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未来的节能:路在何方?

  2012-07-19 10:56:04    来源:价值中国网 
A- A+
电力18讯:    
  节能并不是一个新话题。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就提出,节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方针。再往前看,建国之后由于供应不足和物质匮乏,“随手关灯”之类的节能口号到处可见,节俭则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传统美德。

  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节能指标要求低了。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节能减排的难度在增加:能够出台的政策和推广的技术在“十一五”已经采用,容易迅速收效的节能途径在减少,进一步节能的难度和成本在增加,需要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特别是机制创新。

  面对金融危机后国外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内需培育需要一个过程等新形势,如何推进节能减排,需要我们创新思路,打破常规,从大处着眼,从关键环节入手,切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未来的节能潜力,不仅在工业内部,更主要的还是在系统性上,需要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挖掘。对我国单位GDP能耗分析以及结构节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社会消费节能潜力分析表明,我国的节能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控制高能耗产业发展,是节能潜力之所在。当然,强调用电设备的各自节电,不能带来节约。例如,我国电力低谷时的利用率仅约70%左右,大量的低谷电没有得到利用,这也是一种浪费,而且可能是极大浪费!从这个角度看,系统性节能需要引起特别重视。总体上看,如果不改变实际存在的住房以高层为主、运输以卡车为主,制造以出口导向为主、出行以私人小汽车为主的格局,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的局面难以改变。

  节能是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着力点,也可以在短期内收到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的节能工作,提出以下的一些想法供讨论。

  一是解决单个企业能源效率高、社会整体能源效率低的问题。看一下“十一五”国家重点抓的1000家企业,“十一五”节能目标提前完成,不考虑具体的数据,说明企业的能源效率并不低,但我国能源效率比国外低十个百分点,这是人所周知的。从具体行业看,我国的铁路系统能源利用效率据说是国际上最好的,但我国的物流成本却几乎是世界最高的。原因在于,铁路系统通过控制供应,虽然提高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但却造成中国特色的“春运潮”。又如,我国造船行业钢板利用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单个企业可以回收利用,却无形中增加了“边角余料”的无效运输,增加了全社会能源消耗,提高了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强度。至少一些地方为了完成今年目标,采取“拉闸限电”措施等不当做法,一些企业则由于完成订单任务,采用柴油机发电,能源利用效率显著下降。所有这些,单个企业能源效率高、整个社会能源效率低的现象必须得到应有重视,否则不利于我国节能工作的深入推进。

  二是在抓余热利用的同时更多地认识什么是“西瓜”,什么是“芝麻”。从能源使用方式看,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例如,将石油经多次转化用于生产塑料或其他产品(简称“稀”的变“干”的),用煤炭制油品(简称“干”的变“稀”的),不仅导致低效率,还将多排污染物;因为每一个过程都要消费能源排放废物。在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中,还存在“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问题。一些地方将天然气用于供暖,余热却没有得到很好利用;一些地方高温炼焦的热量没有得到回收利用,却在利用低温低压的余热;一些地方优质煤炭没有采出来,却利用煤矸石发电。用卡车运煤炭却没有发挥水运的作用;垃圾焚烧在“综合利用”名义下掺烧煤炭以获得电价补贴。煤炭被广大农村和小型锅炉低效、高污染地应用,高度分散的秸秆等生物质却组织庞大的物流系统,集中起来用作效率偏低的小规模发电。这种“捡芝麻丢西瓜”的做法,应当也必须避免。

  三是梳理经济政策,避免“政策逆导向”。总体上看,我国出台了不少促进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例如,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节能服务产业激励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建筑节能资金等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也不可否认,一些政策产生了“逆导向”,如“最低价中标”政策,一些地方片面强调这一政策,购买的产品“偷工减料”,使用寿命短,导致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此外,部门政策之间的协调也应引起重视。如节能和减排之间,节能可以减少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但减排会增加能源消耗。换句话说,减排不一定节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统筹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的协调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从而收到一举多得之效。

  四是在推进节能的同时也应重视“节钱”。节能的本意是,在同样的能源消耗情况下提供能源服务水平,或人们享受同等能源服务的条件下,尽量减少能源使用中的浪费。另一方面,不计代价的节能也是不可取的。在城乡建设中,虽然“大拆大建”可以增加GDP,但势必增加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总能耗。受通风、亮度、湿度、温度、空气质量等生活条件影响,住高层建筑比住低层建筑要多耗能、多耗水。一些地方出于“政绩”的目的建了不少无用的“标志性”建筑,一些地方的住房没有用就要拆除重建,这是最大的浪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下降,与时俱进地修改建筑节能标准,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了。如果新建建筑节能标准过低,在使用中会长期浪费能源,建成后再去改造需要大量投资。如果节能不节钱就失去了节能的意义,节约资金因而也是最大的节能。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