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新一高】创新驱动 打造中核工程硬核能力
【立足三新一高】创新驱动 打造中核工程硬核能力
发布时间:2021-09-08 信息来源:
编者按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三新一高”要求,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在2021年年中党组(扩大)会议上指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狠抓“十四五”规划落地,推动核工业高质量发展,支撑落实国家战略。集团官微《立足三新一高》专题聚焦全系统积极践行“三新一高”理念的做法与实践。
创新驱动 打造中核工程硬核能力
中核工程党委书记 董事长 徐鹏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中核工程作为集团公司创新主体、型号研发总体院和重大工程建设的总承包实施单位,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总承包专业化核心能力,提升核工业研发建造一体化服务能力。
科技创新结硕果
全面建成“华龙一号”全球首堆
十三五期间,中核工程党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面深入及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结合公司实际深入研讨,汲取智慧力量,全面部署中核工程科技创新各项工作,核电型号研制成绩显著,乏燃料后处理能力提升,核燃料制造全谱系布局全面完成。
在核电领域搭建起覆盖“大中小特微”型号的全谱系基本布局。完成了三代核电技术升级研究,2021年,“华龙一号”国内外首堆均按期实现商运,运行业绩良好,为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推进小堆示范工程应用研究,形成型谱化产品;开展示范快堆总体技术研究,积极参与示范快堆工程设计;完成泳池式低温供热堆应用研究,具备工程应用条件。
形成完整的核电工程配置数据库,实现工程侧向运营侧的数字化移交和有效的信息系统衔接,全面支持“华龙一号”的数字化运营。初步建成中核集团数字核电大数据体系。完成核电产业链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能力初步形成、价值创造与管理创效初步显现。在核电机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数字核工业以及在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等应用基础领域开展重点研究,有力支撑核电主营业务持续发展。
牵头完成华龙标准体系研究与百余项集团标准、多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编制,编制完成华龙标准手册,形成完整、自主的“华龙一号”型号标准体系,有力支撑“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和“走出去”。新立项1项国际标准,新增20余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新增100余项能源行业标准制修订。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成绩来之不易,科技自立自强的背后,是中核工程在体制机制方面的持续完善、不断创新突破。公司建立先进核能研究院,成立核能创新中心,“十三五”期间研发投入及自主投入呈大幅增长态势,2020年度研发经费达8.8亿,其中公司自主投入经费2.65亿,有力支撑公司科技创新研发。
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一是积极发挥“小核心、大协作”优势,营造协同集成创新格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并提供稳定的研究经费开展技术攻关。目前,公司已批复支持共建实验室科研项目超过5000万元;持续推进重点实验室落地,核电安全严重事故研究重点实验室通过集团重点实验室评审。二是统筹规划创新平台,打造廊坊、郑州、海盐、包头四大创新基地。其中廊坊后处理研发中心完成科工局竣工验收,先进核电技术自主创新研发中心基本完成建设。郑州核燃料基地项目建议书获专家评审通过。海盐调试基地完成基地投资后评价工作。气冷微堆示范工程以包头为目标进行基地规划。
完善科技管理体系,构建良好科技创新环境:中核工程将科研管理统一纳入质保体系管理趋势和要求,系统策划了涵盖科技规划、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质量管理、人力管理、文档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成果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等方面的体系建设。建立自主投入长效机制,编制发布自主研发项目管理办法,明确自主研发投入经费纳入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支持各领域技术发展。
实施成果转化奖励激励,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结合国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趋势和集团公司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政策,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在公司内的实施,编制发布公司科技成果转化认定与奖励办法,兑现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激发公司员工开展科技创新积极性。
“十三五”期间,中核工程累计获得国家、部委及集团公司科技奖109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荣获 “中国工业大奖”。
乘势而上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突飞猛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面对正在承担着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中核工程始终清醒的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国家安全基石靠模仿、靠亦步亦趋是筑不牢的”。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核能工程公司,必须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资源保障。进一步完善型号全谱系布局,大力推进后处理重大科研专项、微堆、华龙后续型号以及核电在役项目关键技术攻关等工程科研顺利实施,提升核化工、核电、核燃料循环技术国际竞争力,确保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大创新平台建设,通过产学研用推动产业创新,以“一个主核心平台,四个创新基地”为依托,推动国家级研发平台申报工作;继续推动联合实验室建设,加强协同创新、交叉创新,推动重大科研项目引领创新。
要坚持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力。统筹资源,从以设计为主向以科研设计并重进行战略转变,推动设计院转型升级,以创新为引领,提升核心技术。完善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和激励保障机制,打造利益共同体,形成激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使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促进成果的转化,形成产学研结合、良性循环的科技创新机制。进一步放松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约束,通过不断兑现创新团队的收益真正推动成果转化的持续开展。鼓励通过专利授权、技术入股、买断转让的灵活方式,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引入社会资本,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体系,打造优质创新型企业。
要坚定不移落实国企三年改革行动工作部署,扭住新发展理念不放松,坚持以改革激发活力动力,全力破除影响和制约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顽瘴痼疾,加快推进对标提升行动项落实。建立能充分反映公司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的科技投入指标体系,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面完成本级和子企业经营班子成员契约签订,不断释放发展活力,有力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中核工程将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不移地开展科技创新,打造总承包专业化核心能力,为强核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硬核力量。
(中核工程)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家核安全局新任局长:叶民
2021-04-09
- 中广核: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 建
2021-01-25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领导班子
2020-07-22
- 广核集团总经理杨长利出任中广
2020-05-31
- 田佳树任华龙国际总经理
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