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信息:建设智慧能源体系 数字赋能“双碳”目标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总目标。
二氧化碳是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的必然产物,我国能源消费正处于“总量增加、增速下降”的增长阶段。日前,备受瞩目的中国碳排放权配额(CEA)交易正式开市,而其第一个履约周期(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最终核定配额和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超过40亿吨,我国也将超过欧盟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只是,怎么把林林总总各类碳排放活动按统一标准核算为数字化的能耗当量,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云南省,就有这样一家公司承建了“云南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项目,一举填补了云南省能源领域计量和碳计量技术短板,为碳排放提供相关指标换算和管理,这家公司就是南天信息(000948)。
据了解,由南天信息打造的能耗在线监测大数据平台以大数据中心为基础,依托于云计算模式开发,实现了能耗资源数据信息的广泛采集、统一集成管理和共享交换;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数据在线远程监测与数据采集,可以有效地提高能耗的在线监测动态性和实时性;平台基于国家节能中心制定的相关业务标准和技术规范,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形成一套云南特色的地方标准规范体系,平台可实现与国家系统的数据对接,为市场监管、发改、工信等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大数据和应用服务。同时,该平台保持良好的开放性,可方便的为第三方软件系统提供接入服务。
换言之,有了这套系统,各个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数据(TCE)可以实时在平台上显示,解决了此前能源数据利用率低、多出处、多口径等问题,可为包括用能单位、相关管理者和决策者在内的各类用户提供高效可视化数据展示,助力云南省智慧能源体系构建。
数据显示,《京都议定书》中列明的6种温室气体为分别为二氧化碳(CO)、甲烷(CH)、氧化亚氮(NO)、氢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碳化合物(PFCs)和六氟化硫(SF6),其中以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为最大宗。而目前我国二氧化碳(CO2)排放主要集中在电力、工业、建筑和交通四部门,占比分别约为41%、38%、10%和10%,工业CO2排放主要集中在水泥、钢铁、化工三个行业;此前,我国火电行业超过2000家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已被首批纳入全国碳排放配额管理体系。
7月16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即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的权利可以用货币形式量化并进行场内买卖;这将大大提升碳排放总量的管理效能。比如某家企业获得的碳排放配额总量为1万吨,其通过技术升级、节能降耗等措施降低了实际排放量至8000吨,剩余2000吨的排放权即可拿到市场上进行出售。而需要碳排放指标的企业则可通过在市场上直接购买该权利而获取排碳权,用于其扩大再生产。在整套框架下,碳排放的总量可实现实时监测与顶端控制,促进企业绿色发展进程。
事实上,南天信息作为云南省信息技术服务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在坚持金融科技主赛道的同时,其“数字云南”和云南新基建等发展战略也为公司提供了较多增量业务发展机遇。业绩表现上,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34%,实现净利润1.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22%。而公司披露的半年报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3%-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00万元-1150万元,同比增长152%-166%,或将创下其2012年以来同期最好成绩。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
2021-10-24
- 南网综合能源增资扩股,智光电气
2019-09-14
- 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综合能源服
2019-09-14
-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
2019-09-13
-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
201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