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碳中和 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综合能源服务 > 动态 > 正文

周大地:新型电力系统应以节电、高效为特征

  2021-08-23 17:55:2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为落实“3060”目标,促进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在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为我国能源发展建言献策,近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中国电力圆桌”2021年年中会议。“中国电力圆桌”成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从电力系统安全、高效、经济、低碳运行等角度发表了自己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一些观点。


一、安全运行是新型电力系统亟需应对的挑战


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供应,理顺价格是关键,应通过市场传递正确的价格信号。长期低电价造成了电力系统内部大量的市场扭曲现象。部分地区在出现拉闸限电的紧急情况下,仍有很大比例的火电设备报修报停,其原因就在于煤价大涨导致发电成本增加,而电价并未随之增加,这就造成发电越多、企业亏损越多,发电企业缺乏保供的动力和积极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长期低电价和电价结构不合理引起的市场扭曲问题,以确保新型电力系统能够及时进行技术和运行规则的调整,适应不同发电能源带来的新特性,更好地保障可靠的电力供应。


二、新型电力系统应以节电、高效为特征


从需求侧来看,要始终坚持节约用电,新型电力系统应以高效用电、节约用电为重要特征。近年来我国三次产业的电力需求增长非常快,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电力需求增加被视作经济增长的指标,导致出现低电价鼓励用电,甚至鼓励高耗能产业多用电,超出国内市场实际需求,出口大量能源产品和高耗能原材料产品等现象。这也是近些年普遍忽视节能降耗、许多地方能源强度反弹的经济因素。中国应避免建设浪费型的新型电力系统。因此,电力系统的安全供应一定要考虑需求侧管理政策,鼓励合理使用电力资源。


三、新型电力系统的经济性优势正在逐渐凸显


随着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发电大规模发展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不断提高,电力系统最具备加快低碳转型、带头退出化石燃料的条件。相比于其他化石能源,电能的终端利用效率高,未来也可以做到碳强度最低,因此,工业零碳化要以高度电气化为基础。工业真正低碳化、大规模、高度电气化转型的过程必须建立在电力系统零碳化的基础上。如果仍然以火电为主,工业锅炉窑炉改为用电,则会造成能源系统效率降低,碳排放总量反而升高。因此电力系统提前实现低碳化是整个能源系统低碳化的前提。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成本已经迅速下降,国内最便宜光伏上网报价已经降低到每度电一毛五分钱,风电成本也下降到类似水平。随着风能、太阳能发电技术的持续进步,光伏和风电价格的进一步下降仍是趋势所在,未来进入“一毛钱时代”是完全可能的。同时,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储能成本的明显下降,也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因此,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速度、更快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四、新型电力系统的零碳化道路十分艰巨


新型电力系统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力,未来甚至可能实现百分百的非化石能源发电。当前应首先实现电力和能源增量需求的零碳化。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步伐,建立有源电网,发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风光水储加核电,逐步实现独立稳定供电,解决相关电力运行的技术问题。储能是有源电网的关键,应推出政策和体制机制,在电力上网端实现分时上网价格改革,为储电上网提供经济条件,并对电网建设储电设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提供价格和经济运行支撑。支持储能投资得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其次应逐步实施存量需求的减碳化,放开有源电网、调整价格,推动火电的高效利用和分步骤平稳退出。


总的来说,双碳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以电力行业的零碳化为先行。而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应从顶层设计开始,明确战略方向,层层协调,上下结合、逐步推进。战略和政策的具体实施要鼓励自下而上、由局部分布式电源到区域分布式电源再到更大的范围,推动电力体系改革和最终实现零碳化。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

2021-10-24

南网综合能源增资扩股,智光电气

2019-09-14

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综合能源服

2019-09-14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

2019-09-13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

2019-06-30

热点排行
  • · 综合能源系统:寻路能源变革
  • · 浙江大学丁一:长三角综合能源系统发展驱动力与关键技术探讨
  • · 2018年综合能源技术及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 · 综合能源服务 您的用能管家
  • · 以东京电力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为例——国外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 · 山东电力:共建综合能源服务产业生态圈
  • · 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综合能源服务创新应用”专题论坛
  • · 综合能源服务知识体系研究
  • · 综合能源服务模式成效调查
  • · 福建分公司福清元洪投资区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并网发电
推荐阅读
  • ·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 ·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家电巨头“搞事情” 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即将成立
  • · 2019年的综合能源服务:风口还是入口?
  • · 综合能源服务万亿市场的运行法则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