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力教育培训 > 院校专业 > 正文

我国最早的电工学科建立110周年,李兴文教授浅谈建设电气工程一流学科

  2018-04-15 17:31:05    来源: 
A- A+
电力18讯:

 2017年,《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发布,电气工程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名单。面向未来,电气工程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提出:到2020年,学科整体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前列;2030年,学科整体水平保持世界一流前列,形成“电气+”的学科发展态势;2050年,形成以电气工程为核心,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世界一流学科,实现国际领先。这为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指明了奋斗的方向,从而有力支撑我校一流大学的建设。

我校电气工程学科创建于1908年,是我国最早的电工学科,至今已有110周年,在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作用,已成为本学科创新技术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高地。

下面浅谈个人对电气工程一流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始终坚持“三个面向”,倡导“电气+”理念,是近一段时间以来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宝贵经验。

电气工程学院遵循“顶天立地”原则,立足“三个面向”,着力攻坚克难,突破了特高压工程用交直流套管、大容量开关等世界难题,解决了特高压输电设备电磁适应性、VFTO测试与标定的关键技术,参与研制了特高压GIS、避雷器,为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建设与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学院预判学科发展趋势,提出学科发展新方向——电磁安全,提出了“弹性电力系统”概念,倡导成立了IEC微网国际工作组并担任召集人,牵头制定新标准,取得国际标准话语权,为制定科技战略、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学院倡导电气工程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电气+”理念,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突破了大容量直流开关、极端绝缘材料、泵浦激光的氙灯及其驱动电源效率提升等瓶颈问题,解决了飞机地勤电源、雷电效应测试、复杂多线束质量综合检测等难题,为国防尖端武器装备提供关键技术。

二、电气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需要更加重视构建大平台、组织大团队、完成大项目、产出大成果。

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和规划下,要实现电气工程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学院师生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继承和发扬伟大的“西迁精神”,引领国际学术前沿发展,解决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国家重大问题,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贡献,而构建大平台、组织大团队、完成大项目、产生大成果是实现目标的必由之路。

聚精会神建设好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多个其他科研基地,是电气工程学院近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抢占学科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争取学科的国内外地位,迫切需要构建新的大平台。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学院院长邱爱慈院士的带领下,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精心组织学校的相关力量,“Z箍缩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于2016年成为教育部“十三五”首批培育项目,一年多来,围绕Z箍缩设施的需求背景、关键技术、发展路线等已组织召开了一系列的研讨会,并将于12月6-7日召开“快Z箍缩科学前沿问题及关键技术”香山科学会议,围绕该重大方向进行前瞻布局、构建研究体系、提出创新性技术发展的重点和思路,并提交相关建议和报告,为Z箍缩设施的培育和构建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级学科设置最为齐全是我校电气工程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学科现在的业界地位。在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规律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如何实质性地促进二级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如何进一步落实“电气+”的发展理念,推动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电工材料与电气绝缘、电气设备智能化及资产管理、新能源电力系统及其智能化、脉冲功率与放电等离子体四个学科方向的全面和平衡发展?这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学科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难关,根据学科方向、跨二级学科设立相应的研究所,组织大的、实质性研究团队可为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组织上的保障。

电气工程学科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始终伴随和支撑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特别注重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科研攻坚工作。例如:近两年学院作为项目负责人单位或牵头承担单位主持“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在全国高校的电气工程学科中具有明显优势,这些大项目预期将极大地推动我国高端电缆、能源互联网+、纳米复合绝缘材料、特高压设备安全运行等领域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结合Z箍缩装置的筹建,也在直接驱动超高功率电脉冲产生与调制方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

面向未来,电气工程学科将紧抓创新港发展的契机,构建Z箍缩设施等新的大平台、依托研究所组织大团队、围绕“三个面向”争取大项目、协同创新产生大成果,并在这一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专业技术卓越的领军人才,稳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三、对电气工程一流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

1、保持人才培养的优势。长期以来,我校电气工程学科引领着全国电气工程领域教育、教学改革,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优秀拔尖人才。在一流学科建设中,需要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始终保持相对优势、并长期坚守。

2、避免学科内部研究方向同质化。我校电气工程学科的一些优势学科方向上汇聚了大量的高水平教授,对提升学科的国内外影响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在某些研究方向也渐渐出现了同质化的问题,这也就需要不断开拓新兴、交叉研究方向,花大力气引进校外优秀人才、从根本上改善学缘结构,并结合创新港发展,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若干研究中心,抢占学科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制高点。

3、着力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对学科发展规律有深刻理解的学术带头人。一位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就是一面旗帜,对凝聚队伍、承担大项目、产生大成果、形成大影响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在建设电气工程一流学科的征程中,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迫切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着力培养学科方向分布均衡、年龄梯队结构合理、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感召力的一批学术带头人。

【作者简介】

李兴文,200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1999年本科毕业留校工作,现为校青年教工工作委员会主任,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是首届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首批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和首批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研究兴趣为:高电压与大电流;脉冲功率与放电等离子体。讲授《电力电子技术》《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聚变能源与等离子体》本科生课程及《等离子体工程》《电器新技术》研究生课程。

本人有幸听讲李老师讲授的《电力电子技术》,获益匪浅。在此再次对李老师表示感谢!

本文摘自西安交通大学官网,原标题《【双一流与创新港】李兴文:浅谈建设电气工程一流学科》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2018最新电气工程学科排名出炉

2018-11-04

从大数据看电气专业分流

2018-08-30

收藏!电气名校实力大盘点

2018-08-24

2018中国高校一流学科排行榜发

2018-06-29

喜讯!这些电气院校新增博士、硕

2018-05-07

热点排行
  • · 2018最新电气工程学科排名出炉!清华第一
  • · 长沙理工大学有多牛?电气自动化专业入职率高达80%!
  • · 这1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力、电子、控制领域)将被评估
  • · 电工学科两项目入选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 · 各省最有影响力的电气院校
  • · 电力高校排名及毕业生发展路径
  • · 盘点那些非985、211却更容易进电网的院校
  • · 快看!哪些大学新增电气工程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 · 该不该学自动化专业,前途如何?
  • · 如何学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门专业,需要哪些技能?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