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碳中和 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综合能源服务 > 动态 > 正文

赣能股份积极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2021-08-06 10:17:3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8月3日,赣能股份(000899.SZ)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昱辰智慧拟在上饶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厂房屋顶建设容量约5M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约1996.98万元。


资料显示,昱辰智慧主要从事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建设与运营、非居民用水、电、压缩空气、热、冷等综合能源项目开发、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方案策划及其他综合能源服务等业务。


截至2021年6月30日,昱辰智慧已投产光伏项目为南昌高新区欧菲光15.7MW光伏发电项目及南昌华勤电子4.4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0.1MW。目前,上述光伏发电项目发电、运营平稳,电费结算正常。


对于此次项目,赣能股份在公告中解释称,公司已明确战略转型方向,在发展传统发电业务的同时投资发展光伏、风电、储能、增量配电网等新能源产业。光伏发电项目是公司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号召,实施新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方向,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做大、做优公司新能源领域发展的规划及产业布局,有利于提升公司效益,对公司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其他重大影响。


赣能股份主营业务目前仍为火力发电,公司业绩增长乏力,根据公司7月13日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00万元至8300万元,同比下降49.12%至60.77%;基本每股收益0.0656元至0.0851元,


有观点认为,近年来火电企业面临机组负荷率低,发电小时数低,煤炭燃料价格波动难以预测,机组灵活性调节要求高等诸多严峻考验,其生产经营压力巨大。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记者,传统火电厂业绩增长乏力的具体原因主要是火电属于成熟行业,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业绩的空间十分有限,而新增装机规模、提升上网电价又受政策制约因素较大。


当前的电力产能是整体平衡与结构性过剩、结构性短缺并存,后者主要体现在电源结构、季节结构与区域结构方面。火电厂转型升级可以探索以大换小、以新换旧、热电联产以及与向新能源领域转型等路径。


柏文喜认为,在现有条件下,赣能股份以光伏业务作为增值业务和探索性业务是可以的,如果要大力发展和布局光伏业务在现有的厂区条件下显然是不现实的,势必要进行易地新建或者规模化并购。


2020年赣能股份布局了多个光伏项目,全年已建成投运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73.4MW,其中包括:南昌高新区欧菲光园区屋顶光伏发电项目15.7MW、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4.4MW、余干县九连岗5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及公司抱子石水电厂3.3MW光伏发电项目。


8月3日,赣能股份(000899.SZ)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赣能能源与凌峰售电达成战略合作共识,依托双方的项目资源,合作成立江西赣能凌峰新能源有限公司。合资公司围绕出资方的售电业务客户资源,以分布式光伏项目为起点,旨在打造成为集新能源项目开发、投资、建设、运营及运维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助力公司战略转型,实现公司整体高质量发展。


火电企业转型升级有哪些路径可以探索?日前,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力行业的时代已经在改变,已经由“单一生产”时代向“综合服务”时代转变了,火电厂如果再不积极转型,除了刚需的电力配套产出外,很难再有大的业绩增长空间了。


祁海珅认为,传统发电企业应该对已有的存量客户市场的用电需求进行深入挖掘,这些存量客户就是财富或者说发展的基础,需要做客户价值的“重新”定义,发展“用电智慧化”服务,具体来讲就是“数字智慧+用电服务”,这就需要发电企业长期且持续性的推进,战略性的持续投入“服务”,与现有发电业务做好平衡,延伸服务业务、创新业务的转型。


总之,发电生产只是企业生存基础,而创新式服务才是发展未来,无论是“隔墙售电”还是“新型储能行业”,都是积极选项。既然十四五已经提出了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就要在新能源发电、新型储能、能源互联服务上下功夫,拓展新业务发展空间。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

2021-10-24

南网综合能源增资扩股,智光电气

2019-09-14

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综合能源服

2019-09-14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

2019-09-13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

2019-06-30

热点排行
  • · 综合能源系统:寻路能源变革
  • · 浙江大学丁一:长三角综合能源系统发展驱动力与关键技术探讨
  • · 2018年综合能源技术及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 · 综合能源服务 您的用能管家
  • · 以东京电力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为例——国外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 · 山东电力:共建综合能源服务产业生态圈
  • · 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综合能源服务创新应用”专题论坛
  • · 综合能源服务知识体系研究
  • · 综合能源服务模式成效调查
  • · 福建分公司福清元洪投资区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并网发电
推荐阅读
  • ·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 ·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家电巨头“搞事情” 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即将成立
  • · 2019年的综合能源服务:风口还是入口?
  • · 综合能源服务万亿市场的运行法则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