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电力”的湖州实践
昔日的矿山铺满了光伏板,特色产业用能实现以电代煤,京杭运河上的船家用起了岸电……位于太湖之滨的浙江湖州,正稳步开展“生态+电力”计划,一条“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清明过后,浙江湖州的山山水水正如唐朝诗人张志和描写的那样恬静优美,油菜花和香樟树散发着春天的气味,湖泊河流上的渔船来来往往,一派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
湖州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早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地方。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调研,看到昔日的矿山走上绿色发展道路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13年过去了,湖州市以生态立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良好的生态已然成为湖州的“金名片”和“摇钱树”。近日,湖州市政府在湖州供电公司的协助下,出台了一份《湖州市构建“生态+电力”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4月12日,记者走进环境美、百姓富的新湖州,探寻“生态+电力”给湖州山水和百姓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矿山华丽转身:从卖矿石到卖风景
整齐的街道一尘不染,白墙黛瓦的民宅分布于两旁,没有一根电杆、一条电线露在外面。几辆旅游大巴车停在村口,来自天南海北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在一块写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巨石前合影。这里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
若你在2005年之前来到这里,看到的可不是这样的景象。那时,采矿是村子的经济支柱,村子旁的青山像蛋糕一样被齐整地切开,裸露出白色的岩石,施工机械扬起的粉尘给全村的民宅蒙上了一层灰。
2005年,余村下定决心关停矿山、水泥厂,自那之后,植被逐渐修复,附近的竹林、水库、荷花山等景观成为城里人喜爱的去处。渐渐地,旅游业取代采矿业,成为余村的支柱产业。
潘春林、谢春花夫妻俩经营的春林山庄是村子里第一家农家乐。春林山庄刚开业的时候“赶鸭子上架”,小两口把自己住的三间房收拾出来,就开门迎客了。
“没几年时间,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山庄一点点扩建,到2007年已经有了十来间客房。这时候,我就发现电不够用了。”谢春花告诉记者,一到夏天,空调集中开启便频繁跳闸,客人直嚷“热死了!”于是他们花了一万多元买来一台自备发电机,一用就是两年多。直到2009年,余村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变压器从两台增加到七台,容量增加到2315千伏安。从那以后,春林山庄的自备发电机便再也没用过。
“我知道,吸引游客的是我们这儿的生态环境和乡村风情。供电企业也深知这一点,不但改造增容了农网,还将村中所有的电缆全部入地。在我们这里,再也看不到‘蜘蛛网’一样密布的电线,环境优美多了。”谢春花说。
绿色发展不但美化了余村的环境,也让余村人的荷包鼓了起来。去年一年,这个1000人的小村子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收入3000多万元。“余村从过去卖矿石,到今天‘卖风景’,每一个发展阶段,电都不曾缺席,增容、入地,服务十分妥帖,随叫随到。没有供电企业的贴心服务,也就没有我们村子的今天。”余村村委会主任俞小平告诉记者。
为了守护绿水青山,湖州市实施“铁腕治矿”,湖州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生态文明办公室副主任钟建林告诉记者,湖州市矿山企业由612家减少到56家,并将逐渐减量直至“零开采”。
但并非所有废弃矿山都适合搞旅游开发,“宜耕则耕、宜景则景、宜建则建”是湖州废弃矿山治理的原则。吴兴区妙西镇的废弃矿山走的便是另一条路子。这里采矿后的断面砂石多、水分少,不适宜景观复原,也不适宜种植作物,于是聪明的湖州人通过向社会招标,引来了一家新能源发电企业。该企业投资1.66亿元,在567亩的废弃矿山上铺满了8万余块光伏板,让废弃矿山一下子变成了光伏发电厂。从2016年4月26日投运起,这座装机2万千瓦的光伏发电厂两年来已累计发电3358.59万千瓦时,所发电量足额接入国家电网。“这要感谢国家电网为我们并网运行开了绿灯。保守估计,8到10年时间,光伏发电项目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光伏发电项目运行主管王俊一告诉记者。
“生态+电力”的湖州实践
服务特色产业:一片叶子致富一方百姓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2004年,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视察茶基地时做出这样的评价。这句话用在安吉县蔓塘里村茶农俞明良一家身上再合适不过。
“白茶是蔓塘里一大支柱产业,也是绿色产业,不污染,把钱赚,一年轻轻松松净赚三四十万元。”俞明良告诉记者。
远处的茶山上,三三两两的茶农正忙碌地采摘安吉白茶。炒茶车间里,几台炒茶机同时开动,巨大的声响此起彼伏。清明前后正是采茶炒茶最繁忙的季节,俞明良正准备炒制白茶。
“现在炒茶跟过去相比轻松多了。我买了两台烘干机、9台炒茶机,租下这个炒茶车间,炒茶时忙上一个月,其他时间就等客户上门收购了。”俞明良口中“租的车间”,指的是供电所联合村委会设立的集中炒茶区。
这里的村民“家家都炒茶,户户有茶机”,负荷十分分散,每到炒茶高峰时段,经常会出现配变超载及客户低电压等现象。为方便提供供电服务,消除用电隐患,提高茶叶质量,供电所想出这个“化零为整”的办法,改分散炒茶为集中炒茶,将茶农的茶机统一搬至集中炒茶区内集中生产,形成用电负荷集聚点,并为其增设4台炒茶专变,实行24小时值班抢修。
类似安吉白茶这样的特色产业在湖州还有很多。距离太湖不到十公里的古镇织里是全国闻名的童装产业特色小镇,这里“前店后厂”式的家庭作坊一家挨着一家,小镇生产销售的童装占全国市场的30%。
湖州小天乐制衣厂的老板郑惠宝引导记者穿过一楼门店,走进二楼的童装生产车间,几个工人正熟练地操作着电蒸汽熨斗,熨平衣服上的褶皱。“熨烫、包装是童装加工的最后两道工序,不同于家用熨斗,工厂里的熨斗熨量大,过去都是燃煤锅炉带动的。”郑惠宝起回想几年前,织里镇的大街上到处都堆着为熨斗准备的散煤,“那时候都不敢晾晒衣服,白白的衣服很快就沾了厚厚一层煤灰。天空也是灰蒙蒙的,一年见不到几天太阳。”除了污染严重,燃煤也不安全,经常有人煤气中毒。
2014年,湖州供电公司推广电能替代项目,让工厂用电锅炉发生器代替传统的燃煤锅炉发生器。起初,大部分客户都不愿意,后来见到更换电锅炉的工厂尝到了成本下降的甜头,织里的几千家童装厂陆续跟上。
通过“煤改电”,5200多个燃煤锅炉光荣退休,现在不但织里镇的环境好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有所下降。
“生态已成为湖州最宝贵的资源、最核心的优势、最具竞争力的要素,当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发生冲突时,经济发展要为环境改善让路。不过,从供电企业实施的煤改电等电能替代工作来看,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完全可以和谐统一。”钟建林说。
水上用电服务:“船老大”用上了岸电
湖州航道密布,京杭大运河横贯境内,水运十分发达。过去,船舶停靠港口时,由于部分装卸作业、船上生产生活用电的需要,辅助燃油发电机仍需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这给“船老大”们和周边居民带来了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推行内河航运岸电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经常在湖州城东水上服务区停泊的“船老大”唐武以船为家已有30年时间,听说水上服务区有了岸电桩这个新玩意,便迫不及待地要尝鲜。在湖州供电公司客户经理张千斌的帮助下,老唐顺利地办了充电卡,用上了岸电。
“过去,船停在岸边,照明只能用电瓶,持续的时间也不长。像空调、冰箱、电饭煲这类电器,必须要开柴油发电机才能用,声音特别大,用电也不稳定,空调用起来也是断断续续的,遇到大夏天,船舱里真是难受!”老唐直言,船上和岸上的生活根本没法比。
城东水上服务区建成了14套一体化岸电装置,其中有14千瓦的单相低压一体化岸电桩9套、40千瓦的交流三相低压一体化岸电桩3套、120千瓦直流一体式充电桩2套,可供26艘船舶同时充电,满足船户停泊期间的生活用电及港航局打捞队等专业船舶的停泊用电需求。与城东水上服务区功能类似的水上服务区,湖州境内共有5个,均匀分布在京杭运河之上。
记者在张千斌的指导下,下载了一个名为“岸电桩”的APP,APP上的地图清晰地显示出湖州境内的五个水上服务区所在位置,哪个水上服务区有处于空闲状态的交直流充电桩一目了然,船主看到后,以就近选择停靠充电。
岸电为湖州船主带来方便,其他各个领域的电能替代项目则引领了湖州的能源变革。据悉,根据湖州市政府与湖州供电公司联合出台的“生态+电力”方案,到2020年,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不低于33%,新能源人均装机不低于600瓦,一个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一条条生态电力文明建设示范带将在湖州遍地开花,届时,一批叫得响的“生态+电力”品牌将成为服务绿水青山的样板,在更大范围得以推广。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