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碳交易CDM > 正文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新招

  2008-04-14 10:58:0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研制无线供电设备未来,人类将在太空建立许多光能发电站为地球供电。人们还发明了一种无线供电设备,只需要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安装这种接收电能的设备,就可以像接收无线电波一样接收电能,从而为各种交通工具供电。这样,交通工具就不必靠燃油来获得能量,人们也不必再为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而忧虑了。
  把废气深埋地下人类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二氧化碳,但是只要不将它排入大气,就可以遏制气候进一步变暖。人类可利用特殊的装置收集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并把这些废气通过深井注入地下的多孔砂岩、石灰岩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建造保暖住宅冬季,我国北方的住宅需要供暖,目前主要由燃煤供暖,这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未来,科学家将研制一种新型的墙体保暖材料,并配置多层真空的隔热玻璃,使室内的热量几乎不会散失。这样,只要利用阳光和人体、灯具、家电、厨房散发的余热,就可保持室内温度。住宅不再需要燃煤供暖,因而能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大量培植海洋浮游植物未来,人类将在大海中大量培植海洋浮游植物,以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这些植物经过基因改造,生长速度很快,生命力极强,能够在北冰洋甚至是死海等恶劣条件下生存。它们不但为海洋的鱼类提供了享用不尽的食物,而且能够迅速吸收二氧化碳,给“发烧”的地球降温。
  用生物膜过滤二氧化碳未来,科学家应用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生产出一种专门过滤二氧化碳的生物膜。它不但能够过滤二氧化碳,而且可以吸附废气中的有害粉尘。这种生物膜可将二氧化碳阻隔、凝集,变为固态或液态以备他用。它将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厂、火力发电厂和汽车尾气的排气管道中,在废气进入大气前其中的二氧化碳就被过滤掉。
  用零电阻电线提高输电效率未来,科学家将采用新型超导材料生产出零电阻电线。这种电线不但能降低远程输电的电能损耗量,而且能降低电器的耗电量,从而使人类的电能消耗大幅度降低。零电阻电线会成为人类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利器,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生产超级人造植被众所周知,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未来,科学家将生产一种超级人造植被,并将其覆盖在城市建筑物的外层。它的叶子能通过气孔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光合作用将其转变为我们所需的氧气,还能吸收多种有害气体以及粉尘作为自身的“营养物质”。它的根系与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紧密结合,不仅能起加固作用,还能吸收排水管道内的生活废水或工业废水。这种植被不需要人工灌溉就能成活,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环境污染,又能给城市的建筑保温,使其冬暖夏凉。
  建造环赤道太阳能发电厂未来,为应对地球上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和温室效应的加剧,世界各国将联合开发建造环赤道太阳能发电厂。它位于环赤道的对地静止轨道上,由众多功能各异的空间站组成,并围绕地球形成一个首尾相接的“圆环”,两侧则是庞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它产生的电力,除了一小部分用来维持设施的运转外,其余的通过架设在太空电梯上的输电线路和定向高能微波发射器送回地面。人们因为拥有了用之不竭的能源,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大减少。
   利用厌氧细菌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变异厌氧细菌。它们靠吸入二氧化碳来进行呼吸。工厂设置一套专门培养这种细菌的装置,并将其作为废气排放的必经装置,从而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大减少。
  研制新型压缩机未来,科学家将发明一种新型压缩机,并将其安装到所有的二氧化碳排放口。这种压缩机可将气态二氧化碳转化成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这样,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可以将干冰再利用。 (综述)

    来源:无锡日报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 · 来自美国电力行业碳市场建设的经验
  • · 碳排放配额分配,福建255家企业获额
  • · 意大利买二氧化碳指标 彭水一水电站赚2800万
  • · 王志轩:我国低碳电力发展指标体系问题分析
  • · 东台风电要“囤”二氧化碳换欧元
  • · 减排废气怎么卖钱 贵州省数家企业接受CDM培训
  • · 全球电力平均碳排放强度:450克/千瓦时
  • · 河北:逐步建立与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的抵消机制 参与全省碳排放权交易
  • · 电力行业标准《发电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技术指南》开始征求意见
  • · 比窦娥还冤的二氧化碳减排大户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