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 编者按
10月19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南网能源院、南网传媒公司承办的“新能源与全球气候议程”分论坛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就中国能源转型发展路径、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国际合作等议题带来独到见解。南网报本期刊载相关演讲文章以期共同探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观点
·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迫切需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迫切需要。
·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要求,做到真正的高质量。
· 加强新能源发展顶层设计;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完善新能源市场体系;加强新能源领域国际合作。
数据
2024年6月,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历史性超过煤电,达到11.8亿千瓦。
2024年7月,风电光伏超过12亿千瓦,提前6年实现了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
2024年8月,装机达到12.7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比重超过40%。
预计未来中国新能源装机仍将每年超过1亿千瓦
2030年前,新增能源消费量的70%由非化石能源供应。
到2060年,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将达到50亿千瓦以上。
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事关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未来的选择。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各国共识,中国担当大国责任,希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也是展示我们国家在践行碳减排国际承诺的大国担当。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国大力发展节能降碳技术和产业,全面提高能源效率,能耗强度持续下降,累计节约能源消费约14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亿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是有区别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现在所说的新能源主要是风电、光伏、生物质能。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经占到32%,而从2014年到2023年,全球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3.6%增加到18.5%,大概增加5%,中国在消费增量中贡献了45%。欧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能源转型的地区,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新能源发展的举措,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44%,风能和太阳能占到27%,能源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同比减少近9%,其中一半是由清洁能源贡献。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到1/5,超过煤炭,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同比下降了4%,其中2/3减排量也是来自电力领域。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迫切需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迫切需要。中国能源行业碳排放占总排放80%以上,电力占能源行业碳排放40%以上。富煤、贫油、乏气,煤炭仍然是我国能源的主要供应来源。现在距离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只有五年时间,从2030年到2060年碳中和是三十年时间,确实压力非常大。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太阳能、风电、新型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等蓬勃兴起,这些都对我们把握机遇,推进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契机。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特别是近年来,新能源的装机容量显著增长,已经成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2024年主要有三个标志性的节点:2024年6月,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历史性超过煤电,达到11.8亿千瓦。2024年7月,风电光伏超过12亿千瓦,提前6年实现了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2024年8月,装机达到12.7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比重超过40%。预计未来中国新能源装机仍将每年超过1亿千瓦,2030年前新增能源消费量的70%由非化石能源供应。预计到2060年,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将达到50亿千瓦以上。
中国新能源技术水平高、产业链完善,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高效晶体硅等光伏技术转化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量产先进晶体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超过25%,海上风电在运机组装机容量超20兆瓦。我们建成了完备的风电光伏产业链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特别是为推动新能源技术的高速发展,降低成本方面做了很大贡献。过去十年间,全球风电光伏对应成本下降60%—80%,中国贡献了大部分。我们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合作,满足当地的需求。2023年,我们出口风电光伏的产品能够助力其他国家减排8.1亿吨。
新能源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许多挑战。
电力稳定供应难度加大。一方面,中国电力需求保持中高速增长,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但新能源的波动非常大,2023年装机容量超过30%,但电量只占15%,所以不像煤电,目前很难承担主体作用。另一方面,现在新能源快速增长、大量增长,存在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白天需要电的时候不来,晚上用电的时候来了,“三性”(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问题特别突出,要求电网运行调节性能非常高,需要配备一些储能。惯量特别小,风吹草动都会影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负荷和资源分布不均,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和消纳压力增大。80%的风能、90%的太阳能都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大型风电光伏都要穿越1000—2000公里送到中东部,分布式新能源爆炸性增长,一些地方很难消纳。
新能源利用经济性有待提升,绿色价值还未充分发挥。现在上网电价已经可以参照煤电的价格,但煤电对系统没有特殊要求,但风电光伏不行,需要配置一些储能和调控电源,考虑运输成本,加起来送到用户侧的价格是高于煤电的。风电光伏被称为绿电,绿证和新能源的消纳权重责任等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矛盾。社会主动消费绿电的意识还没有形成,现在最需要的可能是出口企业,国内企业还不想增加这方面的成本,绿色价值有待进一步发挥。
市场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现有电力市场难以适应低成本、高性能、大规模新能源的要求,国内电力市场主要针对常规煤电、气电和水电,特点是运行成本比较高,固定成本比较低,但风电光伏没有什么运行成本,发展特别快、特别分散,不像火电厂一建就是几百万千瓦。风光怎么参与市场交易,需要我们认真考虑。
土地要素保障不够。由于适合开发新能源的土地日益稀缺,成本在增加。特高压输电线路横跨多省,省间协调难度也在增加。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要求,做到真正的高质量。提高供给质量、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以提高供给质量为重点推动质量变革。提高供给质量的重点是加快发展新能源,同时也要推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协调发展,推动现有煤电调峰改造。当然还要加快储能发展,逐步实现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以加强科技创新为重点推动动力变革。加强基础性、前瞻性、颠覆性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新能源与现代信息、材料和人工智能共同发展。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推动效率变革。电力市场与绿色电力、碳交易等几个市场需要衔接起来,也要发挥政府作用,完善治理体系。
加强新能源发展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领,统筹新能源、国土空间和生态环保的规划衔接,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时空平衡。加强各部门的政策协同,完善新能源治理体系。完善促进新能源消纳制度体系,合理落实新能源消纳责任。
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新质生产力。推进新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推进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氢能等融合发展,南方电网公司目前基本上能够全额消纳风光资源,但全国依然有部分地方弃风弃光比较严重,能否考虑利用富余的电制氢,远程运输?
加快完善新能源市场体系。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电力市场需要全国统一,绿色产业、绿色资源也要进行全国配置,实现南北互通。
加强新能源领域国际合作。促进与周边国家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绿色合作,推动风光新能源、智慧能源项目落地,推动建立合作共赢全球能源发展格局。
南网能源院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勉荣
(eo记者 姜黎 根据张勉荣在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分论坛“新能源与全球气候议程”演讲整理)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首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成功
2023-04-28
- 两部委:培育一批绿色技术领军企
2023-01-14
- 金风科技发布碳中和行动与愿景
2023-01-14
- 金风科技再斩获国际订单!
2023-01-14
- 再进军!晶科科技签订200MW风电
2023-01-14
-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暨2019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 Tesla拟收购Maxwell,引领新一轮超级电容应用热潮
- · 即将诞生的新“网红” ——智慧电厂 它的魅力您一定要感受一下
- · 国家队入局,区块链将解锁能源供给新姿势
- · 周孝信院士:新一代电力系统与能源互联网
- · 中国电力科技奖授奖决定(2018):成果奖134项,人物奖110名
- · 中国知网发布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居电气工程类首位
- · 国家电网惊艳亮相(IEC)第82届大会 奉献中国智慧、承担国际责任
- · 热点报告 |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孝信:新一代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
- · 再也不需要锂!澳洲大学发明可充电质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