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零部件产能现过剩苗头 比拼内功时代已经到来
2009-06-20 12:09:4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中国经济导报
较传统法兰,反相平衡法兰免去了维护环节,安装便捷。国内风机法兰制造市场,已经出现供大于求局面,提高产品科技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将是风机零部件企业在未来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不败法宝。图为国水投资集团包头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反相平衡法兰制造现场。 郭建平/供图
本报记者 王颖春
在风机整机制造产能过剩未变成现实之前,国内塔筒、法兰等零部件制造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将过剩变成现实。这种情况下,产品的质量、成本、交货期以及自主创新与对产业链控制能力,将成为风机制造企业比拼内功的关键。
塔筒、法兰产能已经过剩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副会长施鹏飞的预测,今年金风、华锐、东汽3家风机企业产能将在700万千瓦左右,而在上海电气、名阳、湘电等60余家第二梯队风机制造企业产能释放后,预计将生产50万千瓦~100万千瓦风机,再加上外资在华企业的生产能力,今年国内风机产能将超过1000万千瓦。
在需求侧,多方预计结果是,今年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考虑到2008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已达1220万千瓦,估计年内风机需求将不会超过1000万千瓦。受海外风机市场萎缩影响,进口风机将进一步涌入中国,因此,年内将出现整机制造供过于求的局面。
风机整机制造的背后,是数量庞大的零部件企业。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部分风机零部件制造企业,同样出现了产能过剩苗头。
山东某塔筒制造商告诉记者,从今年二三月份开始,塔筒制造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如今全国已经有150余家塔筒制造企业,仅今年一年,就有50家新塔筒制造企业破壳。去年7月,塔筒平均价格是16000元/吨,现在已经降到了9000元/吨,其中钢材价格下降因素为70%,剩下30%正是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所致。
“我们的利润率正在降低”,该制造商预计,虽然今年风机行业需要1万套塔筒,但塔筒制造买方市场的局面已经形成,行业面临着整合压力。
与塔筒配套的另一风机部件法兰,其产能同样出现了过剩。记者从内蒙古某法兰制造商处了解到,目前国内锻造法兰企业已有十几家,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价格战已经打响。
“中国法兰市场,一年有30个亿的需求,如果按照当前国内法兰企业总产能计算,有30%产能已属过剩。”该制造商说。
比拼内功时代到来
风机制造产能过剩端倪已现,比拼内功时代已经到来。如今的风机制造行业,与上世纪80年代彩电行业类似,经过大浪淘沙,一些弱小企业将面临被整合兼并的危险,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将会以整合者的姿态出现。对于零部件供应商来说,关键还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供应体系,保持供货稳定。
德同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赵军分析,风机制造主要涉及零部件、整机厂与终端设备并网3个环节。国内叶片产能增速很快,但是缺乏核心技术;相对来说发电机壁垒较小,基本掌握相关技术;齿轮箱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但已初具产业化规模;控制系统技术还有待掌握。
赵军预测,未来零部件行业将迎来一个国产化和大规模批量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整合将不可避免,企业是否可以存活发展,将取决于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产品的可靠性。
而对于整机制造商来说,质量、成本、交货期以及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等各方面因素,都决定着未来风机制造商的竞争力。一般说来,风机制造行业的发展脉络是,经过激烈的竞争,整机制造在企业利润中的比重将逐步下降,而研发与服务的比重将逐步上升。
以世界著名风机制造商维斯塔斯为例,其2008年报显示,该公司在服务领域的收入占到公司全年息税前利润的6.6%(3.96亿欧元/60.35亿欧元),维斯塔斯中国总裁安信诚告诉记者,将来这一比例会随着风机在国内外保有量的提高而逐年上升。
在国内,金风科技也是沿着这一脉络前进,其董事长武钢的发展思路是,公司主攻研发与服务,而大部分的零部件制造订单,交给其他企业去做,这种“两头重,中间轻”的策略,虽然是去年金风整机市场份额落后于华锐的原因之一,但对于企业长久发展而言,无疑是符合产业规律的。这一点,从两家公司相似的口号中就可以看出,他们要做“风电系统解决商”,而不仅仅是风电设备制造商。
全国过剩不等于区域过剩
全国范围内的整机与零部件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某一特定地区的产能过剩。
以包头市风机制造产业为例,到2020年,内蒙古将规划形成1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其中包头市规划200万千瓦,截至目前,华能、华电、国电、中电投等电力公司在包头投资建设的一批风电项目正在推进,包头已建成和在建风电项目规模达到100万千瓦,其中26.2万千瓦已并网,并网规模占当地电力系统的比重不到1%,发展潜力巨大。
包头市经委主任王惠明认为,整体说国内风机制造已经供大于求是不确切的,要具体地点具体分析。目前包头地区整机制造商有金风、华锐与瑞能3家,形成产能的只有金风与瑞能两家,产量远不能满足包头乃至内蒙古的风场建设规划。风机与其他产品不同,受运输限制,整机厂家往往要建在风场周围,从风机和风电场的匹配关系来看,目前还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风机制造的地区布局与产业链契合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风机市场销路。”王惠明告诉记者,依托当地雄厚的机械加工水平,包头现已有12家风机部件制造厂,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基本形成了风电整机和主轴、叶片、齿轮箱、法兰、塔筒等风电主要部件的制造体系,预计2009年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可实现产值150亿元。
在风机整机与零部件制造预期产能过剩的形势下,整合产业链,形成与风场资源匹配的区位优势,或许可以使风机企业在未来的疾风骤雨中,日子过得更加舒坦一些。
较传统法兰,反相平衡法兰免去了维护环节,安装便捷。国内风机法兰制造市场,已经出现供大于求局面,提高产品科技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将是风机零部件企业在未来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不败法宝。图为国水投资集团包头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反相平衡法兰制造现场。 郭建平/供图
本报记者 王颖春
在风机整机制造产能过剩未变成现实之前,国内塔筒、法兰等零部件制造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将过剩变成现实。这种情况下,产品的质量、成本、交货期以及自主创新与对产业链控制能力,将成为风机制造企业比拼内功的关键。
塔筒、法兰产能已经过剩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副会长施鹏飞的预测,今年金风、华锐、东汽3家风机企业产能将在700万千瓦左右,而在上海电气、名阳、湘电等60余家第二梯队风机制造企业产能释放后,预计将生产50万千瓦~100万千瓦风机,再加上外资在华企业的生产能力,今年国内风机产能将超过1000万千瓦。
在需求侧,多方预计结果是,今年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考虑到2008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已达1220万千瓦,估计年内风机需求将不会超过1000万千瓦。受海外风机市场萎缩影响,进口风机将进一步涌入中国,因此,年内将出现整机制造供过于求的局面。
风机整机制造的背后,是数量庞大的零部件企业。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部分风机零部件制造企业,同样出现了产能过剩苗头。
山东某塔筒制造商告诉记者,从今年二三月份开始,塔筒制造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如今全国已经有150余家塔筒制造企业,仅今年一年,就有50家新塔筒制造企业破壳。去年7月,塔筒平均价格是16000元/吨,现在已经降到了9000元/吨,其中钢材价格下降因素为70%,剩下30%正是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所致。
“我们的利润率正在降低”,该制造商预计,虽然今年风机行业需要1万套塔筒,但塔筒制造买方市场的局面已经形成,行业面临着整合压力。
与塔筒配套的另一风机部件法兰,其产能同样出现了过剩。记者从内蒙古某法兰制造商处了解到,目前国内锻造法兰企业已有十几家,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价格战已经打响。
“中国法兰市场,一年有30个亿的需求,如果按照当前国内法兰企业总产能计算,有30%产能已属过剩。”该制造商说。
比拼内功时代到来
风机制造产能过剩端倪已现,比拼内功时代已经到来。如今的风机制造行业,与上世纪80年代彩电行业类似,经过大浪淘沙,一些弱小企业将面临被整合兼并的危险,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将会以整合者的姿态出现。对于零部件供应商来说,关键还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供应体系,保持供货稳定。
德同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赵军分析,风机制造主要涉及零部件、整机厂与终端设备并网3个环节。国内叶片产能增速很快,但是缺乏核心技术;相对来说发电机壁垒较小,基本掌握相关技术;齿轮箱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但已初具产业化规模;控制系统技术还有待掌握。
赵军预测,未来零部件行业将迎来一个国产化和大规模批量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整合将不可避免,企业是否可以存活发展,将取决于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产品的可靠性。
而对于整机制造商来说,质量、成本、交货期以及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等各方面因素,都决定着未来风机制造商的竞争力。一般说来,风机制造行业的发展脉络是,经过激烈的竞争,整机制造在企业利润中的比重将逐步下降,而研发与服务的比重将逐步上升。
以世界著名风机制造商维斯塔斯为例,其2008年报显示,该公司在服务领域的收入占到公司全年息税前利润的6.6%(3.96亿欧元/60.35亿欧元),维斯塔斯中国总裁安信诚告诉记者,将来这一比例会随着风机在国内外保有量的提高而逐年上升。
在国内,金风科技也是沿着这一脉络前进,其董事长武钢的发展思路是,公司主攻研发与服务,而大部分的零部件制造订单,交给其他企业去做,这种“两头重,中间轻”的策略,虽然是去年金风整机市场份额落后于华锐的原因之一,但对于企业长久发展而言,无疑是符合产业规律的。这一点,从两家公司相似的口号中就可以看出,他们要做“风电系统解决商”,而不仅仅是风电设备制造商。
全国过剩不等于区域过剩
全国范围内的整机与零部件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某一特定地区的产能过剩。
以包头市风机制造产业为例,到2020年,内蒙古将规划形成1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其中包头市规划200万千瓦,截至目前,华能、华电、国电、中电投等电力公司在包头投资建设的一批风电项目正在推进,包头已建成和在建风电项目规模达到100万千瓦,其中26.2万千瓦已并网,并网规模占当地电力系统的比重不到1%,发展潜力巨大。
包头市经委主任王惠明认为,整体说国内风机制造已经供大于求是不确切的,要具体地点具体分析。目前包头地区整机制造商有金风、华锐与瑞能3家,形成产能的只有金风与瑞能两家,产量远不能满足包头乃至内蒙古的风场建设规划。风机与其他产品不同,受运输限制,整机厂家往往要建在风场周围,从风机和风电场的匹配关系来看,目前还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风机制造的地区布局与产业链契合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风机市场销路。”王惠明告诉记者,依托当地雄厚的机械加工水平,包头现已有12家风机部件制造厂,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基本形成了风电整机和主轴、叶片、齿轮箱、法兰、塔筒等风电主要部件的制造体系,预计2009年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可实现产值150亿元。
在风机整机与零部件制造预期产能过剩的形势下,整合产业链,形成与风场资源匹配的区位优势,或许可以使风机企业在未来的疾风骤雨中,日子过得更加舒坦一些。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白马股”亨通光电头顶两百亿
2020-08-03
- 45家电气设备上市企业2019年度
2019-09-13
- 中天科技拟募资15.78亿,重注用
2019-03-02
- 上市11年,累计募资超80亿,利润不
2019-02-24
- 疯狂收购终酿恶果!远东智慧能源
2019-01-28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