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感动重庆----记2006年重庆争光奖获得者重庆市电力公司总经理张春城
2007-02-26 08:44:00 来源:重庆商报
A-
A+
电力18讯:
老总扛工具 为贫困户接电线
“张总上任以来,通过科学决策,统筹安排,带领我们公司系统两万八千名干部职工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完成了保障电力供应、加快电网建设和抗旱救灾保供电等重点任务,为我们重庆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一说起张春城,重庆电力系统的干部职工滔滔不绝,通过他们的描述,一个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劳模想象跃然纸上。
老总上前线 指挥抗旱供电
张春城自2004年12月任重庆市电力公司总经理以来,为建设适应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电网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市委、市政府的好评,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厂务公开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2005年重庆市迎峰度夏工作中荣立个人“一等功”、在2006年重庆抗旱救灾工作中荣立个人“二等功”。
2006年,公司固定资产投资72.2亿元,同比增长82.3%;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开工2116公里,投产854公里;变电容量开工818.9万千伏安,投产536.6万千伏安。去年夏季,重庆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重庆电网遭受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全市日用电负荷需求最高达到640万千瓦,缺口达到172万千瓦。电力缺口之大、确保电网安全和供需平衡之难,为重庆有电100年来之最。张春城同志旗帜鲜明地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保民用、保抗旱、保重点用电的指示精神,亲自深入一线指挥调度。重庆电力公司调度部主任还告诉记者,在大旱期间,由于供电缺口实在太大,张总多次打电话到兄弟省市,请求他们能给予支援,甚至亲自前往各省市和当地电力部门协商,累计多支出了1.3亿元用于市外购电,确保了我市电力的有序供应。张春城也于2006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重庆市抗旱救灾先进个人”。
为实现户户通 深入田间地头
据了解,张春城自上任以来,积极促成国家电网公司与重庆市政府签署了电网建设和“户户通电”工程两个会谈纪要,与巫溪、巫山、彭水等县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亲自前往部分区县进行调研。为了全面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张春城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市农电工作会议,提出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短短7个月内,圆满完成11.14亿元的投资任务,实现了重庆市国家电网供区11.59万户、约32万人的“户户通电”。
“张总,11.59万户投资了11.14亿元,算下来每户基本上就投资了近万元,而农村用户每月的用电量又很小,这样算起来不是很不划算吗?”不止10人曾这样问过张春城,就连电力系统内部的员工也曾怀疑过他的决定,但张春城很坚定地回答,光算经济账,肯定不划算,但电力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必须要履行社会责任,一定要想办法让没有用上电的农户用上电,这对新农村建设非常必要。服务重庆的经济发展,是每一个重庆的国有企业的责任,拿出钱来搞建设,在社会的角度来说是很必要的,社会效益更高于经济效益。
在“户户通电”工程实施过程开展调查研究中,张春城靠前指挥,悉心指导、亲力亲为,先后到巫溪、巫山、彭水等地,深入田间地头,与广大农民群众促膝谈心,亲自扛工具,帮农户把电线接到家里。
自掏腰包 救助特困户
在深入区县调研时,张春城被当地的贫困震惊了,“在巫山县龙井乡绿水村,一户叫曹先华的农户给我上了沉重一课,实在没有想到,还会有那么穷的人,而在那么困难的环境下,他还能坚持供孩子上学,实在是难能可贵。”据张春城介绍,曹先华一家上有老母亲,下有3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其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才几岁,妻子因为受不了贫困的生活离开了,留下曹先华苦苦支撑着这个家。“我们到他家时,曹先华最大的孩子正在煤油灯下看书学习,当时,我很震撼,我们一起去的干部都觉得很受教育。”张春城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要好好学习太难了,说什么也要为他们通上电,有了电,就可以跟现代文明接触,孩子的人生也会因此而改变。
回到公司以后,张春城拿出3000元,通过在区县分公司工作的员工,亲自送到了曹先华和另两位住在巫溪的特困户手中。
老总扛工具 为贫困户接电线
“张总上任以来,通过科学决策,统筹安排,带领我们公司系统两万八千名干部职工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完成了保障电力供应、加快电网建设和抗旱救灾保供电等重点任务,为我们重庆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一说起张春城,重庆电力系统的干部职工滔滔不绝,通过他们的描述,一个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劳模想象跃然纸上。
老总上前线 指挥抗旱供电
张春城自2004年12月任重庆市电力公司总经理以来,为建设适应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电网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市委、市政府的好评,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厂务公开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2005年重庆市迎峰度夏工作中荣立个人“一等功”、在2006年重庆抗旱救灾工作中荣立个人“二等功”。
2006年,公司固定资产投资72.2亿元,同比增长82.3%;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开工2116公里,投产854公里;变电容量开工818.9万千伏安,投产536.6万千伏安。去年夏季,重庆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重庆电网遭受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全市日用电负荷需求最高达到640万千瓦,缺口达到172万千瓦。电力缺口之大、确保电网安全和供需平衡之难,为重庆有电100年来之最。张春城同志旗帜鲜明地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保民用、保抗旱、保重点用电的指示精神,亲自深入一线指挥调度。重庆电力公司调度部主任还告诉记者,在大旱期间,由于供电缺口实在太大,张总多次打电话到兄弟省市,请求他们能给予支援,甚至亲自前往各省市和当地电力部门协商,累计多支出了1.3亿元用于市外购电,确保了我市电力的有序供应。张春城也于2006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重庆市抗旱救灾先进个人”。
为实现户户通 深入田间地头
据了解,张春城自上任以来,积极促成国家电网公司与重庆市政府签署了电网建设和“户户通电”工程两个会谈纪要,与巫溪、巫山、彭水等县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亲自前往部分区县进行调研。为了全面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张春城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市农电工作会议,提出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短短7个月内,圆满完成11.14亿元的投资任务,实现了重庆市国家电网供区11.59万户、约32万人的“户户通电”。
“张总,11.59万户投资了11.14亿元,算下来每户基本上就投资了近万元,而农村用户每月的用电量又很小,这样算起来不是很不划算吗?”不止10人曾这样问过张春城,就连电力系统内部的员工也曾怀疑过他的决定,但张春城很坚定地回答,光算经济账,肯定不划算,但电力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必须要履行社会责任,一定要想办法让没有用上电的农户用上电,这对新农村建设非常必要。服务重庆的经济发展,是每一个重庆的国有企业的责任,拿出钱来搞建设,在社会的角度来说是很必要的,社会效益更高于经济效益。
在“户户通电”工程实施过程开展调查研究中,张春城靠前指挥,悉心指导、亲力亲为,先后到巫溪、巫山、彭水等地,深入田间地头,与广大农民群众促膝谈心,亲自扛工具,帮农户把电线接到家里。
自掏腰包 救助特困户
在深入区县调研时,张春城被当地的贫困震惊了,“在巫山县龙井乡绿水村,一户叫曹先华的农户给我上了沉重一课,实在没有想到,还会有那么穷的人,而在那么困难的环境下,他还能坚持供孩子上学,实在是难能可贵。”据张春城介绍,曹先华一家上有老母亲,下有3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其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才几岁,妻子因为受不了贫困的生活离开了,留下曹先华苦苦支撑着这个家。“我们到他家时,曹先华最大的孩子正在煤油灯下看书学习,当时,我很震撼,我们一起去的干部都觉得很受教育。”张春城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要好好学习太难了,说什么也要为他们通上电,有了电,就可以跟现代文明接触,孩子的人生也会因此而改变。
回到公司以后,张春城拿出3000元,通过在区县分公司工作的员工,亲自送到了曹先华和另两位住在巫溪的特困户手中。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