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驻村扶贫干部的牵挂
他冒着冬日的严寒,敲开村民的家门;他面对村民的不解,一遍遍耐心解答;他愧对家人的食言,只能用电话问好。这就是福溪发电派驻对口扶贫村(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沙河镇杨柳村)的扶贫干部陶晓斌。
牵挂村民,提前返岗
"老陶,别去村里了。村里那么多外地返乡人员,挺危险的,而且还那么远,村里又没让你回去!"
"正是因为外地返乡人员多,我才要回去呀,村里人手肯定不够。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不去,我内心不安,明天我就回村里。"
正月初三晚饭时间,陶晓斌面对妻子的劝解,却下定了返回村里的决心。
原计划正月初四是他和妻子在攀枝花与老丈人一家团年的日子。疫情当前,只能用电话和老人道一声"新年好",他就急匆匆的赶回几百公里外的驻村。
宣传到户,全员知晓
"老陶,您怎么来了,不是回攀枝花了吗?"
"我来给你们送宣传资料和防疫物品,一定要对这次疫情引起重视,不要走亲访友。特殊时期,少出门,管好娃娃。要知道关起门来其乐融融,敞开门可是后患无穷。一会儿我去老赵家,他家儿子才从外地打工回来,我去登记。"
"村上有三百多户人家呢,用村上的大喇叭宣传不就行了。这样挨家挨户跑太辛苦了。"该村干事小王看着陶晓斌额头上已布满汗珠,关切地说道。
"广播不能保证每位村民都能听到,到户宣传,村民有哪里不理解的,还可以讲解,只有让村民对疫情认识到位了,理解到重要性了,防控才能做到位。来,把东西拿上,我们去老赵家。"
疫情防控,不留死角
正月初七,沙河镇赶集的日子,徐大爷和防疫人员又发生了争吵。
徐大爷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陶晓斌了解他家的情况,说道:"老徐,现在大家都不出门,怕是你到了镇上,也要白跑一趟了。这样,正好最近我忙的没时间买菜,这筐菜就留下卖给我吧。"
"那太好了,我这菜新鲜着呢,我给您倒出来哈。"说罢,徐大爷走向路边将菜倒出来。
小王望着徐大爷,低声说道:"陶师傅,您之前已经收了李婶他们两筐菜了……"
"没事,吃不完做泡菜吃。"
春耕、防疫两不误
自从到杨柳村做扶贫干部,陶晓斌总习惯在日历本上将二十四节气都标记出来,并记在自己的扶贫笔记中,因为他深知农时不等人,春耕对于老百姓来说太重要了。
在开展防疫工作的同时,他时刻记得这几个关键时间点。村民们要到镇上采购种子、农具,陶晓斌就和其他村干部商量到镇上为大家集中购买;村民们要到田间地头忙活,陶晓斌也在劝他们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给予村民们支持和帮助。
"目前,村里防疫、春耕两不误,大家都开始在村里田间地头忙活了。"
不畏繁琐,不避艰辛
在疫情防控期间,陶晓斌带头捐款,为村中每家每户发放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对在外打工返乡人员进行摸排登记,认真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对聚众打牌、走亲访友的村民进行耐心劝导;带宣传资料上门科普,提高每位村民的防疫意识。
他同村里其他几名村干部不畏繁琐、不避艰辛,通过共同努力,村民们现在的防疫意识得到显著增强,能自觉做好自我防护措施。该村上无一人遗漏、无一人感染。
向每一位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逆行者致敬。他们是医务工作者,是公安民警,是社区工作人员,是陶晓斌这样的驻村扶贫干部,日常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危难时刻当好大家的主心骨,用实际行动筑牢起一道道坚固的疫情防线。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
2018-10-25
- 冯思颖:大哉法治,浩浩其行
2018-10-25
- 雷蕾:与法同行,心静似蕾
2018-10-08
- 这个射手座美女,能成为最年轻的
2018-05-06
- 风采丨“中国梦·大国工匠”首
201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