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港口的鲜活样板:国电投小铲滩储能型岸电综合智慧能源项目
报道: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的通知》。《通知》要求协同推进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力争到2025年船舶受电设施安装率大幅提高,港口和船舶岸电设施匹配度显著提升,岸电使用成本进一步降低,岸电服务更加优质,基本实现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
所谓船舶岸电系统,就是船舶停靠在码头时,用岸基电源替代传统的柴油机发电,直接对邮轮、货轮、集装箱船、维修船舶等供电,减少船舶在港口停泊时的污染排放,改善港口及所在城市空气质量。
近年来,在国家生态文明及“绿色港口”建设的要求下,发展船舶岸电系统已成为趋势。国家电投集团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央企示范带头作用,实施了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小铲滩储能型岸电综合智慧能源项目。
项目于2020年10月开工,由国家电投集团海南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对小铲滩码头3个泊位进行岸电系统建设,以满足3个泊位同时供电的需求。2020年12月完成主体安装,2021年3月份完成设备调试,具备连船试运行条件。
此前,港区用电以南网供电为主,变压器占容费、电费较高。为此,国家电投集团提出岸电+储能+换电重卡设计方案,将岸电整流装置与储能共用,降低储能部分投资,提高岸电设备利用率,帮助用户降低电价成本,提高港口收益。
储能电站部分,利用已建设完成的岸基供电系统(3*3MVA)预留的储能接口,在不影响岸电联船使用的情况下,为每套岸电系统配置储能电池。本项目中储能、岸电共用输入、输出、母线与控制单元,共用箱体、辅助设备。相比传统储能系统,投资降低约700万元。
传统的港区集装箱转用方式使用柴油动力,污染严重。本项目则使用换电重卡,建设八工位重卡自动换电站,在谷电时段对储能电池系统进行充电,峰值时段进入放电模式。这样利用峰谷价差给换电重卡电池充电,增加了售电途径,成为项目利润来源之一,同时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
储能型岸电系统后期可建设交直流微电网系统,扩展为风、光、储、充一体化结合的混合充电站,使岸电装置的利用率得以提升,促进港口船舶智慧供电的发展,实现绿色生产的目标。同时,该系统能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实现主动式配电网,大大提高小铲滩港口电气化水平。
这种岸电+储能+换电重卡设计方案,旨在转变单纯依靠扩大供给规模来满足电力需求的思路,加大需求响应引导,通过削减或转移用户的部分高峰负荷,合理错峰并降低峰谷差,从而降低对新增发电容量和输配电系统扩容的需求,提高现有电力设备的利用效率。
国家电投集团海南公司根据用户自身的用能特点为其打造合适的消费模式,让用户可以通过储能模式自由选择能源供给,通过能源互联网+平台发布自身用能状态和对储能电池的需求程度,构建适合自己的消费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电投集团综合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运用云中心+5G技术,助力这一智慧港口的建设,其与国家电投海南分公司共同出具了一套兼顾港口岸电、绿色交通、智慧储能的港口能源解决方案,为清洁港口、智慧港口、生态港口建设树立了标杆。
本项目是综合智慧能源促进港口清洁低碳转型发展的典型应用案例,通过相对清洁的电能替代传统的重油,改变传统码头以油为主的能源消费方式,直接减少了废气排放量,降低由柴油机工作带来的噪声影响,对改善区域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综合智慧能源在港口岸电这一应用场景下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
2021-10-24
- 南网综合能源增资扩股,智光电气
2019-09-14
- 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综合能源服
2019-09-14
-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
2019-09-13
-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
201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