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1+1>2”效应煤电一体化建设强势崛起
2007-04-20 09:08:49 来源:人民网
A-
A+
电力18讯:
春回大地之时,正是推进发展、谋划跨越之机。
在这里,煤电化一体化新型能源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在这里,一场以改进作风为突破口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热火朝天;在这里,“五城联创”活动蓬勃开展,总投资100亿元的采煤沉陷区环境修复工程开工……新型能源城淮南市,正在淮水之滨以崭新的英姿强势崛起。
煤电一体化集聚“1+1>2”效应
煤炭是淮南市的支柱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煤是煤、电是电,煤矿企业只能挖煤、卖煤,发电企业只能买煤发电――井水不犯河水。由于煤炭、电力分属不同行业,协调起来十分困难,发电厂只能放弃家门口的煤不用,千里迢迢从外省买煤发电;同样,煤矿生产出来的煤,不是供给近在眼前的发电厂使用,而是运往外省销售。煤、电“两条腿”,导致生产成本高抬、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低。大量煤炭、煤矸石、粉煤灰堆积如山,占用了大量土地,污染了环境。而大量煤炭外销,加剧了公路、铁路的运输压力。
怎样破解这一难题?淮南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着眼点,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改变单纯的卖煤、卖电,实施“煤办电”或者“电办煤”,使“煤电联姻”。去年10月16日,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国投新集刘庄煤矿一期工程试生产。该矿是我国首个数字化煤矿,可采储量7亿吨,年生产能力800万吨。以刘庄煤矿为依托,国投新集将建成年产原煤3590万吨、3座坑口电厂装机总容量为600万千瓦的煤电一体化大型企业;届时,新集公司将跃居我省第二大煤电企业。淮南矿业集团、浙江能源集团合作组建的淮浙煤电公司,是典型的“煤电联姻”,该公司投资建设凤台电厂,配套投资建设顾北煤矿。顾北煤矿生产的煤炭,经运输专线直接送达凤台电厂,实现煤炭的就地转化。淮南矿业集团与上海电力公司合作组建的“煤电联姻”企业――沪淮煤电公司,投资建设了田集电厂,配套投资建设丁集煤矿。
通过煤电一体化,把煤炭就地转化成电能,延展了煤炭的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以田集电厂为例,该电厂投产后使用配套的丁集煤矿生产的煤,每年仅运输成本就可节约3亿元;同时,也净化了环境,缓解了运输压力,带动了就业,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煤电联姻,创造了“1+1>2”的巨大效应。据测算,煤电联姻每年平均可多产生200亿元的效益,解决6000人的就业问题,实现利税50亿元。
“五城联创”营造碧水蓝天
能源城市的最大弊病,就是容易破坏环境。挖煤、输电,把光明和热能送给其他城市,而把“千疮百孔”留给了自己。能源城市就好比是一家大餐厅,端给别人享用的是美味佳肴,留给自己的却是乱糟糟的操作间。环境,是能源城市难以抹平的创伤。
但是,来过淮南的外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惊讶:整洁的市容、干净的大道、碧绿满城的园林、点缀于城市的蔚蓝湖泊,置身其中,谁都难以相信这居然是一座煤炭城市!
碧水蓝天,得益于坚持不懈数年的“五城联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对舜耕西路进行扩建时,167棵生长了几十年的老榆树处于规划道路的中间,是砍伐还是移植?最后,该市有关部门还是尊重市民的意见:笔直的道路在老榆树前拐了一个大弯儿――为老榆树让道!经过数年努力,该市人均绿地面积由原来的“一只鞋”跃升为“一间房”,拥有5000万株苗木,绿化覆盖率达39.14%。
3月26日,全国最大的资源枯竭矿区环境修复工程――“泉大”资源枯竭矿区环境修复与开发工程在淮南市破土开工。该项目总面积22.2平方公里,总投入100亿元,一期工程完成需要5年,25万居民直接受益。这个工程面积之大、投入之巨、历时之长,为全国同类型项目之最。“泉大”将建成全国煤炭资源枯竭矿区环境与修复的示范工程,建成全国煤矿城市宜居的示范工程,为国内煤炭城市资源枯竭矿区沉陷治理探索出一条新路,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一种崭新的模式。
春回大地之时,正是推进发展、谋划跨越之机。
在这里,煤电化一体化新型能源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在这里,一场以改进作风为突破口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热火朝天;在这里,“五城联创”活动蓬勃开展,总投资100亿元的采煤沉陷区环境修复工程开工……新型能源城淮南市,正在淮水之滨以崭新的英姿强势崛起。
煤电一体化集聚“1+1>2”效应
煤炭是淮南市的支柱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煤是煤、电是电,煤矿企业只能挖煤、卖煤,发电企业只能买煤发电――井水不犯河水。由于煤炭、电力分属不同行业,协调起来十分困难,发电厂只能放弃家门口的煤不用,千里迢迢从外省买煤发电;同样,煤矿生产出来的煤,不是供给近在眼前的发电厂使用,而是运往外省销售。煤、电“两条腿”,导致生产成本高抬、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低。大量煤炭、煤矸石、粉煤灰堆积如山,占用了大量土地,污染了环境。而大量煤炭外销,加剧了公路、铁路的运输压力。
怎样破解这一难题?淮南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着眼点,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改变单纯的卖煤、卖电,实施“煤办电”或者“电办煤”,使“煤电联姻”。去年10月16日,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国投新集刘庄煤矿一期工程试生产。该矿是我国首个数字化煤矿,可采储量7亿吨,年生产能力800万吨。以刘庄煤矿为依托,国投新集将建成年产原煤3590万吨、3座坑口电厂装机总容量为600万千瓦的煤电一体化大型企业;届时,新集公司将跃居我省第二大煤电企业。淮南矿业集团、浙江能源集团合作组建的淮浙煤电公司,是典型的“煤电联姻”,该公司投资建设凤台电厂,配套投资建设顾北煤矿。顾北煤矿生产的煤炭,经运输专线直接送达凤台电厂,实现煤炭的就地转化。淮南矿业集团与上海电力公司合作组建的“煤电联姻”企业――沪淮煤电公司,投资建设了田集电厂,配套投资建设丁集煤矿。
通过煤电一体化,把煤炭就地转化成电能,延展了煤炭的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以田集电厂为例,该电厂投产后使用配套的丁集煤矿生产的煤,每年仅运输成本就可节约3亿元;同时,也净化了环境,缓解了运输压力,带动了就业,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煤电联姻,创造了“1+1>2”的巨大效应。据测算,煤电联姻每年平均可多产生200亿元的效益,解决6000人的就业问题,实现利税50亿元。
“五城联创”营造碧水蓝天
能源城市的最大弊病,就是容易破坏环境。挖煤、输电,把光明和热能送给其他城市,而把“千疮百孔”留给了自己。能源城市就好比是一家大餐厅,端给别人享用的是美味佳肴,留给自己的却是乱糟糟的操作间。环境,是能源城市难以抹平的创伤。
但是,来过淮南的外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惊讶:整洁的市容、干净的大道、碧绿满城的园林、点缀于城市的蔚蓝湖泊,置身其中,谁都难以相信这居然是一座煤炭城市!
碧水蓝天,得益于坚持不懈数年的“五城联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对舜耕西路进行扩建时,167棵生长了几十年的老榆树处于规划道路的中间,是砍伐还是移植?最后,该市有关部门还是尊重市民的意见:笔直的道路在老榆树前拐了一个大弯儿――为老榆树让道!经过数年努力,该市人均绿地面积由原来的“一只鞋”跃升为“一间房”,拥有5000万株苗木,绿化覆盖率达39.14%。
3月26日,全国最大的资源枯竭矿区环境修复工程――“泉大”资源枯竭矿区环境修复与开发工程在淮南市破土开工。该项目总面积22.2平方公里,总投入100亿元,一期工程完成需要5年,25万居民直接受益。这个工程面积之大、投入之巨、历时之长,为全国同类型项目之最。“泉大”将建成全国煤炭资源枯竭矿区环境与修复的示范工程,建成全国煤矿城市宜居的示范工程,为国内煤炭城市资源枯竭矿区沉陷治理探索出一条新路,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一种崭新的模式。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浙江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经济性分
2018-12-13
- 2017年1000MW等级燃煤机组运行
2018-06-20
- 2017年600MW等级燃煤机组运行
2018-06-20
- 九江发电厂职工以实际行动认
2018-01-06
- 韩城二发:“双线”推进做实“
2017-04-07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