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光明送到苗乡侗寨 ――记贵州“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锦屏县局平秋供电所所长龙再军
2007-07-02 13:59:57 来源:贵州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 王锋 记者 姚友本
三百六十五个日夜,哪一天才是他真正的休息日?
他说他无怨无悔,因为他的生命与电紧紧相连。在苗乡侗寨,他以光明的名义,燃烧着一个个迟归的夜晚。他忠孝两难全,侠骨亦柔肠,演绎着现代劳动者的风范。这就是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的龙再军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基层供电所长是一顶桂冠,一种权利。然而,贵州省锦屏电力公司平秋供电所所长龙再军却用他11年如一日的执著追求,默默诠释着它的真实含义。
身先士卒做表率
在第一期农网改造期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施工人员紧缺,时任八河电站检修班班长的龙再军主动请缨,在加班加点完成站里的检修任务后,带领检修班人员加入了农网改造的大军,为农网改造及时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为按时完成农网改造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农网改造过程中,为了尽快完成公司下达的施工任务,让无电村尽早告别松香煤油照明的日子,他和队员们披星戴月,穿行在人烟稀少的高山峻岭之间,有时借宿在老百姓家里,有时为了赶进度甚至中午饭都在杆上吃,边嚼着自带的干粮,边挥动着手中的扳手。在大家的艰苦奋战下,每一项工程都得以提前完工。当时在对一个无电村――八河村白寺科村民组进行工程施工时,因为该村地处边远,距离公路有20余里,线路所经之处全是灌木丛生的险山深岭,给抬杆架线工作带来了空前的困难。龙再军和队员们一家一户地做动员工作,动员老百姓配合他们抬杆放线。在通电的那天,因当时只有四名施工员和一名工程施工监理员,由于地形复杂,给放线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影响了工程进度,在临近黄昏时还剩一档跨越八河电站库区400米档距的线路未架好,看着在山头上等电的老百姓,他和队员们在杆上挥汗如雨,在收紧最后一档线时,已经天黑。此时,当地村民们自发点亮火把,围在电杆四周,借助亮光,他们顺利做完了最后一根连接跳线。当变台令克合上,点点灯光在深山家家户户被点亮的那一刹那,鞭炮声和欢呼声响起,在山谷中久久回荡,他和队员们的安全帽被激动的村民们抛向天空,村民们彻底告别了点松香和煤油灯的日子。
自古忠孝两难全
2003年8月26日,是龙再军永难忘记的日子。烈日当空的正午,正在工地施工的他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说他母亲病危,要他赶快回去。他一下呆了,还没等回过神来追问病情,他父亲就匆忙挂上了电话。
他有些不知所措,马上走?就意味着没有了工程负责人,施工安全由谁来负责,万一出了事怎么办?而且平秋至彦洞这一条线的村寨今天不可能送电。不走?离家一个多月来一直没有回家看望过母亲,万一母亲……自己岂不是变成了一个十足的不孝子?泪水不听使唤地顺着晒黑了的脸庞往下淌。当他正在激烈的思想斗争时,“所长,今晚上有电吗?”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奶奶颤抖的声音将他唤回了现实。看着老人家那一脸的期盼,想着要是不及时完工将给无数个父母亲和家庭带来生活上的不便,他下定了决心,留下来把这里处理好了再走。在他和所里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在天黑之前提前完工。当他赶到锦屏时,母亲还在抢救中,父亲告诉他,母亲得的是脑溢血。三天后,母亲终于醒过来了。医生告诉他,由于病情严重,他母亲可能今后要瘫痪在床了。因他和爱人都要上班,想着今后家中照看母亲和才两岁多的儿子的重任都落在了年迈的父亲身上,他的心就像刀割一样。自古忠孝难两全。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会想:要是自己在城里上班就好了。想归想,但他始终没有跟公司提过任何条件和要求。
在他母亲生病到去世的三年多时间里,他对自己的家人常常怀着深深的愧疚,没有在病床前好好尽孝,也没有好好带着儿子玩一回。他将自己的悲痛化作光明和温暖输向一乡一镇的农村客户,用心践行着“服务永无止境”的服务理念。
带病抢修显真情
在2005年春节期间,一场百年不遇的冰冻灾害,使苦心经营起来平秋供电辖区电网全部瘫痪。时值大年夜,接到平秋镇高坝村的险情电话后,龙再军一边电话通知所里的员工做好抢修的准备,一边计划抢修方案和应对措施。
第二天清晨,他告别了家人,背上前一晚妻子准备的腊肉和糍粑,带领职工奔赴抗冰抢险一线。为了尽快恢复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电,他们不畏天寒地冻,山高路远,翻山越岭在冰凌中一走就是一个多月。脚下的鞋白天湿了,晚上烘干再穿,脚皮都磨破了几层,但他们依然坚持战斗在第一线。在援助启蒙片区抗冰保电工作中,在为河口乡烂泥塘<
三百六十五个日夜,哪一天才是他真正的休息日?
他说他无怨无悔,因为他的生命与电紧紧相连。在苗乡侗寨,他以光明的名义,燃烧着一个个迟归的夜晚。他忠孝两难全,侠骨亦柔肠,演绎着现代劳动者的风范。这就是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的龙再军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基层供电所长是一顶桂冠,一种权利。然而,贵州省锦屏电力公司平秋供电所所长龙再军却用他11年如一日的执著追求,默默诠释着它的真实含义。
身先士卒做表率
在第一期农网改造期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施工人员紧缺,时任八河电站检修班班长的龙再军主动请缨,在加班加点完成站里的检修任务后,带领检修班人员加入了农网改造的大军,为农网改造及时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为按时完成农网改造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农网改造过程中,为了尽快完成公司下达的施工任务,让无电村尽早告别松香煤油照明的日子,他和队员们披星戴月,穿行在人烟稀少的高山峻岭之间,有时借宿在老百姓家里,有时为了赶进度甚至中午饭都在杆上吃,边嚼着自带的干粮,边挥动着手中的扳手。在大家的艰苦奋战下,每一项工程都得以提前完工。当时在对一个无电村――八河村白寺科村民组进行工程施工时,因为该村地处边远,距离公路有20余里,线路所经之处全是灌木丛生的险山深岭,给抬杆架线工作带来了空前的困难。龙再军和队员们一家一户地做动员工作,动员老百姓配合他们抬杆放线。在通电的那天,因当时只有四名施工员和一名工程施工监理员,由于地形复杂,给放线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影响了工程进度,在临近黄昏时还剩一档跨越八河电站库区400米档距的线路未架好,看着在山头上等电的老百姓,他和队员们在杆上挥汗如雨,在收紧最后一档线时,已经天黑。此时,当地村民们自发点亮火把,围在电杆四周,借助亮光,他们顺利做完了最后一根连接跳线。当变台令克合上,点点灯光在深山家家户户被点亮的那一刹那,鞭炮声和欢呼声响起,在山谷中久久回荡,他和队员们的安全帽被激动的村民们抛向天空,村民们彻底告别了点松香和煤油灯的日子。
自古忠孝两难全
2003年8月26日,是龙再军永难忘记的日子。烈日当空的正午,正在工地施工的他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说他母亲病危,要他赶快回去。他一下呆了,还没等回过神来追问病情,他父亲就匆忙挂上了电话。
他有些不知所措,马上走?就意味着没有了工程负责人,施工安全由谁来负责,万一出了事怎么办?而且平秋至彦洞这一条线的村寨今天不可能送电。不走?离家一个多月来一直没有回家看望过母亲,万一母亲……自己岂不是变成了一个十足的不孝子?泪水不听使唤地顺着晒黑了的脸庞往下淌。当他正在激烈的思想斗争时,“所长,今晚上有电吗?”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奶奶颤抖的声音将他唤回了现实。看着老人家那一脸的期盼,想着要是不及时完工将给无数个父母亲和家庭带来生活上的不便,他下定了决心,留下来把这里处理好了再走。在他和所里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在天黑之前提前完工。当他赶到锦屏时,母亲还在抢救中,父亲告诉他,母亲得的是脑溢血。三天后,母亲终于醒过来了。医生告诉他,由于病情严重,他母亲可能今后要瘫痪在床了。因他和爱人都要上班,想着今后家中照看母亲和才两岁多的儿子的重任都落在了年迈的父亲身上,他的心就像刀割一样。自古忠孝难两全。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会想:要是自己在城里上班就好了。想归想,但他始终没有跟公司提过任何条件和要求。
在他母亲生病到去世的三年多时间里,他对自己的家人常常怀着深深的愧疚,没有在病床前好好尽孝,也没有好好带着儿子玩一回。他将自己的悲痛化作光明和温暖输向一乡一镇的农村客户,用心践行着“服务永无止境”的服务理念。
带病抢修显真情
在2005年春节期间,一场百年不遇的冰冻灾害,使苦心经营起来平秋供电辖区电网全部瘫痪。时值大年夜,接到平秋镇高坝村的险情电话后,龙再军一边电话通知所里的员工做好抢修的准备,一边计划抢修方案和应对措施。
第二天清晨,他告别了家人,背上前一晚妻子准备的腊肉和糍粑,带领职工奔赴抗冰抢险一线。为了尽快恢复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电,他们不畏天寒地冻,山高路远,翻山越岭在冰凌中一走就是一个多月。脚下的鞋白天湿了,晚上烘干再穿,脚皮都磨破了几层,但他们依然坚持战斗在第一线。在援助启蒙片区抗冰保电工作中,在为河口乡烂泥塘<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