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源服务项目的设计“乱象 ”
报道:综合能源服务项目的开发与建设离不开设计单位的专业支持,其在项目开发流程中扮演着重要的“智囊团”角色,无论是项目的可研、还是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设计单位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合能源服务作为一种集合水、电、气、冷、热等多种能源形态运行和管理的新业态,主要市场聚焦服务于用户侧的用能需求,与电源侧的风电、光伏或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开发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选择设计单位时,需要有不同的考量。在当前综合能源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设计业务的开展,尚存在诸多乱象。
谁都能干?
用户侧综合能源服务项目的建设场景众多,涉及大型商业综合体、酒店、医院、高校、交通枢纽、数据中心、工业园区等。虽然本质上其仍属于能源项目,但在部分特殊的应用场景,能源行业专业的电力设计院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我国目前共有21种工程设计资质行业分类,包括煤炭、化工、石油天然气、电力、冶金、军工、机械、水运、民航、市政、建筑、水利等等,涉及综合能源服务的项目设计业务,目前主流的参与方主要包括电力设计院、市政设计院、建筑设计院。
不同场景下的综合能源项目,不同出身的设计院有不同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当下,对综合能源服务这一新业态尚在摸索期,各类设计院亦在探路中,对于一个综合能源服务项目,设计院各自对外都声称可以干,但究竟谁能干、干的好,目前还比较难以判别。
本质上来看,这不能归责于设计院,对新业务的探索值得鼓励,在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出现乱战的现象亦在所难免。
当前市场上专一的综合能源或智慧能源规划设计单位还很少,但着眼于综合能源的发展趋势,已经有部分单位积极转型为专门的综合能源规划设计院,如国网(北京)节能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已更名为国网(北京)综合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益阳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更名为湖南迪泰尔综合能源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同时,一些新公司如天津中惠综合能源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也已陆续注册成立。
谁的资质?
对设计单位来说,最重要的当属设计资质。一个综合能源服务项目的工程设计咨询业务,应该由什么资质的设计院来做,要根据项目的特点确定。对于业主方来说,一般都会尽量提高对投标方的资质要求,以寻求优质的合作方。
如已经定标的广州金融城起步区综合能源项目一期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就要求投标方同时具备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和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或建筑行业设计甲级资质)。这个大项目对资质的要求就非常高。
但实际上,用户侧的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有大有小,且小项目的比例更大,对于这类小项目,拥有高资质的大型设计院兴趣不大,自有“杀鸡用牛刀”之感,大部分民营设计单位多奉承“有项目就干、蚊子腿也是肉”的思维,愿意接这种小项目,但不少单位却又被资质卡住了腿。
为了解决资质门槛的问题,他们不得已去找有资质的设计院“挂靠”合作。设计院的资质挂靠由来已久,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被挂靠的设计院无需干活,坐收渔利,多乐享此道,由此也导致了当前综合能源服务项目设计领域的一种普遍现象:有不少项目实际上都是小型的民营设计单位干的,但盖的章却是大型设计院的章。
从严格意义上来看,这种挂靠资质的做法是违法的。对于项目方来说,看起来是找了一家价低的设计单位,但往往得不到高质量的服务,最终也无法保障项目的设计质量。
用户思维
综合能源服务需要以用户为中心,这一理念需要被项目投资方、设计院、总包方、运维方等各方贯彻执行。但据IESPlaza了解,现实中能够真正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案的设计单位太少,欠缺用户思维的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大型设计院对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的热情还不太高,我国的大型设计院大多为国有性质,部分单位长期以来做惯了大项目,对小的项目提不上兴趣,而用户侧的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又多是小项目。对于这些大型设计院而言,如果看好综合能源这一新业态,就应当沉下心来好好研究如何做好这项新业务。
对于民营的设计单位,相对大型设计院本身就存在技术和人才梯队上的差距,更应该潜心研究综合能源服务这一新业务,真正地站在用户的角度去做工作,比如要多和用户沟通了解用户诉求,研究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设计要点。未来,伴随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的持续发展,拥有技术服务能力和用户思维的设计院将逐渐胜出。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
2021-10-24
- 南网综合能源增资扩股,智光电气
2019-09-14
- 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综合能源服
2019-09-14
-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
2019-09-13
-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
201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