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综合智慧能源市场趋火:多方热议破局之道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驱动下,“园区+智慧能源”的发展模式日趋火热。从7月23日在华北电力大学举办的2021中国园区智慧能源高峰论坛上获悉,诸多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将园区作为其重要的目标市场,提出了多种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但在项目落地与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亟待解决。
经验与方案
华北电力大学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主任王宏盛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园区非常适宜开展以电力为中心的综合能源服务,是实施智慧能源的重要场景。近年来,智慧能源领域多项创新成果在全国的试点工业园区进行推广,针对部分园区所面临的智慧化程度不足、智能应用推进方向不明确、能耗效率低等问题都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国家电投集团江西电力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综合产业部)发展总监袁方认为,
企业在开发园区智慧能源项目时应遵循智慧控制、积极寻求、面向用户、分级推动、效益优先、创新驱动及因地制宜的原则,重视项目的示范效应。他分享到,国家电投江西公司坚持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并购并举方式,以“县域市场开发”“三网融合+天枢一号”等手段结合,针对不同场景灵活开展工作;凭借自主实施的赣江新区智慧能源项目的龙头效应,形成公司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成片开发规模效应。
北京京能燕开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国斌表示,区域能源系统规划应注重多能互补、综合平衡。首先,全面摸清区域能源资源禀赋,实现各类能源资源清洁化利用;其次,按照超前、超低能耗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升级,节能优化、储能调蓄;最后,顺应数字化潮流,提前预判各类技术的更新迭代,规避“今年建、明年修、后年补、转过年推倒重来”的怪圈。
在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方面,三峡集团也提出了“综合能源管家”发展模式。据三峡电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天罡介绍,其基本思路是“一储两网三荷四源”,实施路径为“12345”。其中,“1”指确立以智慧能源驱动零碳园区发展的目标;“2”指着力源端清洁替代、用端电能替代;“3”指聚焦公共建筑、工业设施和公共交通三大板块;“4”指发展分布式光伏、天然气分布式、热泵和生物天然气四类能源;“5”指建设智慧楼宇、绿色工厂、零碳园区、智慧新城和绿色交通五类示范。
深能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正建提出的园区能源解决方案涉及源网荷储一体化,充分利用自身能源禀赋,用能电气化替代,结合分布式发电、节能降耗技术及智慧化能源管理手段,实现园区零碳排放。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刘念表示,综合能源系统是将冷/热/电等多种形式的能源高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能源利用形态,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能量管理关键技术是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效消纳利用、提高园区综合能效的可行途径。
困难与建议
我国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2025年我国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潜力在0.8~1.2万亿之间,处于快速增长期。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多项推进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的政策,但由于不同区域政策不同,行业壁垒不能打破,各种限制性条件及审批流程制约了项目落地实施。现阶段,综合智慧能源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三峡福建产业园公司总经理金海军坦言,目前碳中和园区建设存在几个难点。第一,由于缺乏强制性指导性意见,没有统一的碳中和园区建设标准规划,地方政府对碳中和园区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概念层面,对于整体框架、工作重点及实施步骤并不是很清晰。而企业由于对碳中和认识较少,难以系统性地推动园区转型升级。第二,收益和成本不对称。第三,目前,绿电消费(主要是风电和光伏)比重在提升,但由于“风光”的不确定性,须配置相应的储能保障用电安全。
对此,金海军建议尽快制定国家层面的碳中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方案,并鼓励工业园区综合能源建设,助推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华电综合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永锋亦表示,综合能源服务在能源体制机制、核心技术和新商业模式方面仍有挑战。首先,各类能源品种在规划、建设和管理层面都相互独立,缺少能够协调管理的综合部门;其次,需要解决信息通讯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场景,解决负荷预测、优化运行问题,也需要储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最后,目前许多试点项目集中在模式创新的探索阶段,还需要总结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商业模式。
吕天罡指出,目前零碳工业园区建设面临着诸如能源基础设施不完善、能源网、信息网的协同和统一调度存在障碍、大型新能源电源就近接入消纳存在障碍、缺少新型技术商业化的辅助政策等困难。
针对这些存在的困难,吕天罡也给出了相关建议:建议国家层面或地方政府制定零碳工业园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建议政策鼓励各工业园区规划能源转换基础设施;建议加快出台新能源电源(集中+分布式)就近接入区域电网进行消纳的政策;建议对减碳、处理碳、零碳的新型技术商业化项目进行政策支持甚至补贴支持,支持相关技术应用规模化、产业化。
数字化技术加持
目前,ICT技术和能源系统的不断融合发展,通过“云大物移智”等技术能进行海量数据优化、分析、判断、决策,可以对能源的供需曲线进行判断和管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能源消费辅助决策系统,将为能源消费者提供系统性、智能化解决方案。
德国能源署驻中国首席代表、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陶光远强调,智慧能源的主角是能源技术,而“云大物移智” 等技术将是重要的辅助工具。在未来,能源数智化将成为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据国网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总监游跃介绍,“绿色国网”作为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的产业级互联网+平台,通过汇聚行业内的数据、应用、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等服务资源,服务园区、工业企业等各类终端用能客户,提供用能优化服务,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储能、供冷供热等新元素,以及“大云物移智链”等数字化技术,为客户提供能源监管、用能监测、能效分析、需求响应、项目规划设计、工程实施、系统集成、运营维护等服务,并促进综合能源服务生态线上线下融通发展,实现综合能源服务生态圈的共建共享共赢。
中广核新能源综合能源服务(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普睿提及,目前中广核控股子公司鑫誉综能公司提出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园区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中,构建以技术集成为主线,打造满足典型应用场景的软硬件结合产品和技术,包含综合能源管理平台、智能化控制柜等,实现全景式远程监控,运营管理数字化,提升安全性,充分发挥数据智能优势,从“人-物-能”进行多维度运营优化。
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综合能源服务部的薛静远表示,华能碳资产公司坚持围绕用户侧开展综合能源服务,建成了“华云慧能”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平台应用场景覆盖售电管理、电力现货支撑、智慧供热、公建及园区智慧能源管理等;平台功能应用涵盖了运行监测、运维管理、优化调控、能源交易管理等十余类。依托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为用户实现电、热、气、冷、水等不同能源介质间,供、配、储、用等能源环节间的高效协同,在全方位提升能源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协调性基础上,实现能源利用的清洁、高效且经济最优的目标。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
2021-10-24
- 南网综合能源增资扩股,智光电气
2019-09-14
- 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综合能源服
2019-09-14
-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
2019-09-13
-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
201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