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盯紧这些重大战略区域
报道: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雄安新区、上海自贸区,这些新区的规划和建设承载着新时代的国家战略意志。
新的区域规划,随之而生的是新的能源系统,新的能源系统,必须也只能采用综合能源的理念去开发建设。如果你要开拓综合能源服务市场,亦必须盯紧这些重大战略区域。
粤港澳大湾区
区域简介: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2-3]。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典型案例:
1、广州金融城起步区综合能源项目
广州金融城起步区综合能源项目由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广州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实施。本项目投资总额合计为134824万元,主要包括工程建设投资128501万元,建设期利息和铺底流动资金等支出约6323万元。
该综合能源项目主要规划由交通枢纽冷站、西部能源站、东部冷站三个站点及配套供冷(热)管网、电力送出设施组成,包含集中供冷、天然气三联供、充电桩、电池储能、光储充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等多种能源元素。
项目分三期建成,一期内容包含:交通枢纽冷站、屋顶光伏、东部冷站、东部储能20MW、东部光储充,总供冷量为102.9MW,建设周期为2年;二期内容包含:西部能源站(不含三联供系统)和智慧能源控制系统,总供冷量为65.2MW,建设周期约为2年;三期内容包含:东部冷站扩建工程,总供冷量为80.9MW,建设周期为1.5年,预计2026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
据《广州金融城起步区综合能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建设完成后的运营期30年内,年均收入19299万元,年均净利润4469万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7.04%,具有较好的经济可行性。
广州国际金融城规划定位为广州市第二中央商务区,是承载广州建设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的重要平台。作为金融城起步区配套的综合能源系统,本项目是广州市首个商业集聚区综合能源项目,将探索创新区域综合能源设计、建设、运营理念模式,区域多种能源要素通过综合智慧管理,实现能源供给与消费匹配,提升能源供给使用效率和区域综合能源运营收益。
依托本项目的建设运行,打造广州首个综合智慧能源样板示范工程,优化提升广州营商环境和城市竞争力,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以点带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保障系统建设、区域能源先行先试及能源管理体系现代化发展。
2、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综合能源规划项目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接壤处,总面积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园区面积约3.02平方公里。
合作区致力于建设成为深港科技创新跨境合作先行示范区、国际先进新规则的试验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放创新先导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中试转化集聚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同时也是新时代深港“跨境、跨制度、国际化”深度合作的重要载体。
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内开展“综合能源+”规划,将加快‘双碳’背景下综合能源新业态的形成,并以合作区为模板,为区域综合能源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以促进能源与市政、交通、产业的新型融合基础设施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和智慧管理水平。
未来,深圳园区将构建“一心两翼”的空间格局,聚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三大学科方向,医疗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微电子、金融科技六大创新领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新引擎。
今年7月,由深能智慧能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能建广东院、深圳电网能源技术公司、深圳前海能源公司成立的联合体单位成功中标该项目。
下一步,各参建方将以深圳园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充分融合区内能源、市政、交通等多个领域,通过开展绿色低碳能源、坚强智能电网、污废零排放、新型集约市政、深港互联互通、综合智慧管理等多个版块的规划研究,探索建设低碳示范园区,构建互通、互动、互助的立体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海南自贸区
区域简介:
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海南自贸区”,又称“海南自贸港”。2018年4月14日,国家明确以现有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海南特点,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
典型案例:
海南海口江东新区智慧综合能源服务项目由大唐海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承接。
江东新区(总部经济区)综合能源站占地7000㎡,地下地上一体化建设,其中地下1-3层建设冰蓄冷设施,地上建设冷却塔,构建“高效电制冷+冰蓄冷+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配套建设智慧能源服务平台,集中供冷153MW,服务面积180万㎡。项目《区域集中供冷管理办法》《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用户接入技术导则》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
该项目于8月份通过可研外审,计划于2021年10月开工,2022年10月完工。
项目建成后,可削减电力峰值负荷1.2万kW,每年可节约12%以上用能费用,每年节约用电710万kWh,相当于减少标煤2840t,减少CO2排放7078.7t,将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验区的展示区建设,助力江东新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零碳新城。
该项目是大唐海南公司响应海南自贸港建设重大国家战略,大力推进海口江东新区“零碳新城”建设的重要项目,主要设计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及冷能需求,采用科学合理的“削峰填谷”用电方案——夜间用电用冷低谷时段进行制冰蓄冰、白天用电用冷高峰时段融冰放冷,满足区域内用户用冷需求,兼具增强电网稳定性和大幅减少碳排放作用。
同时,该项目依托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与能源应用的有机融合,远期可实现对园区内风电、光伏、储能以及用户冷、热、电、水、气、氢等用能的智慧化监测,全方位提升园区智慧用能管理水平,节约80%以上管理人员、85%以上占地面积,为海南绿色能源岛和自由贸易港建设贡献央企力量,有效促进大唐集团公司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市场开拓和应用。
雄安新区
区域简介:
雄安新区为河北省管辖的国家级新区,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雄安新区包括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千米,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千米,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河北雄安新区。2019年8月30日,雄安新区设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2019年12月,雄安新区入选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
典型案例:
围绕京雄城际铁路建设与运营,国网河北电力公司、国网雄安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携手打造京雄城际铁路低碳综合能源示范项目。
目前,雄安新区高铁站片区已规划建设3座综合能源站。其中,已投运的1#综合能源站满负荷集中供热面积达402.19万平方米,供冷面积76.73万平方米,配套3台46MW燃气热水锅炉,供热能力为138MW,供热方式主要以天然气锅炉为主,随着后续供暖季负荷率的提升,陆续将燃气三联供、浅层地温、电供热+固体蓄热等融入能源供应体系中。2#、3#综合能源站建设工程也正逐步开启。
与此同时,雄安新区容东片区4个一级综合能源站亦在建设中。根据相关规划,未来,雄安新区容西片区、雄东安置区也将集中建设综合能源站。
1#综合能源站是国网河北电力在雄安新区投运的第一个片区级能源站。它不仅可以保障雄安站核心区域供暖需求,更对区域内后续投运的民生保障工程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
依托地热、光伏、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禀赋与整体新区战略布局,雄安新区综合能源站建设工作已全面提上日程。如在雄安起步区,已规划几十座综合能源站;在雄安启动区,将探索建设综合能源站纯电蓄热、纯地热、地热+燃气等多种模式。
未来,雄安新区综合能源站将以集约高效的能源供应为目标,整合电、水、汽、热等多种能源,实现多种能源在地下空间、传输管廊、运维站点、传感采集、数据通信等方面的集约共享利用,打造经济高效的城市智慧能源系统。
今年上半年,央企总部搬迁至雄安新区的信号频频出现。
8月6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与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在雄安新区举行会谈时表示,华能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总部搬迁和企业发展为契机,统筹谋划,高质量推进搬迁工作落实,加强与雄安新区在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布局、金融、科技等领域深度合作,助推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为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展现华能担当。
8月17日,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冯树臣一行到雄安新区考察调研时曾表示,集团将加大在新区智慧能源、能源服务、科技环保等方面的布局力度,在更高层次、更多领域与新区开展深入务实合作,为国家重大战略落地见效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
区域简介: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上海大治河以南、浦东机场南侧区域设置,先行启动南汇新城、临港装备产业区、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等区域。
新片区鼓励国际优质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园区建设、城市运行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提升高品质国际化的城市服务功能,打造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典型案例:
2019年10月25日,新片区管委会与上海市电力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电力及能源规划、电网建设、供电服务、综合能源利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和应用、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合作,会同相关开发主体,结合上海市能源发展规划和新片区发展需求,按照最高标准,开展电力专项规划及综合能源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新片区未来发展画好电力和能源的“蓝图”。
新片区入驻企业可享受金牌“能源管家”服务:由上海市电力公司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设立服务支撑机构,综合考虑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和新片区内客户需求,提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以电为主的“1+N”综合能源方案。
与此同时设立的综合能源工作站将建设面向终端的能源供给系统,以综合能源服务为着力点,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对接市场需求,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综合能源服务产业生态圈。打造智慧能源云平台提供移峰填谷、需求响应、供电可靠性保障、用电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智能用电、负荷趋势预测、节能潜力挖掘等能源增值服务,为新片区内企业经营效益提供参考指标及数据支撑。基于智慧城市能源云平台共建能源互联网+生态圈,聚集产学研资源构建互惠互利的产业链良好格局。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
2021-10-24
- 南网综合能源增资扩股,智光电气
2019-09-14
- 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综合能源服
2019-09-14
-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
2019-09-13
-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
201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