设作为最主要的工作,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千方百计保证秦山核电建设的顺利进行。秦山核电三十多年建设历程中,经历了全球三次核事故,海盐县都能以“主动沟通让公众安心,友好相处让公众放心,融合发展让公众暖心”的理念,着力做好“共识、共赢、共融”三篇文章。一是从“怕核”到“拥核”,在共建中增进共识。二是从“避核”到“爱核”,在共建中实现共赢。三是从“用核”到“喜核”,在共建中深化共融。目前秦山核电基地九台机组全面建成,总装机容量656.4万千瓦,年发电量500亿千瓦时。秦山核电在追求安全高效发展的同时,饮水思源、不忘恩情,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据统计,秦山核电2017年度上缴国地税35.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亿元。同时缴纳教育费附加1亿多元。如果按核电机组安全运行40年计算,秦山核电基地将会给当地提供400多亿元的税收贡献。这将有力地推动海盐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又会高起点高标准携手海盐县共建“核谐福地”。更值得一提的是,秦山核电与地方政府共同规划建设 “核”“城”融合的“中国核电城”,帮助海盐培育核电关联产业集群,己成功培育核电关联企业78家,总产值达26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这78家核电关联企业有效地吸纳了当地7600多名农民工,按平均月工资4000元计算,给当地员工带来的收益每年超过4亿元。这些实在的举措让当地百姓受益匪浅、喜笑颜开。秦山核电与周边公众已经是情同手足,血肉相联,须臾不可分离。值得周边公众津津乐道的是,有的子女在核电工作,有的亲戚在核电工作,有的邻居在核电工作,更多的在核电关联企业工作。让孩子进核电工作,是当地父母的美好愿望,嫁给核电帅哥是海盐姑娘的荣耀首选。
四十年来,海盐县接轨核电经历了“三级跳”——与“核”结缘、依“核”发展、谋“核”腾飞。秦山核电用“核”情,发“核”力,与海盐县共同打造了核电站周边友邻“核谐邻喜”的示范样本。
(作者单位:海盐县核电事故场外应急办公室)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