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战线上的“老兵” ――记桐柏电业局检修工区马先庆
2007-08-24 16:18:1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他今年已58岁,岁月的沧桑在他脸上写下了深深的印记,近40年的电力生涯,彰显了他对事业的无限忠诚。他就是检修工区员工马先庆。
因为他在检修工区干得时间最长、年龄最大,慈祥的面孔时常挂着一丝微笑,给人一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感觉,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马。
老马1970年被分配在变电站工作,当时他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他有一种对电力事业的执著和热爱,有种不服输的精神。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工基础知识》、《变电运行资料》等专业书籍,跟师傅们学习安装、检修知识,不懂就问,并及时做记录,反复思考,直到弄懂为止。为钻研电力知识,中午,别人都休息了,他在学习,晚上,常常挑灯夜读到深夜……。
8年的运行工生涯,通过师傅们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使他掌握了过硬的业务技能,成为该局的业务尖子。
1978年以来,老马一直在该局检修工区工作,参加了桐柏局8座35KV变电站的安装、检修和无数次的抢修任务。
2005年8月20日22点30分,局田园110KV变电站,田碱1开关拒合。此线路停电,将使安棚化工城正作业的设备停产,如果在9小时之内送不上电,生产的原料凝固后,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他和许波班长接到任务后,立即驱车奔赴故障现场。检查开关拒合原因,经过他们数次精心仔细的调整、试验。合闸送电后,已是凌晨5点钟,这时他们脸上才露出疲惫的笑容。
2007年6月29日22点38分,桐柏110KV变电站桐―1开关“速断保护动作跳闸”,半个县城陷入一片黑暗。接到抢修电话后,他和同事们带上抢修工具,火速赶往该站。经过3个多小时紧急抢修。终于在凌晨两点钟抢修完毕,并一次合闸成功。当他们看着万家灯火重新燃亮时,他和同事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06年到2007年6月,他参加了该局4座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一次、二次土建图纸,他主持设计、参与施工,每次都是一次送电成功。在4座变电站的设计建设过程中,累计节约设计建设资金20余万元。
他在工作中不仅兢兢业业,生活中更是乐于助人。左邻右舍的电气、线路出了故障,只要请他帮忙,他准是一呼百应,“药到病除”。
我问他,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他说:责任,对工作、家庭、社会的责任。说到家庭,他收敛了笑容,沉思了片刻说:由于平时工作忙,对家人和孩子照顾得少,这让他感到十分愧疚。所以,在休息时,他总是帮爱人多干些家务活,陪陪孩子。我还问他,再过两年你就要退休了,如果单位将来还需要你,你会怎么做?他说:只要单位将来还需要我,我将“责无旁贷”。
他多年的艰辛付出,收获也是硕果累累。从1970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到2006年被评为“南阳供电公司劳动模范”,先后取得了40多项荣誉称号,各种奖状和证书摞起来有一尺多高,然而,他并没有陶醉在荣誉堆里,依然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老兵的职责”。他常说:我干的工作要对得起单位发的那份工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还需不懈努力。
岁月改变了他青春的面孔,却带不走他对事业执著追求的满腔热情,如今,他依然奋战在电力战线,默默耕耘着、耕耘着……。
(笔者感言:风华正茂时,他选择了电力事业,不惑之年,他依然奋战在电力一线。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有的是平平凡凡的人生。正因如此,他的人生之光,分外绚丽多采。)(郝振营)
因为他在检修工区干得时间最长、年龄最大,慈祥的面孔时常挂着一丝微笑,给人一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感觉,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马。
老马1970年被分配在变电站工作,当时他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他有一种对电力事业的执著和热爱,有种不服输的精神。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工基础知识》、《变电运行资料》等专业书籍,跟师傅们学习安装、检修知识,不懂就问,并及时做记录,反复思考,直到弄懂为止。为钻研电力知识,中午,别人都休息了,他在学习,晚上,常常挑灯夜读到深夜……。
8年的运行工生涯,通过师傅们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使他掌握了过硬的业务技能,成为该局的业务尖子。
1978年以来,老马一直在该局检修工区工作,参加了桐柏局8座35KV变电站的安装、检修和无数次的抢修任务。
2005年8月20日22点30分,局田园110KV变电站,田碱1开关拒合。此线路停电,将使安棚化工城正作业的设备停产,如果在9小时之内送不上电,生产的原料凝固后,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他和许波班长接到任务后,立即驱车奔赴故障现场。检查开关拒合原因,经过他们数次精心仔细的调整、试验。合闸送电后,已是凌晨5点钟,这时他们脸上才露出疲惫的笑容。
2007年6月29日22点38分,桐柏110KV变电站桐―1开关“速断保护动作跳闸”,半个县城陷入一片黑暗。接到抢修电话后,他和同事们带上抢修工具,火速赶往该站。经过3个多小时紧急抢修。终于在凌晨两点钟抢修完毕,并一次合闸成功。当他们看着万家灯火重新燃亮时,他和同事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06年到2007年6月,他参加了该局4座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一次、二次土建图纸,他主持设计、参与施工,每次都是一次送电成功。在4座变电站的设计建设过程中,累计节约设计建设资金20余万元。
他在工作中不仅兢兢业业,生活中更是乐于助人。左邻右舍的电气、线路出了故障,只要请他帮忙,他准是一呼百应,“药到病除”。
我问他,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他说:责任,对工作、家庭、社会的责任。说到家庭,他收敛了笑容,沉思了片刻说:由于平时工作忙,对家人和孩子照顾得少,这让他感到十分愧疚。所以,在休息时,他总是帮爱人多干些家务活,陪陪孩子。我还问他,再过两年你就要退休了,如果单位将来还需要你,你会怎么做?他说:只要单位将来还需要我,我将“责无旁贷”。
他多年的艰辛付出,收获也是硕果累累。从1970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到2006年被评为“南阳供电公司劳动模范”,先后取得了40多项荣誉称号,各种奖状和证书摞起来有一尺多高,然而,他并没有陶醉在荣誉堆里,依然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老兵的职责”。他常说:我干的工作要对得起单位发的那份工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还需不懈努力。
岁月改变了他青春的面孔,却带不走他对事业执著追求的满腔热情,如今,他依然奋战在电力战线,默默耕耘着、耕耘着……。
(笔者感言:风华正茂时,他选择了电力事业,不惑之年,他依然奋战在电力一线。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有的是平平凡凡的人生。正因如此,他的人生之光,分外绚丽多采。)(郝振营)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