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发布国内互联网科技企业首个碳中和行动报告
12月17日,阿里巴巴发布《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提出三大目标: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不晚于2030年实现上下游价值链碳排放强度减半,率先实现云计算的碳中和,成为绿色云;用15年时间,以平台之力带动生态减碳15亿吨。
根据第三方碳盘查结果,2020年,阿里巴巴温室气体排放总计951.4万吨,其中,公司实体控制范围内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运营用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分别为51.0万吨和371.0万吨。
针对自身运营层面的碳排放,《报告》提出主要通过有针对性地提效减排、大力使用清洁能源以及碳消除、碳抵消等途径来实现。报告称,能源转型、科技创新、参与者经济,会成为接下来围绕碳中和努力的核心方向。
阿里巴巴计划在2030年前,将所有自有短途燃油车辆替换成电动车,同时加速物流运输工具智能化,包括拓展电动无人物流车“小蛮驴”的覆盖范围,加速自动驾驶卡车“大蛮驴”的研发进度。
同时,将数字技术更大规模投入绿色园区建设,推动更多园区节能减碳。目前,阿里园区普遍运用智能物联网和传感器,能根据人流量调节空调、灯光;未来,所有自建园区都将达到LEED(金级)认证和中国绿色建筑标准。《报告》显示,过去两年,阿里员工人均能耗下降10%以上。
报告称,在实现碳中和之旅的第一个十年,我们将更多地通过数字化和电气化减排提效,以及大幅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我们也将持续探索其他选择,例如碳消除,特别是负排放技术,预期这些手段会在2030年至2040年以后得到大规模应用。
范围1、2、3是国际通行的圈定碳减排范围的标准。在此基础上,阿里巴巴开创性提出“范围3+”概念,是这份报告的最大亮点。所谓范围3+,是指在目前平台企业的范围1、范围2、范围3以外,平台生态中更广泛参与者产生的碳排放。
报告称,范围3+是范围1、范围2、范围3概念的自然延伸。如图所示,我们希望借助范围3+,拓展对碳排放的关注视角,将其从单个企业的供应链延伸到更广的平台经济商业生态,甚至更大范围,促进平台上企业和消费者更清晰地认知各自的减碳潜力,并努力承担相应的减碳社会职责。这一创新尝试对我们的能力和投入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潜在的全社会减碳效果也更大。
据了解,这是国内互联网+科技企业首个碳中和行动报告。
“很高兴看到阿里巴巴率先做出了恳切的碳中和承诺,”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近年来一直关注数字技术与气候变化问题,他如此评价这份行动报告:“世界正在经历两个大转型,一个是能源转型,另一个是数字化转型,平台可以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提供许多技术和工具一起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以新技术和新能源驱动的循环经济之路,不仅绕不过去,还要铺得更宽。做好绿色阿里巴巴,做强绿色价值链,做大绿色生态,“用负责任的科技,创造可持续的未来”,是阿里巴巴面向未来十年的承诺。
扫码进入研习社下载
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
2021-10-24
- 南网综合能源增资扩股,智光电气
2019-09-14
- 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综合能源服
2019-09-14
-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
2019-09-13
-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
201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