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电综合智慧能源:绿色港口减碳利器
报道:2021年7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的通知》。
《通知》要求协同推进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力争到2025年船舶受电设施安装率大幅提高,港口和船舶岸电设施匹配度显著提升,岸电使用成本进一步降低,岸电服务更加优质,基本实现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
所谓船舶岸电系统,就是船舶停靠在码头时,用岸基电源替代传统的柴油机发电,直接对邮轮、货轮、集装箱船、维修船舶等供电,减少船舶在港口停泊时的污染排放,改善港口及所在城市空气质量。
近年来,在国家生态文明及“绿色港口”建设的要求下,发展船舶岸电系统已成为趋势。国家电投集团、国家电网公司及各地方港口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绿色岸电工程。
国家电投:海南洋浦港口岸电综合智慧能源项目
海南洋浦港口岸电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洋浦经济开发区,于2020年10月开工,由国家电投集团海南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对小铲滩码头3个泊位进行岸电系统建设,以满足3个泊位同时供电的需求。2020年12月完成主体安装,2021年3月份完成设备调试,具备连船试运行条件。
此前,港区用电以南网供电为主,变压器占容费、电费较高。为此,国家电投集团提出岸电+储能+换电重卡设计方案,将岸电整流装置与储能共用,降低储能部分投资,提高岸电设备利用率,帮助用户降低电价成本,提高港口收益。
储能电站部分,利用已建设完成的岸基供电系统(3*3MVA)预留的储能接口,在不影响岸电联船使用的情况下,为每套岸电系统配置储能电池。本项目中储能、岸电共用输入、输出、母线与控制单元,共用箱体、辅助设备。相比传统储能系统,投资降低约700万元。
传统的港区集装箱转用方式使用柴油动力,污染严重。本项目则使用换电重卡,建设八工位重卡自动换电站,在谷电时段对储能电池系统进行充电,峰值时段进入放电模式。这样利用峰谷价差给换电重卡电池充电,增加了售电途径,成为项目利润来源之一,同时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
储能型岸电系统后期可建设交直流微电网系统,扩展为风、光、储、充一体化结合的混合充电站,使岸电装置的利用率得以提升,促进港口船舶智慧供电的发展,实现绿色生产的目标。同时,该系统能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实现主动式配电网,大大提高小铲滩港口电气化水平。
这种岸电+储能+换电重卡设计方案,旨在转变单纯依靠扩大供给规模来满足电力需求的思路,加大需求响应引导,通过削减或转移用户的部分高峰负荷,合理错峰并降低峰谷差,从而降低对新增发电容量和输配电系统扩容的需求,提高现有电力设备的利用效率。
国家电投集团海南公司根据用户自身的用能特点为其打造合适的消费模式,让用户可以通过储能模式自由选择能源供给,通过能源互联网+平台发布自身用能状态和对储能电池的需求程度,构建适合自己的消费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电投集团综合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运用云中心+5G技术,助力这一智慧港口的建设,其与国家电投海南分公司共同出具了一套兼顾港口岸电、绿色交通、智慧储能的港口能源解决方案,为清洁港口、智慧港口、生态港口建设树立了标杆。
本项目是综合智慧能源促进港口清洁低碳转型发展的典型应用案例,通过相对清洁的电能替代传统的重油,改变传统码头以油为主的能源消费方式,直接减少了废气排放量,降低由柴油机工作带来的噪声影响,对改善区域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综合智慧能源在港口岸电这一应用场景下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巢湖海螺码头港口岸电综合能源项目
合肥市巢湖海螺码头港口岸电综合能源项目是合肥地区首个投运的港口岸电综合能源服务项目,这里率先实现了“零油耗、零排放、零噪音”。
巢湖海螺码头共拥有5个1000-3000吨泊位,停泊船只以江轮和海轮为主。作为地区电力服务单位,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积极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配合,结合船舶类型、停靠时间等实际需求,对海螺码头现有用能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建设落地5套40千瓦的三项岸电桩,将其升级打造为合肥地区首个综合能源港口服务示范区。
整个岸电综合能源系统十分方便,通过“一卡通”或手机APP即可完成电费支付,停靠成本较过去还有所下降,就连一些尚未进行改造的船舶,都可以通过临时电源端子使用上清洁动能。巢湖海螺港口岸电项目实施后,对于推动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国网湖北电力:长江首座水上综合能源服务岸电示范项目
2019年3月3日,在湖北宜昌秭归县沙湾水上服务区,长江首座水上综合生态服务中心正在安装调试。该项目整合岸电箱、“船电宝”、光伏等设施,可供8艘不同类型船舶停靠使用。
三峡坝区枯丰水季水位落差超过30米,长江船舶停靠点类型多样,岸电接入需求多元、管理多头、形态多样。解决水位落差大、船舶停靠方式多样的难题是长江岸电推广的基础。
2018年,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组织南瑞集团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组建研发团队,确定了靠岸固定式、靠岸浮动式、离岸固定式、离岸浮动式、水上服务区综合能源保障系统、“船电宝”充换电6种岸电供电系统,可以为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区内各类港口和锚地供电,解决水位落差问题,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与此同时,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依托智慧车联网平台,延伸车船一体化服务,以“岸、电、船”三项资源为核心,面向行业用电服务产业链建设覆盖全国“两纵一横”岸电示范工程的岸电运营服务平台——岸电云网,实现全国岸电服务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港口、船舶提供统一结算、多方式支付、远程监控、智能运维等便捷服务。
2019年2月下旬,国网湖北电力、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湖北有限公司、三峡电能(湖北)有限公司三方签订合作意向书,成立宜昌长江三峡岸电运营服务有限公司,负责长江流域宜昌段岸电设施日常运维,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展岸电设施联网、便捷用电、智能运维、增值服务等业务,打造覆盖长江流域宜昌段岸电设施高效便捷的一体化运营服务网络。
截至2019年3月,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区已建成秭归茅坪港、水上综合能源服务区中心、沙湾丁靠、仙人桥靠船墩4个岸电示范项目,岸电云网平台试用顺利推广,岸电实验区从建设、服务、运营等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国网天津电力公司:建设绿色智慧枢纽港口
从高空俯视天津港,4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173个泊位星罗棋布。
2019年8月25日,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与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智慧能源服务绿色智慧枢纽港口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国网天津电力将在东疆港区国际邮轮母港开展岸电建设,助力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
天津港集团将港口综合能源建设纳入绿色智慧枢纽港口建设总体规划,组织推动港口岸电、全自动化装卸码头、电动作业车辆、智慧能源楼宇、分布式光伏及风力发电等综合能源工程建设,着力打造绿色港口。
国网天津电力将加大天津港电网投资力度,加速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全面完善电网网架结构,提升电网技术装备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满足天津港未来能源服务需求。
根据港口岸电布局方案,天津港集团将对13个码头、39个泊位中的23个泊位实施岸电改造,其中集装箱专业化泊位13个、邮轮专业化泊位2个、5万吨级以上干散货专业化泊位8个。
国网天津电力将向天津港提供综合能源供应、岸电设施建设、电动作业车辆充电设施建设、分布式光伏和风力发电及节能服务,支撑港口全自动化装卸码头、智慧能源楼宇等综合能源示范工程建设。以往邮轮停靠码头后还要继续燃油维持运转,噪音大、船体震动,乘客下船很不舒服。在港口岸电项目建成后,这些情况将彻底改变。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
2021-10-24
- 南网综合能源增资扩股,智光电气
2019-09-14
- 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综合能源服
2019-09-14
-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
2019-09-13
-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
201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