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印彪当选IEC主席,国际能源组织里还有哪些中国leaders?
eo记者 蔡译萱
近日,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当选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36届主席,任期为2020-2022年。这是继北京燃气董事长李雅兰获选国际燃气联盟(IGU)理事会主席后,又一位在国际能源组织中担任领袖的中国能源人。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企业和机构参与能源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的意愿和能力不断提升,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和推动新能源发展上,中国正成为一个引领者,先后有数位活跃在能源领域的中国人当选为国际能源机构主要负责人。
一方面,一些国际组织希望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以承担更多责任,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另一方面,先后有中国人获选全球能源组织的负责人,说明在能源领域,中国已经开始构建与自身综合竞争力相匹配的多边、双边能源治理构架和话语体系。
eo梳理了这些国际组织里的“中国Leaders”。
2016年,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原副司长杨雷博士被派到国际能源署巴黎总部担任署长高级顾问。这是IEA史上第一次聘用来自中国国家能源局的高级官员。在此之前,IEA和中国于同年3月在北京成立IEA-中国能源合作中心。该中心是IEA成立42年来首次在海外设立的合作中心。杨雷也是IEA-中国能源合作中心未来的主要落实者之一。此前,他曾先后任职于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
国际能源署成立于1973-1974年石油危机期间,其初始作用是负责协调应对石油供应紧急情况的措施,拥有30个成员国。当前,国际能源署的工作重点是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能源市场改革、能源技术合作、开展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合作,着重加强与中国、印度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合作关系。2015年11月,中国正式成为国际能源署的联盟国。
2016年,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原院长孙贤胜博士被任命为国际能源论坛秘书长,这是中国智库专家首次在重要国际能源组织中担任关键领导角色。孙贤胜自1978年开始在当时的石油工业部和后来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作,并被长期派驻海外工作。
国际能源论坛是世界重要的政府间国际能源组织之一,成立于2002年,总部设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目前有包括能源消费国和能源生产国在内的80多个成员国,已成为推动全球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既是IEF正式成员国又是执委会成员国。2020年中国将主办第17届国际能源论坛部长级会议。
2017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国际燃气联盟理事会选举中,北京燃气集团董事长李雅兰女士获选该联盟主席,是该组织首位女性主席。中国成为该联盟2021-2024的主席国,北京获得2024年世界燃气大会的举办权。
IGU是世界燃气行业最权威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由来自92个国家和地区的164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组成,代表全球97%的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市场。该联盟每3年从正式成员中选举出IGU主席。中国在IGU有多名成员,包括北京燃气集团、中石油为IGU首席准成员,享有与正式成员同样的权力。中国LNG协会、中石化为IGU准成员。IGU在世界燃气行业影响力巨大而深远,是世界天然气业界和政府沟通的桥梁,胜选国际燃气联盟主席国,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2018年10月,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当选IEC第36届主席,任期为2020~2022年。
国际电工委员会1906年成立,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一起,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IEC是电工、电子和相关技术领域全球公认的标准制定和合格评定机构,也是世界上成立最早,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将提升中国在电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标准更多地转化为国际标准。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由刘振亚组建。他同时也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曾任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今年10月16日,刘振亚当选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此前曾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以及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该组织由致力于推动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企业、组织、机构和个人等国际组织自愿组成,注册地在北京。其宗旨是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通过组织制定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规划,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开展联合技术创新、重大问题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工程项目实施,提供咨询服务,引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现有19个理事单位加入。
2015年,杨大助被任命为IAEA副总干事兼技术合作司司长。此前,他曾任IAEA技术合作司非洲处处长和亚洲及太平洋处处长。加入IAEA之前,他在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司任司长,也曾是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团参赞,并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工作了10年,担任研究员和副教授。
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57年成立,是世界核领域合作的中心。该机构与会员国及全球多个合作伙伴进行合作,致力于核能技术的安全、可靠与和平利用。其秘书处总部设于奥地利维也纳的维也纳国际中心。业务联络及地区办事处设在瑞士日内瓦、美国纽约、加拿大多伦多和日本东京。国际原子能机构秘书处由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300名跨学科专业人员和支援人员组成。1984年,中国成为该组织正式成员国。
目前,国家能源局核电司苟峰担任 IFNEC 指导委员会副主席。
全球核能伙伴计划 (GNEP) 2010年6月变更为国际核能合作框架(IFNEC)。作为创始国之一,中国在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角色,IFNEC 第一次执行委员会会议于 2009 年在中国举办。IFNEC 为参与中国探索和平高效利用核能,以及确保利用符合最高核安全、核安保和核不扩散标准提供了平台。
谢明亮现任国际大电网组织副主席,同时也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还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CAST)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清洁能源协会联盟秘书长。谢明亮曾担任国家电网公司(SGCC)总经理助理和华中电网有限公司党组书记兼董事长。
CIGRE(国际大电网组织)是国际输变电与电气工程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组织之一,成立于1921年3月,总部设在法国巴黎。促进各国间有关发电和高压输电领域的科技和信息交流,主要包括发电厂电气部分;变电所、变电设备及其建设与运行;高压线路的结构、绝缘与运行;系统互联及互联系统的运行和保护等。
李东现任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曾任东北内蒙古煤炭联合工业公司生产技术处副处长;煤炭工业部办公厅正处级秘书;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神华集团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期间曾挂职任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副市长;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总法律顾问,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而在2012年,时任神华集团董事长张喜武获选轮值主席,是中国代表第一次当选世界煤炭协会主席,后张喜武因严重违纪受到党内撤职和行政撤职,降为正局级非领导职务。
世界煤炭协会总部设在英国伦敦,是由主要国际煤炭生产商及其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全球行业协会。现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47个会员。
林初学2013年及2015年,被委任为IHA副总裁。他于2007年当选为IHA董事会成员,并于2009年,2011年,2013年及2015年再次当选。林初学现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兼任首席信息官。负责中国三峡总公司的国际业务。他还是三峡财务公司董事长,中国长江电力公司董事会主席,中国大坝委员会副主席。
国际水电协会是代表全球水电行业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和会员的专业协会。 该组织成员国涉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100多家企业和附属成员,在发电、水管理、建筑、工程等领域开展工作。
2017年世界风能协会举行了理事会成员换届竞选,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当选WWEA副主席。
世界风能协会创立于2001 年7 月,其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是一个由德国政府(环境保护和核安全部)支持创建非营利性的国际组织。旨在全球范围的推广风能应用,尤其是除美国和欧洲之外的国家和地区。目前成员数已经超过600 个,来自100 多个国家。作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委员会与国际可再生能源组织合作的重要成员之一,WWEA 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除了能源行业的领军人物在世界能源组织中担任掌门人,中国也借助世界能源组织积极推动能源行业及其子行业的经贸活动,来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成立于 1923 年的世界能源理事会(WEC)是最古老的与能源相关的国际组织,其总部设在伦敦公司。1983 年中国加入世界能源理事会,并于同年成立了由 16 个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组成的中国国家委员会成员。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是全球开展可再生能源治理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2014年1月2日,中国成为正式成员,同时也是IRENA会费主要来源国之一。在2015年第五届全体大会上,中国当选为IRENA理事国。在中国加入后的很短时间内,双方开展了大量合作。
二十一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REN21)是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下设的国际非盈利组织。作为众多全球可再生能源政策利益相关者形成的网络,其目标是促进与全球快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相关的知识交流、政策发展和联合行动。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目前担任其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际能源宪章宣言》(Energy Charter),中国目前是能源宪章的签约观察员国。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能源宪章秘书处和中国一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自2011年起,国家能源局和能源宪章秘书处之间开展了人才交流合作。中国也是第一批参与《国际能源宪章宣言》谈判的国家之一。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现为能源宪章行业顾问小组成员单位。
伴随中国影响力的不断上升,加之未来能源国际合作走向多元化、一体化趋势,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少说多做”的传统观念已不适应当前的国际形势,国际能源署署长高级顾问杨雷曾在一次采访中指出,“中国这些年遭遇的能源产品贸易壁垒、海外能源投资损失,乃至国际上的恶意揣度等都与这种落伍的观念有很大关系。因此中国需要加强国际沟通,消除国际上的疑虑,参与国际能源产品贸易规则的制定和维护。”
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时,借助国际能源组织的领导平台将发挥重大作用。不过目前,中国人担任各类世界组织、国际组织关键岗位的比例并不多,担任国际组织负责人的中国领袖也还很少,深度参与全球治理还有不远的路要走。
参考资料: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葛量洪气候变化研究所《全球能源治理改革与中国的参与》
国际能源署《中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之路》
- 247亿!国家电网最先发力,能源新
2020-06-16
- 华能舒印彪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11-22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成功举办首届
2019-09-14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董事长、总
2019-09-14
- 国家电网公司获批建设芯片领域
2019-04-09
-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暨2019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 Tesla拟收购Maxwell,引领新一轮超级电容应用热潮
- · 即将诞生的新“网红” ——智慧电厂 它的魅力您一定要感受一下
- · 国家队入局,区块链将解锁能源供给新姿势
- · 周孝信院士:新一代电力系统与能源互联网
- · 中国电力科技奖授奖决定(2018):成果奖134项,人物奖110名
- · 中国知网发布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居电气工程类首位
- · 国家电网惊艳亮相(IEC)第82届大会 奉献中国智慧、承担国际责任
- · 热点报告 |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孝信:新一代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
- · 再也不需要锂!澳洲大学发明可充电质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