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做央企“走出去”的先行者
新时期以来,中国政府支持企业“走出去”,主要目标和战略有三个层面的考量。
其一,就总体而言,中国国内市场处在升级换代的时期,在结构性转换的背景下,传统产能相对饱和。而国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甚至是发达国家,都急需更新电网等基础设施,中国恰恰有提供技术、资本的能力。一方面,中国国内产能和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另一方面,国外对中国的经验技术和强大的政府贷款融资、提供担保的能力充分信任,促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波澜壮阔的局面。这其中,央企扮演了先锋队、主力军的角色。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无论是石油、运输还是能源电力等领域,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公司仍在全球各领域起主导性作用。70年代之后,韩国、墨西哥、巴西等一批新兴国家开始在海外发力。新世纪以来,中国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压倒性地超越所有新兴国家,迅速成为全球大型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从2014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输出国、劳务输出国、资本输出国之一,经历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积累,中国经济终于从量变到质变,从周边到全球,这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央企“走出去”的浪潮不是个别企业的个别现象,而是整个中国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其二,改革开放的早期,中国的策略是大力招商引资,但是近三年间,中国输出的资本已经超过了引进的资本。未来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预期中国正在从传统的资本输入国,变成资本输出大国,从“引进来”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转变。
不仅是像国家电网公司这样的央企在“走出去”,从普通人留学出国、国人海外购置资产能力提升,以及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增多等现象,就能看到种种迹象。从国家电网公司海外并购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参与海外电网建设、设备供应、能源网股权收购等,充分说明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成为菲律宾、意大利、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能源电力行业重要的合作方。这是中国向全球输出资本、技术,且已达一定规模的重要表现,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在规划、政策、信贷、外交等方面为更多企业“走出去”的大趋势做好准备。
其三,“走出去”是中国新时期的大战略。以前的中国政府相对低调,过去500年间,全球范围内无论是政治方案,或是解决外交难题和地区冲突的方案,还是经济技术贸易的方案等,基本上都由西方国家提供。现在则不同,中国正在积极争当世界重要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这是一个趋势,中国政府大的方向,是要在全球发声发力,要把中国与世界的需求对接,建造一个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跟进大的趋势,才有机会成为“走出去”的弄潮儿和先行者。
可以看到,包括国家电网公司在内的很多央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拓展海外业务,推动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中国的核电站、高铁和特高压,都是极具中国特色、高层次、有竞争力的“走出去”,它们既拥有设备、技术的优势,同时又适合大多数国家的特点和需求。这代表中国正从传统的产品供应,转向技术提供、标准制定的中高端市场,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就是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向中国创意转变。
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将集中在高边疆领域的开发,包括空天、极地、海洋和“互联网++”等领域。“互联网+”包罗万象,互联网和能源的交互融合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塑造中国在高边疆领域开发的先锋形象,需要一大批新技术、新服务、新方案,这需要各类企业的共同努力。全球话语权的提升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对中国来讲,既是特高压、高铁等技术硬实力,也是标准和方案制定的软实力。国家电网公司在国际标准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国网人要有这样的自豪感:我们不仅是国家升级转型的见证者,更是时代建设的参与者。
2007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紧跟时代潮流,实施“走出去”战略,这非常了不起,也并非孤立现象。国家电网公司把握住了中国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并做出相应布局,推动境外投资、股权收购、品牌购买等海外业务快速发展。以2014年11月收购意大利存贷款能源网公司为例,我认为这并非简单购买资产,而是对品牌、研发团队、管理经验的购买。以此为跳板,拓展国家电网公司在欧洲的海外业务,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这说明国家电网公司海外业务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而非停留在以资产收购为主的早期阶段。
随着企业海外业务不断拓展,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交织的环境将更加复杂,能源企业将面临“走出去”的众多挑战。如今,国家电网公司已经走在全球化的快车道上,海外业务的转型升级至为关键。
从大环境看,搭乘国家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的快车,利用好国家贷款、信誉保障、外交等政策支持,是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的必经之路。从企业自身看,在进行海外投资之前,风险评估和前期市场调研更加重要,应加强海外研究院和企业智库的作用,项目投资前,全面分析当地政策、金融、安全环境、外交走向等关键因素,为后期进入市场做好准备。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国际化业务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水平,对已有海外投资行为详细梳理分类,也将给未来“走出去”提供借鉴。
对于国家电网公司这类技术密集型企业,打铁先要自身硬,持续加强科研投入,建立更加国际化的品牌研发人才队伍,取得更多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独有的技术,向国际同行取长补短,不断提升集成“走出去”的能力,才能让企业的海外发展之路走得更远、更宽。这其中,需要政府在各个层面给予大力支持,也需要企业自身不懈的努力。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希望能看到国家电网公司涌现出10个、20个甚至更多像特高压一样的技术名片,在全球范围内传递中国声音。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