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个高校全场景绿色低碳综合能源项目详解
随着我国能源转型脚步日益坚定,在2021年10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高电压技术》微信平台“双碳进行时”栏目将不定期推出能源转型相关报道。
2020年11月12日习主席曾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的致辞中提到“绿色经济是人类发展的潮流,也是促进复苏的关键”。作为能源转型的积极实践者,三峡大学主动对接国家“双碳”战略目标,2021年7月29日,国网宜昌供电公司、三峡大学、国网综能华中公司、国网综能湖北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及能源转型要求,四方签订了湖北省首个高校全场景绿色低碳综合能源项目——三峡大学综合能源示范校园建设项目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倾力打造绿色低碳智慧的全电气化校园。本次战略合作能够充分发挥科研高校与国有企业的优势,助力三峡大学校园用能实现低碳、智能、绿色发展。
该项目涵盖智能水务、清洁能源、智慧能效平台、能源托管及数字化校园四大业务领域,涉及校园热水系统、经济用水系统、分布式光伏、能源托管服务、电气化交通、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综合能源智慧管控、综合能源人才培养8项重点综合能源项目。
校园热水系统
建设可控制水量、水温、水压的校园智能生活热水系统。采用空气能热泵技术,利用空气中的低温热量,经过氟介质气化,通过压缩机增压升温,经换热器转化给水制热,开展集中供冷、供热、供水三联供服务。
经济用水系统
建设专用管网,科学调取、规范处理东山运河水,代替自来水用于绿化、消防和冲洗等,实现精准分质供水,年处理经济水能力约100万吨。实现水资源分质使用,降低自来水用量,减少碳排放,推动校园节水降耗。
分布式光伏
利用学校屋顶等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采用单晶硅太阳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可达到20%左右,在目前所有种类的太阳能电池中光电转换效率最高。项目计划在27栋建筑屋顶及6处生态学习空间装设8868块光伏组件,合计面积约3.23万平方米,装机容量3.72兆瓦,年发电量可达360万千瓦时。
能源托管服务
对三峡大学1座35千伏变电站、69座10千伏开闭所、126台箱变、3.6公里35千伏电缆、23公里10千伏电缆等配电设施开展专业代维,实施技术改造,提升智能化水平;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开展多站融合数据中心站建设,提供电力设施租赁等服务。
电气化交通
项目计划在校内投运电动公交线路,投运10台电动公交,建设22个固定停靠点,实行安全地带招手即停上车模式;在校园学生公寓附近建设两轮车充电设施,计划建设10个两轮车充电车棚,提供196个充电车位,为校园4万名师生提供绿色出行服务。
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
建设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配置6个标准充电桩和2个V2G充电桩,17.5 kW的光伏雨棚和80kWh的储能装置。建设“追日”太阳能发电系统。通过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储能等技术,构建校园智能微电网系统,实现交直流协同互补,源-网-荷-储互联互动。
综合能源智慧管控
应用国网省级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对校园能源进行智慧管控,实现用能数据全景展示、用能策略量身定制;优化用能服务,实现能效统计与分析、能源系统故障及时诊断与定位;方便功能拓展,开放接口,方便客户接入其他系统。
综合能源人才培养
依托三峡大学、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碳中和应用场景于一体”的示范基地,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综合能源人才培养基地,将产业前沿的技术探索、项目实践与理论研究、人才教培结合起来,助力综合能源和新兴产业人才梯队建设。
项目预期成效
本项面向国家“双碳”战略,其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既为学校节省能源费用,又为学校升级、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1、节能减碳
项目实施后,三峡大学校园将实现能源供给清洁化、能源管理智能化、能源服务便捷化。宜昌供电公司将为校园提供“供电+能效服务”,依托校园智能微电网和能源消耗监测管理系统,实现“滴灌式”精准供给。除了传统的电网供电保障,还将在全校建筑屋顶、生态学习空间、朝阳墙体等搭建分布式光伏系统3.8兆瓦,新能源逐步成为校园用能的重要组成。同步建设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充电站1个,电动车充电站10个,构建起覆盖整个校园的绿色交通网。开展“以电代油”“以电代煤”,全电化让校园远离空气污染。充分利用校内求索溪水资源,打造校园水循环利用系统,投运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让宝贵的水资源物尽其用。
据测算,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后,三峡大学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300吨,降低能耗近200万千瓦时,节约用水80万吨,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助力。
2、平台建设
本项目将为三峡大学提供“一揽子”绿色用能方案,构建涵盖供电、供暖、供冷等多种能源供给形式,并以电能为核心,多种能源形式耦合、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管控和实验平台,有力支撑了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的平台建设,打造“国内一流、国网标杆”的校企合作综合能源示范基地,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湖北省和宜昌市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3、人才培养
通过本项目建设,将打造适应“双碳”战略建设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基地。依托前瞻性、基础性合作研究与科技攻关,以学科交叉、创新需求为牵引,突出“素质高、能力强、专业精”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积极推进电气与新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的高质量人才培养。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
2021-10-24
- 南网综合能源增资扩股,智光电气
2019-09-14
- 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综合能源服
2019-09-14
-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
2019-09-13
-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
201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