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碳纤维储氢气瓶技术取得新突破
近日,北京2022冬奥会中国首棒火炬手李佳军与希腊运动员安东尼奥完成火炬交接,碳纤维制成的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当前,上海石化正积极推进碳纤维在储氢领域的技术研发,推动“新材料”与“新能源”携手并进,加快氢能生产、储存、运输、应用全产业链布局。
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储氢气瓶技术取得新突破。推动氢储运技术的提升和储运成本的下降是氢能产业走向成熟的关键,而车载储氢技术的改进将是未来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重点突破环节。其中,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储氢气瓶被寄予厚望。目前,上海石化积极推进碳纤维用于缠绕气瓶的制造工艺技术研发,已在金属、非金属内胆纤维全缠绕气瓶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碳纤维技术有着森严的技术壁垒,此前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拥有并掌握,上海石化是国内较早研发碳纤维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企业。早在2012年,该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碳纤维成套技术,生产12K小丝束碳纤维。2018年,该公司成功试制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48K大丝束碳纤维。今年1月,国内首个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在该公司开工建设,该项目投产后将一举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预计2022年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据了解,大丝束碳纤维用于缠绕气瓶,其缠绕效率是小丝束的3-4倍,可有效降低成本,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上海石化制氢能力约23万吨/年,已建成供氢中心。作为中国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之一,上海石化拥有约23万吨/年的制氢能力,建有两套氢气提纯装置,所产氢气均符合国家氢燃料电池质量标准。同时,该公司拥有较成熟的制氢技术和丰富的用氢经验,与周边地区氢气管网互通,具有发展氢能产业的良好基础条件。今年9月,上海石化供氢中心建成,日供氢能力达2500公斤,投用后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920吨,相当于植树15.8万棵。
打造风光电制氢绿色低碳综合能源示范区。上海石化大力发展风光绿氢产业。积极开展氢能领域“产学研”合作,今年8月,与华东理工大学开展新一轮战略合作,成立氢能联合实验室。当月,装机容量为400千瓦的示范性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每年可减少碳排放341吨。下一步,该公司还将积极布局海上风力发电,探索利用风电、光伏电解水生产绿氢,打造风光电制氢绿色低碳综合能源示范区,力争成为上海市绿氢供应中心。
来源:中国石化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中国光伏行业2020年回顾与2021
2021-02-28
- “白马股”亨通光电头顶两百亿
2020-08-03
- 埃森哲:区块链商业价值全扫描
2020-06-21
- 市场升温!储能招标多样化趋势明
2020-03-24
- 新基建来了!国网产业链投资方向
2020-03-24
- · 大逆转!4500亿元,国网大幅提高2020年电网投资!
- · 国家电网决心退出房地产业务,“巨无霸”房企鲁能将成历史?
- · 半年报看电企利润:发用电量下滑,利润为何上涨?
- · 银星能源股价从20米高台跳水 650万股打板客”关灯吃面 1天亏损18%!
- · “煤炭第一港”将让位 新王曹妃甸港接棒 将如何开疆拓土 秦皇岛港黯然失色
- · A股“大洗澡” 能源上市公司业绩频爆雷
- · 赖小民的华融帝国
- · 董大姐很不满!银隆称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侵占公司超10亿 已起诉、报案
- · “531”新政持续影响光伏行业,33家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
- · 叶简明被控行贿王三运后 华信再卷入另一国企大案 还牵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