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县龙安镇供电所所长付翔:山寨里的电保姆
2007-10-09 09:57:2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他心系山民、情牵山寨,为了使山区的父老乡亲们能够过上美好幸福的新生活,他认真履行职责,竭诚为民服务,被人们亲切地誉为“山寨里的电保姆”、“山民们的贴心人。”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江西省黎川县龙安镇供电所所长付翔。
情系老人心
去年3月5日傍晚,家住龙安镇宋洲村的一位89岁老太太拄着拐杖蹒跚地到处找人修电,正巧被路过此地的付翔碰上了,一问才知道是老人家断了电。付翔热情地将老太太搀回家,发现老人家孤身一人,家里的线路因陈旧老化断掉了。付翔二话没说,当即取出了工具进行检修,他一会儿接线头,一会儿换电线、忙得不亦乐乎,直到晚上十点才将老人家的开关、电线全部免费更换完毕。看到电灯又亮了起来,老人“扑通”一声跪下了,说自己遇到了“贵人”,吓得付翔紧张地将她扶起来。此后,付翔与老太太建立了联系,经常上门问寒问暖,并开展电力服务,乐得老太太合不拢嘴,逢人就说“小付是个好电工”。打这以后,付翔就留了一个心眼,每到一处检修线路,都会留心孤寡老人的用电问题。不久,住在井戈村的王淑香、黄小英两位八旬老人又成了付翔定点服务的对象。二年来,付翔共为13位老弱病残人员建立了服务档案,定期看望,帮助料理生活用电,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每逢重大节日,都不忘自费给老人们添置些营养品。仅2006年,他就给孤寡老人送去了500余元的食品和生活用品。
爱攀“穷亲戚”
刘应木是龙安镇东堡村一个出了名的穷书生。2004年,小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资10万余元办起了木竹加工厂,可苦苦经营了一年,均没有多大起色。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稳定的电源,厂里的电压时高时低,生产经营难以为继,有时 到用电高峰,连机械设备都带不动。刘应木整天愁眉苦脸,闷闷不乐,想打退堂鼓。付翔了解情况后,及时赶到木竹加工厂,经过现场勘察,他发现造成电压不稳的原因是:由于用户太多,线径小线路太长,致使在用电高峰时降压太大。找出了原因,付翔及时建议小刘“对症下药”:架设一条电力专线,彻底解决企业动力不足的问题。然而,要架设这条输电线路,又使小刘犯了愁:一是没有足够的资金,二是不知如何办手续。付翔看出了小刘的心思,他说:“帮忙帮到底,这个亲戚我攀定了”。之后,他一边与县公司生技科联系,帮助申请立项,制定供电方案;一边帮助筹集资金,组织人员抓紧施工。在付翔的帮助下,很快就架成了这条通往木竹加工厂的电力专线,使企业重新恢复生产、焕发生机。去年,该厂实现产值100余万元,获利19万元。谈起这段经历,憨厚的刘应木激动地说:“多亏了付所长,是他救了我的企业,救了我的一家。”
感动山寨人
龙安镇是个靠天吃饭的偏远山区,有一半的农田靠抽水灌溉,为此,全镇投资兴建了6座电力排灌站。今年7月31日,紧张繁忙的双抢刚刚结束,山民们全部投入到抗旱保苗的战斗当中,然而,这天中午11点,火辣辣的太阳把大地烘烤得异常炎热,正在供电所值班的付翔忽然接到山民打来的电话:因线路短路着火,造成高压输电线路烧断。全镇的电力排灌站因此而停止了工作,3000亩刚刚栽下田的禾苗因缺水面临被太阳烧焦的危险。付翔放下电话,推出摩托车,迅速组织人员赶往事故现场。他们头顶烈日爬杆子、拉电线、装瓷瓶、接线头。渴了,就在山边喝口山泉水;累了,趴在电杆上稍作休息。付翔由于在温度高达40度的露天长时间作业,导致恶心、呕吐等中暑现象,然而,他爬下电杆,喝上一瓶“十滴水”,继续坚持工作。付翔的行为感染了在场的抢修人员。大家一鼓作气,经过10多个小时的紧急抢修,终于恢复了电灌站的轰鸣声,哗啦啦的河水重新流进了农田,滋润着幼小的禾苗。抢修完毕,全身被汗水湿透的抢修人员这才觉得饥肠辘辘,原来大家只顾了抢修线路,忘了自己还没吃午饭和晚饭。每每谈及此事,山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付翔兄弟,好样的。”(江建民)
情系老人心
去年3月5日傍晚,家住龙安镇宋洲村的一位89岁老太太拄着拐杖蹒跚地到处找人修电,正巧被路过此地的付翔碰上了,一问才知道是老人家断了电。付翔热情地将老太太搀回家,发现老人家孤身一人,家里的线路因陈旧老化断掉了。付翔二话没说,当即取出了工具进行检修,他一会儿接线头,一会儿换电线、忙得不亦乐乎,直到晚上十点才将老人家的开关、电线全部免费更换完毕。看到电灯又亮了起来,老人“扑通”一声跪下了,说自己遇到了“贵人”,吓得付翔紧张地将她扶起来。此后,付翔与老太太建立了联系,经常上门问寒问暖,并开展电力服务,乐得老太太合不拢嘴,逢人就说“小付是个好电工”。打这以后,付翔就留了一个心眼,每到一处检修线路,都会留心孤寡老人的用电问题。不久,住在井戈村的王淑香、黄小英两位八旬老人又成了付翔定点服务的对象。二年来,付翔共为13位老弱病残人员建立了服务档案,定期看望,帮助料理生活用电,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每逢重大节日,都不忘自费给老人们添置些营养品。仅2006年,他就给孤寡老人送去了500余元的食品和生活用品。
爱攀“穷亲戚”
刘应木是龙安镇东堡村一个出了名的穷书生。2004年,小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资10万余元办起了木竹加工厂,可苦苦经营了一年,均没有多大起色。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稳定的电源,厂里的电压时高时低,生产经营难以为继,有时 到用电高峰,连机械设备都带不动。刘应木整天愁眉苦脸,闷闷不乐,想打退堂鼓。付翔了解情况后,及时赶到木竹加工厂,经过现场勘察,他发现造成电压不稳的原因是:由于用户太多,线径小线路太长,致使在用电高峰时降压太大。找出了原因,付翔及时建议小刘“对症下药”:架设一条电力专线,彻底解决企业动力不足的问题。然而,要架设这条输电线路,又使小刘犯了愁:一是没有足够的资金,二是不知如何办手续。付翔看出了小刘的心思,他说:“帮忙帮到底,这个亲戚我攀定了”。之后,他一边与县公司生技科联系,帮助申请立项,制定供电方案;一边帮助筹集资金,组织人员抓紧施工。在付翔的帮助下,很快就架成了这条通往木竹加工厂的电力专线,使企业重新恢复生产、焕发生机。去年,该厂实现产值100余万元,获利19万元。谈起这段经历,憨厚的刘应木激动地说:“多亏了付所长,是他救了我的企业,救了我的一家。”
感动山寨人
龙安镇是个靠天吃饭的偏远山区,有一半的农田靠抽水灌溉,为此,全镇投资兴建了6座电力排灌站。今年7月31日,紧张繁忙的双抢刚刚结束,山民们全部投入到抗旱保苗的战斗当中,然而,这天中午11点,火辣辣的太阳把大地烘烤得异常炎热,正在供电所值班的付翔忽然接到山民打来的电话:因线路短路着火,造成高压输电线路烧断。全镇的电力排灌站因此而停止了工作,3000亩刚刚栽下田的禾苗因缺水面临被太阳烧焦的危险。付翔放下电话,推出摩托车,迅速组织人员赶往事故现场。他们头顶烈日爬杆子、拉电线、装瓷瓶、接线头。渴了,就在山边喝口山泉水;累了,趴在电杆上稍作休息。付翔由于在温度高达40度的露天长时间作业,导致恶心、呕吐等中暑现象,然而,他爬下电杆,喝上一瓶“十滴水”,继续坚持工作。付翔的行为感染了在场的抢修人员。大家一鼓作气,经过10多个小时的紧急抢修,终于恢复了电灌站的轰鸣声,哗啦啦的河水重新流进了农田,滋润着幼小的禾苗。抢修完毕,全身被汗水湿透的抢修人员这才觉得饥肠辘辘,原来大家只顾了抢修线路,忘了自己还没吃午饭和晚饭。每每谈及此事,山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付翔兄弟,好样的。”(江建民)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