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记陆良供电有限公司召夸供电所马长明
2007-09-03 17:29:5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云南省电网陆良供电有限公司 王继聪 赵万波
“从这根搭火杆到新庄村有12根杆,到沙林岔路口18根杆。”
“从他官营到下赛有15根杆,再到煤矿有11根。”
“别从那边去,前面有一条大深沟过不去,沟边有一根杆是7号杆,我去编完了返回来追你们,你们几个从这条小路绕过去,刚下过雨,路有点滑,走路要小心。”
这是今年夏天,云南省陆良供电有限公司召夸供电所在编线路杆号时,老马对几个年轻员工常说的一些话,刚开始,几个年轻人不太相信马师傅说出的电杆数,但经过他们一根一根编完后,按老马说的数字真是一根不多一根也不少。几天下来,参加工作三年的小姑娘艾玉兰对马师傅的敬业精神感到由衷地敬佩,被马师傅父亲一样的关怀而感动不已,她对马师傅说:“您就像召夸供电线路的一张活地图,也是一个好长辈”。和小艾在一起随马师傅一起编杆号的谢吉红也深有感触,他说:“马师傅一大把年纪了,可每天的工作都是争着干、抢着干,有危险的地方就不让我们去,时时关心我们。”
说起老马,他叫马长明,今年55岁,是一个干了35载农电工作的老农电工。从1972年他们村通电开始,他便与电结了缘,先在村里管电,然后在办事处当电管员,由于工作踏实,业务较强,1995年调到了镇电管站当站长,2002年,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撤消电管站后,马长明便被聘请到供电所搞维修。多年来,不论在什么岗位,处在什么角度,他一直热爱着农电事业。从农村电气化建设到农村电网改造,从日常的线路故障检修到事故抢修,他始终带头走在前面。尤其是撤消电管站后他做了一名普通的维修人员,在年龄比别人大,资格比别人老,工资却比别人低的情况下,他没有表现出一点畏难情绪。高空作业,他不比年轻人逊色,巡线途中他不落后于别人,干起工作十分卖力和细致。2004年8月,陆良供电有限公司对泸西部分煤矿实行高压计量,当时,一天要把五、六台重100多公斤的高压计量装置提到电杆上装好,有几个年轻人在地面上用力才能把计量装置搬动,而52岁的马长明二话没说和他的搭档陈贵先便登上了电杆,一台一台提上支架,然后再在杆上校正、安装好。在安装期间,领导考虑到他的年龄,怕他身体吃不消,劝他不要上杆,他总是笑笑,说:“没事,我行!”就这样, 在三天时间内共安装了19台,老马没有落下一台。老马常说:“人就怕闲着没事干,经常干体力活对身体有好处。”老马说的话一点不假,今年4月份,公司组织职工体检,老马的身体各项指标都非常正常,让很多年轻人都羡慕不已。
在三十多年的农电生涯中,召夸镇的村村寨寨都留下了马长明的身影,洒下了他的汗水,全镇1100多根电杆几乎没有他没爬过的,180多台变压器,每一台他摸过不下10次,线路下几乎布满了他的脚印。他对每一杆每一线都是有感情的,每一条线路,闭上眼睛他都能说出那段到那段线径多大,电杆的型号是什么,什么时候架设的。那一个村是台多大容量的变压器他记得一清二楚。有人问老马:“你的记性咋个那么好,记得那么多?”老马回答:“不是我记性好,是和电杆、电线、变压器相处的时间太长了,这些东西就自然而然地印在脑海里。”
“老马”识途,非一朝一夕,马长明花了大半生精力在农村电力的路途上。35个春夏秋冬,脚印在路途中不断变化,由浅到深,由深到浅。就要退休的老马,从未曾想到过提前离开与自己相伴多年的电力线路和设备,至今,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烈日高照,他仍然精心地维护着线路,巡视着线路。他是农电工的骄傲,他表现的是南网人的一种精神和力量。
“从这根搭火杆到新庄村有12根杆,到沙林岔路口18根杆。”
“从他官营到下赛有15根杆,再到煤矿有11根。”
“别从那边去,前面有一条大深沟过不去,沟边有一根杆是7号杆,我去编完了返回来追你们,你们几个从这条小路绕过去,刚下过雨,路有点滑,走路要小心。”
这是今年夏天,云南省陆良供电有限公司召夸供电所在编线路杆号时,老马对几个年轻员工常说的一些话,刚开始,几个年轻人不太相信马师傅说出的电杆数,但经过他们一根一根编完后,按老马说的数字真是一根不多一根也不少。几天下来,参加工作三年的小姑娘艾玉兰对马师傅的敬业精神感到由衷地敬佩,被马师傅父亲一样的关怀而感动不已,她对马师傅说:“您就像召夸供电线路的一张活地图,也是一个好长辈”。和小艾在一起随马师傅一起编杆号的谢吉红也深有感触,他说:“马师傅一大把年纪了,可每天的工作都是争着干、抢着干,有危险的地方就不让我们去,时时关心我们。”
说起老马,他叫马长明,今年55岁,是一个干了35载农电工作的老农电工。从1972年他们村通电开始,他便与电结了缘,先在村里管电,然后在办事处当电管员,由于工作踏实,业务较强,1995年调到了镇电管站当站长,2002年,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撤消电管站后,马长明便被聘请到供电所搞维修。多年来,不论在什么岗位,处在什么角度,他一直热爱着农电事业。从农村电气化建设到农村电网改造,从日常的线路故障检修到事故抢修,他始终带头走在前面。尤其是撤消电管站后他做了一名普通的维修人员,在年龄比别人大,资格比别人老,工资却比别人低的情况下,他没有表现出一点畏难情绪。高空作业,他不比年轻人逊色,巡线途中他不落后于别人,干起工作十分卖力和细致。2004年8月,陆良供电有限公司对泸西部分煤矿实行高压计量,当时,一天要把五、六台重100多公斤的高压计量装置提到电杆上装好,有几个年轻人在地面上用力才能把计量装置搬动,而52岁的马长明二话没说和他的搭档陈贵先便登上了电杆,一台一台提上支架,然后再在杆上校正、安装好。在安装期间,领导考虑到他的年龄,怕他身体吃不消,劝他不要上杆,他总是笑笑,说:“没事,我行!”就这样, 在三天时间内共安装了19台,老马没有落下一台。老马常说:“人就怕闲着没事干,经常干体力活对身体有好处。”老马说的话一点不假,今年4月份,公司组织职工体检,老马的身体各项指标都非常正常,让很多年轻人都羡慕不已。
在三十多年的农电生涯中,召夸镇的村村寨寨都留下了马长明的身影,洒下了他的汗水,全镇1100多根电杆几乎没有他没爬过的,180多台变压器,每一台他摸过不下10次,线路下几乎布满了他的脚印。他对每一杆每一线都是有感情的,每一条线路,闭上眼睛他都能说出那段到那段线径多大,电杆的型号是什么,什么时候架设的。那一个村是台多大容量的变压器他记得一清二楚。有人问老马:“你的记性咋个那么好,记得那么多?”老马回答:“不是我记性好,是和电杆、电线、变压器相处的时间太长了,这些东西就自然而然地印在脑海里。”
“老马”识途,非一朝一夕,马长明花了大半生精力在农村电力的路途上。35个春夏秋冬,脚印在路途中不断变化,由浅到深,由深到浅。就要退休的老马,从未曾想到过提前离开与自己相伴多年的电力线路和设备,至今,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烈日高照,他仍然精心地维护着线路,巡视着线路。他是农电工的骄傲,他表现的是南网人的一种精神和力量。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