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碳中和 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综合能源服务 > 动态 > 正文

北京:以智慧能源为方向 推动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2021-12-02 09:46:2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11月30日,北京市经信局李涛在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北京主办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专场上表示,北京市将主要采取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应用等五项措施推进制造业低碳发展。


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李涛介绍,自2015年成功申办冬奥以来,北京市工业领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方面,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目的,北京严格落实产业禁限目录和退出目录,加大对能耗较高、碳和VOCs等排放较大的工业行业、生产工艺、国家规定落后设备的淘汰和限制力度,推动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企业调整退出,"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154家。


另一方面,北京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能效水平先进、污染和碳排放低的高精尖产业。2020年,高精尖产业实现增加值988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4%;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2015年分别增长56.9%和58.5%,占全市工业比重达27.7%和34.6%。


此外,北京还不断完善绿色标准体系,持续组织开展能效限额、用水定额、清洁生产标准对标工作,鼓励企业对标先进,提质增效。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别较2015年下降22.7%、35.2%。"十三五"期间,累计推动64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单位、9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56种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产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


李涛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将抓住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契机,进一步提升产业节能减碳和绿色发展水平:


一是构建"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即积极培育形成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四个特色优势的"北京智造"产业、四个创新链接的"北京服务"产业以及一批未来前沿产业。


二是推动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速实现碳中和为目标,以智慧能源为方向,以氢能全链条创新为突破,推进新能源技术装备产业化。开展试点示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园区率先探索碳中和实现路径。


三是推动产业绿色提升与绿色示范创建,进一步加大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打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先进典型,促进企业、园区积极节能降碳。


其中在推进制造业低碳发展方面,将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一是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光伏、光热、风电、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引导新建项目优先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多能互补的分布式智慧能源管控系统。探索氢能在制造业领域的示范应用,在京津冀区域开展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耦合示范项目。鼓励企业建设绿色低碳微网,实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余能余热利用、储能装置、能源信息化管控等系统集成,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


二是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鼓励企业实施电能替代,加快电锅炉、电窑炉等设备和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推广应用,提升制造业终端用能的电气化水平。


三是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应用。鼓励企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技术需求,开展低碳、脱碳关键技术、工艺和设备研发与示范应用。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智能监测关键支撑技术设备研究,开展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耦合创新技术的研究和试点示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园区率先探索碳中和实现路径,鼓励打造碳中和示范标杆。


四是加快数字化应用助推低碳发展。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数字李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低碳领域的应用,引导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对能源物料、污染排放、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全过程实施智慧管控,推进数字化绿色提升。


五是培育壮大节能降碳综合服务商。推动节能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提供节能降碳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提升制造业能效利用水平。培育碳追踪、碳减排领域数据分析和综合服务商,面向制造业企业提供咨询、核算、培训等服务。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

2021-10-24

南网综合能源增资扩股,智光电气

2019-09-14

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综合能源服

2019-09-14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

2019-09-13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

2019-06-30

热点排行
  • · 综合能源系统:寻路能源变革
  • · 福建分公司福清元洪投资区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并网发电
  • · 浙江大学丁一:长三角综合能源系统发展驱动力与关键技术探讨
  • · 2018年综合能源技术及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 · 综合能源服务 您的用能管家
  • · 以东京电力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为例——国外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 · 山东电力:共建综合能源服务产业生态圈
  • · 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综合能源服务创新应用”专题论坛
  • · 综合能源服务知识体系研究
  • · 综合能源服务模式成效调查
推荐阅读
  • ·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 ·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家电巨头“搞事情” 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即将成立
  • · 2019年的综合能源服务:风口还是入口?
  • · 综合能源服务万亿市场的运行法则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