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局:“云创新”时代 青年创客空间孵化青春梦想
本网讯 “江门供电局的青年创客空间氛围自由,作风务实,为企业青年创造了良好的创新创效氛围,希望青年员工们充分利用创新展示平台,更好地开展技术创新项目!”近日,国务院国资委群工局青年处、中央企业团工委办公室负责人到广东江门供电局“青年创客空间”观摩学习,对江门局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浓厚氛围、先进经验和做法给予了肯定。
据了解,自2016年4月底,省公司“青年创客空间”在广东电网江门供电局变电一、二所挂牌成立至今,江门局积极建设青年创客空间,推进“梦想孵化器”青年创新创效活动,营造云创新的活力氛围,打通了青年创新创效从“梦想”到“现实”的路径,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青年们的创新路,跨不过的“那道坎儿”
“每次把新点子告诉班长,他都会让我们自己出个方案,点子是有,可是具体怎么制作、改装工具?论文怎么写?职工创新、专利怎么申请?这些我们一个都没试过,身边又没有高人指点。”想起去年的创新经历,变电管理一所继保自动化一班青年员工陈继滔无奈地说。“我们年轻人不是不想创,只是没有人扶我们一把!”
据统计,2015年江门局各类创新项目成果30多项。这些成果作为江门局技术技能专家们的研究结晶,取得了行业的广泛认同。然而,由青年完成的创新项目却寥寥无几,他们经常面临着创新想法无人指导协助、缺乏实现途径的问题,因为“营养不良”,好点子、新创意往往半途夭折。青年一代创新创效寒冬的到来,让人们看到,创新“封闭化”越来越严重,研发模式单一,甚至出现了“闭关创新”的局面。
“我们的职创项目大多是在继保自动化原理的基础上做的作业方法改进,没做过继保的人,听了根本没法儿理解。”变电管理二所继保自动化三班青年员工王龙说。他们遇到的则是创新的专业知识“代沟”问题。在发明《备自投装置试验平台》时,由于涉及较多继保自动化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各专业间的沟通少,创新想法互不理解。所以,不论是在职工技术创新发布会还是QC发布会上,专业间的“代沟”总是让创新成果难以得到认同。
在当下提倡“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伴随着电力企业刮起的创新创效旋风,青年创新活动面临的缺乏实现途径和专业知识“代沟”阻碍日益凸显,引起了公司的重点关注。近年来,江门局创新成果多,创新能力强,2016年初,公司选取变电一、二所青年创客空间成为第一批挂牌的9个“青年创客”团队之一,先行探索青年创新问题的解决思路。
云时代的创新平台,“云创新”理念领跑
2016年4月28日,省公司“青年创客空间”在江门局变电一、二所挂牌成立,江门局配合这一举措,与生产设备部、工会协商制定了“梦想孵化器”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为青年员工们搭建了一个云创新的平台,开启了一场调动人群、整合资源的创新运动。
何为云创新理念?总体来说,就是通过“青年创客空间”和“梦想孵化器”,汇集集体智慧,打破专业边界,聚合人才资源,形成一个创新的共同体。
“我们云创新的属性非常明确,就是要打造一个服务于青年创新活动的绿色通道。创客空间是一个平等、自主、跨专业交流,产生好点子的开放平台,梦想孵化器就是把这些好点子孵化成职创成果的路径。”江门局团委书记胡雅表示。
据了解,青创空间不同于一般的劳模、专家工作室,它是开放的学习平台,通过“微讲堂”、“微交流”等方式,在专业、班组间无缝交流沟通,分享创新想法;它整合创新资源,是一个与专家定期沟通、聚会讨论、共享资料的活动室;一个开展项目研究的实验室;一个可以自由使用工器具、制作作品的工具库与机械加工室;一个展示创意的展览室,为青年创客们提供一站式的平台服务,真正在实践中孵化创新成果。
“不论是在青创空间还是在平时工作中,员工们有好的点子,拿出手机拍一拍,上传幸福南网微信平台‘梦想孵化器’这个栏目,就能轻轻松松获得专家一对一辅导、创新资金保障和成果推广一条龙服务。”胡雅拿出手机为记者演示。通过“梦想孵化器”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孵化青创空间产生的金点子,可以打破专业、部门及地域三重壁垒,经过“金点子”随手记、“入孵”筛选、“梦想”加工厂、联合孵化、成果运用五个环节,打通青年创新创效从“梦想”到“现实”的路径。
“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邀你来“创”
青年创客空间挂牌成立以来,通过经验分享、交流会议、团队攻关、参观珠西智谷、线上(微信群)讨论等活动,青年创客们的新点子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6月24日,一场青年创客“梦想”加工厂交流会别样开启,11个创客团队、各部门技术专家齐聚一堂,阐述各自“金点子”的可行性方案和执行思路,以专家工作室与青年双向选择的方式,促进创客团队与专家团队的顺利对接。
目前,共有7个青创团队与专家工作室成功对接,组成技术攻关团队,着手孵化职工创新项目成果。“青年创客们让我看到了敢闯敢拼、不言放弃,也看到了‘云创新’时代企业青年独有的一面。”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梁广宇专家欣慰地说。
“我们会在每年6月、10月召开2次“梦想”加工厂,创客空间形成的金点子与专家对接后,由生产设备部提供职创资金,专家工作室协助完成职工技术创新项目,最后推广转化,这是一个‘一站式’的创新服务平台。”胡雅表示。“我号召我们的企业青年都加入到创客队伍中来,勇于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希望专家们能积极加入创客团队,主动与创客青年对接,提供指导,为创新创效‘添砖加瓦’。”(张树东)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