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与劳务:固本培元——中国葛洲坝集团发展纪实之五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打造和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举措,只有重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实现持续长远发展的目标。近年来,葛洲坝集团凭借丰富的经验、先进的管理、完善的服务,获得了跨越式的腾飞。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葛洲坝在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同时,不忘与客户、员工、社区分享发展果实,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不断回馈社会。
分享利益
葛洲坝集团充分关注包括公司员工、客户、消费者、债权人及社区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重视对公司利益相关者、社会、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非商业贡献。自觉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全面均衡发展相结合,将社会责任工作融入企业各项工作中,推动企业发展和履行责任的良性循环。为了让投资者分享更多的业绩增长成果,葛洲坝集团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加大分红、强化沟通、股东增持等方式实施市值管理,实现了股东财富增值。同时积极响应客户需求,加强投诉管理,大力开展技术研究以更好服务客户,促进主营业务发展,支撑公司转型升级。并通过加强对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管理,完善合同管理、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和建立“黑名单”制度,构建诚信、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宜昌是葛洲坝集团的发源地,葛洲坝集团始终高度重视宜昌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切实担负起维持基地祥和、安宁,促进其继续健康发展的重任。目前,基地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活工作环境进一步提升,宜昌基地管理局将继续为建立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葛洲坝人休养生息的美好家园努力。
质量为本
10年来,在广阔的世界舞台上,葛洲坝人奉献的众多产品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靓丽名片,优良的工程品质为“中国制造”注入了新的内涵。
2015年,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项目派驻质量安全总监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办法》要求各单位对所实施国际项目派出常驻现场的质量安全总监,质量安全总监代表各单位总部行使对项目部质量、安全和环保管理的监督和检查职责,开创了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项目安质环管理制度建立的先例。
一、创新监管制度
质量是企业打造品牌的核心。要成为世界知名跨国企业、保证基业常青,就要视质量为工程的生命、为企业的生命。在国内,质量有规范标准、监理体系等管控手段。而在国外,面对与国内千差万别的项目实施环境,企业对项目的管控和监督力度一般会大大减弱。所以,实施国际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总监制度势在必行。
葛洲坝集团在国际项目中建立了质量巡查制度,组织有关单位和项目部成立交叉巡查组,共同探索、研究、推广垂直管理机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单位,试行质量人员由总部机关职能部门统一调配、统一管理, 并采取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手段,促使质量人员更好、更有效地履行质量管理职责。通过质量安全总监制度,总部的管控可以延伸到基层项目部,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链路,确保安质环管理系统受控,质量安全总监就是联系总部与基层的千里眼、顺风耳。
葛洲坝集团在国际工程项目上实行的质量安全总监制度。自2013年起,集团公司先后制定出台了《国际工程项目派驻质量总监的暂行规定》、《国际工程项目派驻质量安全总监管理办法》、《国际项目质量总监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这种主动创新、强于自律的精神获得了政府的高度赞许、同行的尊重。
2014年度质量总监考核情况显示,总部总监较好地履行了监督和检查职责,充分发挥了总部监管延伸的作用。所监管的项目安全质量环保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健全,教育培训工作扎实有效,技术和经费保证措施到位,隐患得到及时整改,有效地控制和消除了各类安全质量环保风险,所在项目当年均未发生安全质量环保事故及投诉。
二、不断提升水平
目前,葛洲坝集团国际项目质量安全总监制度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总监制度的执行情况来看,仍有部分总监对派驻制度的学习不够深入,对工作的方向不够明确,有必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在适当的时候出台工作指导手册等方式以解决,提升监管人员的理论认知和管理水平。其次,仍存在有些单位对质量安全总监岗位职责认识不到位,不设置专职安全总监的情况,为项目安全进行埋下了隐患。
面对这些问题,自2014年起,葛洲坝集团连续举办国际工程项目质量总监培训班,通过全脱产培训,保证总监们掌握公司国际项目管理的有关政策、制度、把握国际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总监的工作职责,领会并掌握国际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总监的工作方法,提高国际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总监履职能力。
做好质量安全总监工作,最重要的是对质量安全总监制度的认识要到位,只要足够重视,各项工作都会迎刃而解。在集团“国际优先”战略的正确引领下,随着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国际质量安全总监制度无疑将不断成长成熟,也必将有力地推进葛洲坝集团国际业务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重视环保
葛洲坝集团于2005年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之后,不断利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确保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保证项目全过程的绿色实施。
一、绿色采购
葛洲坝集团积极推进绿色采购,优先选择能耗低、对环境影响小的环保产品,并以此促进供应商环境行为的改善。2014年,葛洲坝集团7个脱硝项目设备安装完成,每年可消减氮氧化物约4,000吨,水泥公司所有收尘设备严格执行《收尘设备管理维护制度》,运行良好。
二、绿色施工
葛洲坝集团尊重自然规律,积极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在施工生产中,采取科学规范的施工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施工过程,努力把施工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三、绿色研发
葛洲坝集团秉持“绿色、环保、低碳”理念,在房建项目中大量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进行生产。目前,葛洲坝集团在国内项目中引进了先进的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现有余热发电站总装机容量8.4万千瓦,2014 年发电量33,555.9万千瓦时,体现了致力建设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的决心。
四、严格考核
为将环保事业做强、做细,葛洲坝集团在各下属单位分级、分层次地设立了环保教育培训机构,采取外部培训、内部集中培训、会议宣贯和业余自学等多种形式,保证在岗员工100%环境保护教育培训率,并从2010 年开始,实行节能环保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同时,葛洲坝集团更制定了《设备管理办法》、《物资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关注主要能源资源消耗指标量及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并积极探索“日核算、周分析”等有利于提高物资设备利用率的精细化管理方式,不断降低单位产值能源资源消耗量。
义施四海
“纵横经纬,兼济天下”是葛洲坝集团把企业发展融入社会发展、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的真实写照。葛洲坝集团大力践行社会责任,诚信友善,历年来累计投入逾2000万元,广泛参与东道国改善民生的公益活动。所到之处,公司被当地民众视为真正的朋友,在海内外进一步树立了葛洲坝明礼诚信、共同发展的国际形象。
一、属地化经营
葛洲坝集团大量使用当地劳务,当地劳务与中国技术工人的比例达 6:1,实现了劳务配置属地化。项目部聘用了当地HSE工程师、计量工程师、签证办理人员,加深了对当地习惯、规则的了解,实现了管理人员配置属地化,加速了与当地的融合。除此之外,葛洲坝集团还充分使用当地公司,项目部通过与当地公司合作,起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作用。
二、践行社会责任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葛洲坝集团都处处体现着大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履行一个跨国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除优良的工程质量外,葛洲坝集团在国际工程项目的建设中,以优化技术方案、缩短工期等方式降低项目造价,并大力推行属地化,从而带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葛洲坝集团在海外项目的实施中,为项目当地提供了不低于一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施工为他们培训了工作技能。如葛洲坝集团在缅工程雇用大量当地工人,创造了大批就业机会,当地劳务的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受到缅甸民众的热烈欢迎。在缅甸遭到风暴自然灾害时,葛洲坝集团又果断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了地方政府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印尼巴比巴卢燃煤电站项目上,葛洲坝集团管理团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品质过硬的优秀项目,还积极参与到印尼当地社会责任的实践中,取得了印尼政府和人民的信任。在项目开工仪式上,项目部积极邀请项目当地官员、村民参与,极大地增进了项目部与当地的社会关系,亦为项目日后的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伊斯兰教开斋节时,项目部依照社会责任工作计划、遵守当地风俗,赠送四只山羊至当地清真寺,良好地促进了项目部与当地的社会关系。此外,项目部党支部还组织业主、业主工程师在项目周边举行登山联谊活动,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维护了与业主及当地民众之间的良好社会公共关系,进一步提升在当地的企业形象。项目管理团队积极地与印尼当地的政府、组织和人民真诚沟通,组织和参与印尼当地的活动,交到了一批真挚的印尼朋友,让葛洲坝集团的印尼之路更加充满希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干货!一图读懂中国能建2019年工
2019-01-24
- 中国能建集团(股份)召开2019年工
2019-01-22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企业文化
2018-11-17
- [2017年]全国电力设计院20强 ,
2018-10-18
- 辉煌40年 | 电力规划40年回顾
20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