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可再生能源 > 氢能 > 正文

氢能来了,安全性会成为掣肘吗?

  2019-04-26 09:42:07    来源:科技日报  
A- A+
电力18讯:

随着氢燃料车的发展,氢能和氢燃料电池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今年两会,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新技术似乎也为氢能源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近日,中美科学家联手研发出一种新技术,使在海水中获取氢变得不再“吃力”,还能防止海水对电解设备腐蚀等。氢是怎么获得的?我国化工副产品中真的富含氢吗?以氢气储存的氢能,怎样才能确保安全?

制氢成本与区域资源禀赋密切相关

氢气的来源比较广泛,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含氢物质制氢、化工副产物氢气回收、太阳能和风能制氢。化石能源制氢包含煤气化制氢、天然气重整制氢和甲醇裂解制氢,含氢物质制氢包含水电解制氢、氨分解制氢和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化工副产物氢气回收包含烧碱、焦炭和轻油裂解等。

“氢气的生产方式多种多样,哪种技术路线更经济,需要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具体分析。”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文胜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水电解制氢是将经过提纯的水注入通有直流电的电解槽中,水分子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气体通过调节阀控制输出,送入储罐中。“水电解制氢大部分成本在电能,如果有较便宜的低谷电,将大幅降低制氢成本。当前,河北张家口等地建有百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由于弃风限电压力,在沽源县建设了我国首个风电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但对于山西大同这样煤炭储量丰富、煤化工发达的区域来说,通过煤气化制氢,可获得成本更低的氢气。”

高文胜说,水电解制氢能够得到高纯度的氢气,将降低后续的使用成本。而用天然气、甲醇等碳氢化合物的蒸汽重整和水煤气变换反应,由此产生的氢通常含有0.5%—2%的一氧化碳。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心脏”,即使只有1ppm(百万分之一)的一氧化碳,燃料电池的铂电极也会“中毒休克”,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和寿命缩短等,因此,“采用这种技术路线,后续的氢气提纯成本也不低”。

氢气使用风险比天然气更低

2018年底,张家口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导致23人死亡,一度传言爆炸与当地一家制氢企业有关。尽管事后被证实是谣言,但也引发了公众对于氢能安全性的高度关注。

“任何被使用的能源都是纯度较高、能量密集的,使用时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燃油车和电动车会发生自燃,家用天然气也出现过泄露、爆炸等事故。”高文胜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把氢气作为车用能源比天然气更为安全。

在常温常压下,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烧的气体,也是世界上已知的密度最小气体,其密度只有空气的1/14。而天然气的能量密度高,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

高文胜说,氢气比天然气密度低,在开放空间极易扩散,而且目前氢气泄漏检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建立准入门槛,制定相关政策标准

其实,水电解制氢技术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我国也是名副其实的氢产品生产大国,产品数量及规格种类在国际上均位居前列。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也早已在航天项目中用于推进火箭等。

高文胜说,工业制氢已有很长的时间了,氢气的用途也非常广泛。工业生产、储藏和利用氢气有了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比如《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在2008年12月发布,该标准规定了气态氢在使用、置换、储存、压缩与充(灌)装、排放过程以及消防与紧急情况处理、安全防护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

“以前,氢能的利用离普通大众比较远,公众对这种'新能源'比较陌生,对之安全的担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也不能把工业生产、利用氢气的标准直接照搬到加氢站的建设中来,而应该在对其工艺过程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准入门槛,推动相关政策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高文胜说。

其实,汽车不加汽油而加氢这一场景已在武汉、北京、江苏等地成为现实。如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计划建成国内储量及日加氢量最大的加氢站。目前,全世界已有加氢站近400座,主要集中在日韩、欧洲和北美地区。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中国氢能竞争格局分析:超10家央

2019-06-30

中国氢能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2019-03-31

中科大在《自然》发表成果 攻

2019-02-24

首届北京未来科学城氢能和燃料

2018-11-14

《2017-2018中国氢经济发展年

2018-11-14

热点排行
  • · 上海嘉定打造“氢能港” 形成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体系
  • · 氢能或将整体带动汽车产业链转型发展
  • · 氢能产业规划已完成规划内容编制工作 即将上报国务院
  • · 中国煤炭报:国家能源集团入选国际氢能委员会首届董事会
  • · 国家电投与延庆区政府签署绿色氢能产业合作框架协议
  • · 氢燃料电池的大爆发是投资新风口还是一时脑热?
  • · 国内首个太阳能燃料生产示范工程 10MW光伏制氢项目在甘肃兰州落地
  • · 氢燃料电池公交正加速推广应用!氢能或将整体带动汽车产业链转型发展
  • · 三峡资本与东方投资、成都创投发起设立东方电气氢能产业基金
  • · 权威预测:2050年氢能将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接近10%
推荐阅读
  • · 中国氢能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 · 北京未来科学城氢能聚集效应渐成,电力央企研发占据先发优势!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