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商务 > 企业访谈 > 正文

2018两会访谈|向制造业+制造服务业转型――访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种衍民

  2018-03-22 00:00:0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向制造业+制造服务业转型

  ――访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种衍民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记者 秦虹

 

  当前,特高压电网建设的加快,给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带来了更广阔的机遇。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简称 “衡变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种衍民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特高压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特高压装备也成为中国装备走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种衍民说,目前衡变公司正在向制造业+制造服务业转型。要求做优、做强、做精、做先制造业,同时,制造服务业向集成商、物流商、承包商和运营商转型。

  中国电力报:今年的两会,您带来了哪些建议?提出这些建议是经过了怎样的调研?

  种衍民:我提出了《援疆电力通道的建设》《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等建议。

  近年来,湖南省经济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用电需求也屡创历史新高,但目前湖南一方面煤炭、水能资源比较匮乏,装机容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外省电力输入通道不畅,制约着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新疆煤炭、太阳能、风能均处于过剩的状态。因此,我建议启动从新疆到湖南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进一步提升新疆电力外送能力,满足湖南省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在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电动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由于城市土地紧张、充电站建设成本高、政府规划等方面的原因,充电设施供应不足一直是国内电动汽车普及的瓶颈。对此,我建议进一步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对新能源充电站给予低于大工业用电的政策性补贴电价,对有新能源充电设施规划的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实施,来提高充电站的数量和发展质量。

  中国电力报:您建议疆电入湘,意义是什么?

  种衍民:当前,新疆电力产能过剩,而湖南省又有旺盛的电力需求,建设“援疆电力”通道,一方面可以解决新疆电力消纳,落实国家“疆电外送”能源战略,解决因“疆电外送”通道建设与电源建设不同步、不相匹配而导致的严重窝电、弃风、弃光等情况,实现“电力援疆”;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湖南省发展所需的用电需求,促进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国电力报:近年来,随着特高压电网建设速度加快,为输变电设备产业带来哪些变革?

  种衍民:目前,中国完全掌握了特高压技术、输变电技术。特高压建设成为中国输变电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回顾中国输变电产业发展历程,期间,特别是特高压的建设,推动了中国输变电装备的发展,实现了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

  起初制造的变压器,容量小、电压低、性能差。在改革开放前,国产变压器电压等级只能做到500千伏,关键的部件和原材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如硅钢、绝缘材料、变压器油、套管、开关类产品等。现在不仅可以制造10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特高压交直流产品,组配件、原材料、温控器、绝缘油、硅钢等90%的部件也已经实现国产化,开关、套管等基本实现国产化。经过40年的发展,输配电产品已具备电压等级高、容量大、性能好、噪音低、局部放电量小等特点。

  中国电力报:目前,输配电装备制造业应如何转型升级,以应对市场需求?

  种衍民:目前衡变公司正在向制造业+制造服务业转型。转型升级已经成为输变电装备制造企业的必由之路,但是如果没有制造业作为根本,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纵观全球输变电装备制造企业,如西门子、ABB,始终将制造业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因此,国内企业不应放弃制造业这个“本”,要做传统产品的高端化。

  当前,中国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中国制造2025”,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制造业的创新要符合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如产品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管理信息化等要求。劳动力成本的刚性上涨,会对制造业带来一场革命,机器换人是一种趋势。

  此外,“一带一路”的提出,也为输变电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中国的输变电企业要紧抓机遇,大踏步地走出去。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的输变电装备制造企业在人才团队建设、技术能力水平、适应国际标准、建立中国标准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

 

李梁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哈电集团锅炉公司总经理张彦军

2018-10-09

热点排行
  • · 未来两年科陆将重点布局三大储能应用——专访科陆副总裁桂国才
  • · 麻省归来中国再创业 亿可能源王春光谈能源科技公司的出路
  • · 全力构建“大配电”生态圈 ──访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培明
  • · 未来看好光储充市场——专访英威腾光伏CEO吴建峰
  • · 远东控股董事局主席蒋锡培: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最根本是优化法治环境
  • · 十年磨一剑,特变电工的光伏发展之路
  • · 专访GE全球水电CEO:我们与三峡共同成长
  • · 如何应对竞价上网时代?——访三一重能董事长周福贵
  • · 坚瑞沃能断臂求生 沃特玛出表转回34亿
  • · 晶澳太阳能副总裁曹博:我、晶澳和光伏行业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