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供电局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达标通过省公司验收
2008-08-13 14:42:4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本网讯(记者 刘高才)8月7日至8日,通过贵州电网公司专家组为期2天的现场检查测试和按标准量化考核,安顺供电局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缺陷管理、变电运行、调度运行、技术监督、输电运行、物资管理、安监管理等八大模块54项综合平均得分为90.80分,顺利通过省公司实用化验收,达到了系统实用化的相关考核标准和条件。
检查组一行在听取该局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工作汇报的基础上,通过到各部门、管理所、车间现场检查测试和对中层管理人员操作应用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并深入500千伏安顺变电站对系统操作应用和维护管理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测试,结果显示:用户覆盖率、系统覆盖率、资产覆盖率三项指标均达99%,系统月稳定运行率及可用率大于等于99%。专家组一致认为,作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率先试点开发建设的安顺供电局,其系统八大模块平均上线时间均超过贵州电网公司考核要求时段,系统数据库数据完整、准确,系统提供的数据及功能满足实用化应用管理的要求,系统架构和硬件性能完全满足安顺供电局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要求。
自贵州电网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2004年正式立项以来,作为试点单位,安顺供电局从上至下高度关注、紧密协作,顺利完成了系统的调研、设计、开发和应用等工作,至2006年6月,八大模块全部投入运行。为加快实用化进程,该局成立了系统实用化领导小组和工作组,一把手亲自挂帅,制定实用化实施计划,制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工作方案》,明确生技部是系统归口管理部门,信通中心为系统运行维护部门,落实工作职责和目标,确保了实用化工作的稳步、有序开展。
在实用化考评验收会上,贵州电网信通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罗四夕对下一步如何完善系统、提高生产管理整体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一、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推动信息化,各地区供电局要进一步加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改进完善工作,借助本系统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二、安供作为全省创建国内先进水平供电局的试点单位之一,首先人员方面要先进,包括人的技能、观念、综合素质等要先进;其次是装备、管理结果要先进,而结果先进,则必须依靠技术力量、信息系统、信息网络来支撑。三、要在系统实用化方面进一步发挥试点单位的表率作用,找准目标、迎难而上,做深做细做实系统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提高应用水平和工作效率。
公司生技部副主任康鹏要求:各级生产管理人员要深入转变观念、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系统的管理完善,提高系统应用水平;要在应用中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持续改进,提高系统应用管理的标准和质量;要有针对性地对生产管理者、一线人员加强培训,提高熟练程度和使用能力;建立健全监督约束与考核机制,引入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引入设备评价机制,提高系统利用率和实用性,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
检查组一行在听取该局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工作汇报的基础上,通过到各部门、管理所、车间现场检查测试和对中层管理人员操作应用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并深入500千伏安顺变电站对系统操作应用和维护管理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测试,结果显示:用户覆盖率、系统覆盖率、资产覆盖率三项指标均达99%,系统月稳定运行率及可用率大于等于99%。专家组一致认为,作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率先试点开发建设的安顺供电局,其系统八大模块平均上线时间均超过贵州电网公司考核要求时段,系统数据库数据完整、准确,系统提供的数据及功能满足实用化应用管理的要求,系统架构和硬件性能完全满足安顺供电局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要求。
自贵州电网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2004年正式立项以来,作为试点单位,安顺供电局从上至下高度关注、紧密协作,顺利完成了系统的调研、设计、开发和应用等工作,至2006年6月,八大模块全部投入运行。为加快实用化进程,该局成立了系统实用化领导小组和工作组,一把手亲自挂帅,制定实用化实施计划,制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工作方案》,明确生技部是系统归口管理部门,信通中心为系统运行维护部门,落实工作职责和目标,确保了实用化工作的稳步、有序开展。
在实用化考评验收会上,贵州电网信通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罗四夕对下一步如何完善系统、提高生产管理整体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一、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推动信息化,各地区供电局要进一步加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改进完善工作,借助本系统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二、安供作为全省创建国内先进水平供电局的试点单位之一,首先人员方面要先进,包括人的技能、观念、综合素质等要先进;其次是装备、管理结果要先进,而结果先进,则必须依靠技术力量、信息系统、信息网络来支撑。三、要在系统实用化方面进一步发挥试点单位的表率作用,找准目标、迎难而上,做深做细做实系统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提高应用水平和工作效率。
公司生技部副主任康鹏要求:各级生产管理人员要深入转变观念、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系统的管理完善,提高系统应用水平;要在应用中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持续改进,提高系统应用管理的标准和质量;要有针对性地对生产管理者、一线人员加强培训,提高熟练程度和使用能力;建立健全监督约束与考核机制,引入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引入设备评价机制,提高系统利用率和实用性,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