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丨中电投西宁火电总承包项目建设纪实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 记者 王琳 通讯员 罗茜
青藏高原,一个圣洁、美丽而安宁的名字,总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在这个“离天最近的地方”,国家电投集团中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电投工程公司)的奋斗者们,不畏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凭借敢为人先的勇气胆识、卓越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坚忍不拔的品质意志,让两台超超临界空冷火电机组展翅“飞”上了青藏高原,创下了同类机组世界海拔最高的纪录,唱响了一首荡气回肠的奋斗之歌。
凤凰昂首,梦想的追逐者
位于青海省东部的西宁市湟中县,境内三面环山,祁连山余脉娘娘山雄踞西北,拉脊山脉绵亘西南,境内沟谷错纵、山川相间,地形地貌比较复杂。由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建设、中电投工程公司总承包的2台66万千瓦火电机组便耸立在此。走近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耸挺拔的厂房及漂亮大气的大跨度网格结构干煤棚,来来往往的运煤车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一片繁忙欣荣的景象。但要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海拔高达2500米的地区兴建电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不可忽视的是,现场人员必须克服强烈的高原反应。初到现场,高海拔、低含氧和大温差的气候环境让中电投工程公司西宁项目部大部分员工都不适应。很多人从凌晨到后半夜都辗转难以入睡,甚至整晚失眠。而伴随高原反应发生的头疼欲裂、双耳轰鸣,则是比失眠更让人感到烦躁和痛苦的事情。“来西宁前,想到过有高原反应,但真没想到反应这么强烈。”张晓东,西宁项目部总工程师,到西宁已经4年了,谈起“高原反应”依然是一脸无奈,“整宿都睡不着觉,晚上醒来喉咙里像火烧了一样,身体也不‘争气’,隔三差五地生病。”这位身强体壮的东北汉子,因为不适应西宁的气候经常生病上医院,已经成为当地镇医院里的“熟面孔”了。
高海拔、极度严寒的特殊环境也使得西宁项目本身的建设难度明显加大。过去常规的设备选型在这儿变得难上加难。由于海拔高度对大气压、氧分压等有着显著影响,西宁项目锅炉送风机、引风机、空冷系统等主要辅机设备,若使用与平原地区的相同型号,机组可能就达不到额定输出功率。应该如何选型,没有同类型机组成功经验可供参考,加之环保标准要求高,设备单件重、运输难度大等众多原因,西宁项目在管理、施工等方面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西宁项目的人员不好管,物资也不好管。就人员而言,现场人工降效问题非常严重。由于西宁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70%,给负重工作的施工人员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原先在平原有着敏捷身手的师傅,在西宁现场可能登上不高的几级台阶就已经气喘吁吁。“干不动活”是普遍现象,而这也加剧了人员流动,不仅影响到工程整体进度,也给现场安全管理增添了压力。
就物资来说,设备管理是总承包管理的重要一环,但由于国内三大主机制造商的设备生产地到西宁现场的距离均超过2000千米,部分设备的运输时间较长,加上受国内火电建设热潮影响,发电机转子及部分辅机设备一直不能及时到货,这些都给按时完成项目进度计划增添了难度。
上图为国家电投西宁项目14.7米层汽机房。
迎风展翅,信仰的坚守者
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地方建两台6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间接空冷机组,作为总承包方,中电投工程公司全体员工都明白,他们肩负着项目建设的全部责任,这是一场硬仗,但必须打得漂亮。
作为一家专注工程专业化管理的公司,中电投工程公司强大的专业化管理能力成为西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而长期以来积累的丰富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和优秀业绩也发挥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自成立13年以来,中电投工程公司建立了以本部为中心,以分公司和项目部为平台,坚持统一管控、统筹的人才、技术、资源和管理后援作保障的集约化管理体系;拥有了一套先进的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推行了规范化的项目管理和安全、质量、调试等专业管理手册;建设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覆盖所有业务板块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项目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公司参与建设的已投产火电项目容量达到4400多万千瓦,占国家电投常规火电增量资产总容量的75%以上,占全国新增火电装机总容量近6%,先后收获了4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8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项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和25项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近5年来获奖项目占投产项目总数85%以上。因此,面对高难度的西宁火电项目,中电投工程公司有信心、不胆怯。
振翅高飞,专业的管理者
衡量一个总承包企业的关键,是看其是否有实力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全过程管控整个项目的实施。在这方面,中电投工程公司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该公司始终坚持“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管理理念,协同好优势资源,打通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管理、调试运行等产业链,以高标准的全寿期专业化服务,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是“良心制造”。
设备选型科学严谨。特殊地域环境对于西宁火电项目的设备选型影响会有多大,没有类似经验可参考。本着科学、严谨、负责的态度,西宁项目部在项目前期就针对当地气候条件对锅炉本体及辅机选型进行了专项研究,开展了模拟燃烧实验,分析试验煤在高海拔低气压环境下的燃烧与结渣特性,形成了客观详尽的科研报告。事实证明,报告所推荐新机组锅炉炉膛主要热负荷参数以及主要设备的选型意见很有价值,也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奠定了基础。
设计优化效果明显。来过西宁项目的人都会被现场的大跨度网格结构干煤棚所震撼。蓝天白云之下,穹顶大气、稳重,穹顶之下宽敞、明亮、实用、高效。这正是中电投工程公司加强设计审查和设计优化后的产物。最初,设计院给出的是较通用的类似于“M”的中间凹陷型方案,但凹陷处易积雪且不易融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设计审查过程中,中电投工程公司设计专家们凭借丰富经验,经过严谨测算,提出了圆筒形方案,同时考虑到跨度较大,与项目部制定了充分的配套安全保障措施,采取了“地面预拼装、高空散装”的施工方法,确保安装万无一失。像这样的设计优化,在西宁项目还有许多,每一项优化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此外,为了施工图纸高质量交付,西宁项目部每月召开协调会,集中处理解决影响设计的技术问题,安排专人常驻设计院跟踪设计进度,确保设计工作顺利进展,并协调解决设计提资、专业配合等设计问题。对于厂家提资和设计接口配合问题,项目部也主动组织设计院和设备厂家专题解决,保证了设计施工图纸的及时供应。
物资管理统筹把控。主辅机合同签订后,项目部按专业组织专人负责设备合同的执行,随时跟踪设备备料和生产情况,督促设备按时进场。对于三大主机设备和主要辅机设备派专人驻厂监造,确保设备制造质量满足要求,对重点、急需设备进行重点催交,安排设备物资部、工程部人员对锅炉、汽轮机、化水等供货不及时的设备进行催交,保证了各节点的顺利实现。
即使如此,意料之外的麻烦还是出现了。2015年10月9日1号机组调试期间,西宁项目部发现无论怎样调整测试,火检冷却风机出口压力始终达不到设计要求,无法满足锅炉点火需要。经与锅炉厂联系,原来是海拔高度大于300米时风机设计参数应进行修正,但厂家没有考虑西宁高海拔地区对风机出力的影响,仍按平原地区常规同类机组配备风机供货。如若苦苦等待风机更换将直接影响锅炉点火工期,项目部全体上下都明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确定最合适的、能确保安全的、又可行有效的方案。关键时刻,项目工程部副主任陈宽结合自己在多个项目的工作经验,果断提出了在锅炉点火期间加装风机变频器的方案。经项目部组织业主单位、设计院、电科院、供货厂家反复研究后,确认方案可行并实施,最终确保了锅炉点火一次成功,一次危机化险为夷。
上图为国家电投西宁项目全景。
百鸟归巢,执着的奋斗者
人才,是工程管理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电投工程公司的奋斗者,打得了胜仗,吃得了苦,用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意志创造出让历史铭记的奇迹。
“金牌团队”,强将配强兵。在西宁项目部组建初期,中电投工程公司就考虑到项目的实际情况,从千人队伍中挑选了富有经验的优秀人才组建队伍。这千人之中,90%的员工以上拥有高等教育及以上学历,35%以上拥有工程类注册职业资格。尤为可贵的是,公司拥有80多位拥有60万千瓦以上火电项目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其中包括一批屡获国家级奖项的金牌经理人。
完善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强大的人才储备为西宁项目部组建了一支名副其实的“金牌团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具有总承包管理经验,不少人参与过60万以及百万级火电机组的建设管理。即使是项目部里的年轻人,比如安工部主任助理曾庭,虽是2011年毕业的“小鲜肉”,也经历过山西神头项目2台66万千瓦机组、蒙东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2台35万千瓦机组的历练。
“高原之家”,温暖你我他。长期在高原工作,对员工的身心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也为了保证员工在现场良好的工作状态,中电投工程公司想了很多办法。西宁项目部根据高原缺氧可能发生的病症编写了《高原缺氧专项应急预案》,配备高原专用药品做好医疗防护,有针对性地搭配适合高原地区的伙食增强员工身体素质。在现场广泛普及高原生活知识,提升现场人员个人防护能力。联合参建单位组织开展低负荷联谊比赛、知识竞赛等团队活动,缓解现场人员因高原不适的烦躁情绪,营造和谐环境。为保护、关爱员工,还加大了现场人员与平原项目人员的流动。
“奋斗之师”,激情加真情。坚持,靠着不断改善的物质环境,更靠着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和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西宁项目部很多员工都是横跨大半个中国到现场工作,一待就是一年,甚至更长。项目部总经理王武,在接手项目的近两年时间里,回家总时间不超过10天。“媳妇说我家务事做得比她还好,就是轻易不出手。”言语间,满含的是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亢晓瑞,西宁项目部为数不多的女同志,也是中电投工程公司首届档案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当她看到施工单位资料、档案力量薄弱时,主动请缨在孩子刚出生几个月时就回到现场投身工作,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施工单位人员,被称为项目部“最美妈妈”。锅炉专工万岩,一名在西宁现场上坚持了3年多的老同志,虽然没有过多突出的业绩,却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西宁,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些高原上的勇士们用坚韧的步伐丈量着青藏高原的寸寸厚土,用无悔的付出换来了西宁项目的无限精彩。
青海湖边,凤凰涅 ,梦想变成了现实。2015年12月30日、2016年3月9日,西宁项目先后完成了1号机组和2号机组的168小时试运行,圆满完成了工程的总承包建设管理工作。环顾按照“国优”标准打造出的西宁项目,主厂房A排及侧煤仓柱清水混凝土棱角分明,圆角过渡自然,空冷塔X柱内实外光、色泽均匀,柱面平整光滑,观感良好,1号、2号锅炉受热面组合焊接工艺情况良好,焊接质量受控,输煤栈桥钢结构制作安装规范,热控盘柜接线外表工艺美观……一股自豪感在中电投工程公司员工心中油然而生。为建设好这项优化青海电网电源结构的重要工程,他们协同作战、齐心协力,用行动完美演绎了“你的托付,我们全力以赴”的承诺,为大美青海献上了最好的礼物。
傍晚时分,西宁项目现场宁静而安详。站在电厂对面的山头,远眺现场高耸入云的烟囱、光洁圆润的间接空冷塔、明亮整洁的汽机房和锅炉,在晚霞中犹如一只张开翅膀翱翔的“火凤凰”,显得特别迷人,它们和远处的皑皑雪山一起,共同守护着这一方净土。而中电投工程公司的勇士们,很快又将带上行囊奔赴新的战场。这一次,也许是在荒芜人烟的大山深处,也许是在寒冬腊月的塞外边疆,也许是在浪沙滚滚的戈壁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有他们的身影。
鱼逆流而上,不损其鳞;鸟逆风而翔,全用其羽。历经西宁项目洗礼的中电投工程公司员工,坚毅的脸庞上闪烁着更加自信的光芒。下一个五年,他们的目标是要成为具有电力工程设计、建设、运维等全产业链、全寿期服务能力,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电站服务商。壮志在胸,梦在远方,展翅飞翔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天空!
李梁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