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融合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中国很大
960万平方公里、14亿人口
39888个乡镇、13万公里铁路
484万公里公路、100万座桥梁
39亿吨原煤产量、22.9亿千瓦电力装机
再庞大、再复杂的事物
也是由无数个细小的单元组成
我们的脚步未必能触及
中国的每一寸土地
但跳动的字节投射出
连接万物的光芒
让我们阅尽山川大河
聆听能源呼吸,守护家国安宁
找到了可以实现的理想
在这里
一个开放共享的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从无到有
从开创到引领
“国家智慧能源大脑”正在建成
在这里
3600余个电力场站数据源源不断传递而来
跳动的字节有了更加鲜活的生命
在这里
上千家企业组织和机构聚合一起
共商共建共享的信念爆发出全新力量
中国需要这样一家公司
2018年11月9日,在国务院国资委直接指导下,国家电投牵头联合13家能源骨干央企、1家地方国企和1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国有资本控股、民营企业参股、市场机制运作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能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说,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作为国民经济命脉,能源行业已经成为网络攻击首选领域之一,如果我们的能源场站、输电线路、油气管道的网络安全遭到入侵,严重程度不亚于粮食种子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中国需要这样一家公司,既可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又能提升能源效率、连接数据孤岛。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工业互联网已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智慧能源已列入重点应用场景。
尤其是针对性解决限电难题,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迫切需要工业互联网技术加持,辅助调峰调频,保障电网平稳运行。
时光奔涌向前,行业瞬息万变。
我们无法选择是否被时代裹挟,但中能融合十分确信要做的事情:以整合能源数据、服务国家战略、支撑能源行业绿色转型为使命,以国家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运营为核心开展工作。
推动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中能融合闻令而动。在活跃多元的互联网世界,抢抓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风口,重点开展能源工控安全态势感知、能源大数据应用服务、智慧能源项目服务和智慧能源衍生服务。
通过汇聚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生产、经营、消费、安全四类数据,进而实现数据要素的价值挖掘与共享,助力能源行业转型升级。
能源工业互联网,如何炼成?
面对中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考题,在建设国家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专项任务中,中能融合躬身入局,一场重塑我国能源工业格局的数字革命蓄势待发。
中能融合采用空、天、地一体化融合组网,依托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技术优势,先行归集电力行业源网荷储、设备制造与工程建设等各环节信息,进而整合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再生能源等各类能源全产业链信息。
建成能源行业内网,实现能源数据覆盖,跃迁成为“国家智慧能源大脑”。
目前,已有3000多条专线将能源场站、所属总部、数据平台、国家部委密切相连,实现场站边缘节点数据上传、应用下发和远程管理等功能,历经极端复杂场景的调度实践,筑起专属能源行业的“一朵云”。
依托建设国家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中能融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隐私计算等技术,基于云边端协同,对能源行业全景数据加工处理,助力能源行业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
以安全类数据为例,通过电力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全国已有3600余家场站将安全分析数据传送到中能融合,实现31个省份以及水、火、风、光、核主要电力品种全覆盖。
这意味着,我国电力行业绝大部分安全分析数据归集一处,整个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更容易被发现,短板、漏洞暴露的更加直观,为趋势预警、防护措施赢得空间。
相比在电力行业客户体量的快速生长,更深刻的变化在于业务拓展的跨界。
经过努力,中能融合不仅汇集了部分电力企业经济统计数据,全国1000个风电厂站观测数据,还持续向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务领域带动辐射,累计完成接入10个煤矿、6个炼油厂(油田)和12个水处理厂的安全数据。
同时,还获得了美国能源署(EIA)、英国石油公司(BP)等机构全球能源生产消费数据。
一股股力量奔流涌动,一串串数据汇集成海。
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工业互联网二期平台,各项关键性能指标稳中有升,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多元,满足一次、二次能源各类应用需求。
融的智慧与情怀
担当国家使命,建设专项工程,需要高度的分工协作。坚持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理念,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中能融合与生俱来的基因,也是中能融合独树一帜的气质。
在中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背景下,中能融合以建设国家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梧桐树,构建能源数字产业链生态圈,聚集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推动产业协同创新、融合发展。
在“平台-联盟-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五位一体可复制的发展模式引领下,中能融合充分发挥行业大数据平台公司优势,构建成熟的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链条。
依托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打造行业高端交流合作平台,汇聚能源领域、电网领域、发电领域、电子装备、智慧能源领域的国有、民营企业,将各行各业千锤百炼的实践,转化为攻克瓶颈的力量。
牵头组织编写能源行业白皮书,共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最强技术底座。
作为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型平台,也是央企协同创新发展和共建共享的平台,能源工业互联网具备能源行业深厚的资源与先发优势。
当电力、装备制造、工程建设以及油气、煤炭等能源相关产业生产、供应、消费等信息绘制为能源数字化产业链图谱,能源产业全业务、全流程的统计预测和趋势分析将一目了然,能源安全风险在强大的数据图谱上迎刃而解。
数据全面采集、深入治理、综合利用,在这条用数据打通、又由数据连接起来的坚实链条上,高端要素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向这里集聚。
数据共享、资源共享、整体联动、业务协同的大格局一步步构建而成,形成行业发展新动能,彰显出与众不同的底气与活力。
合而为一的境界
百年党史告诉我们,旗帜就是灵魂。
建设国家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任务,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能融合以初心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确保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关键时期,组织开展党员“亮身份、展形象、做示范”主题实践活动。
在平台二期建设攻坚期,深化开展“党旗在专项一线高高飘扬”活动,成立9支党员先锋队和攻关小组,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推动能源工业互联网专项工程建设。
情怀总是一脉相传,初心必将历久弥新。2018年,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为连接能源工业互联网,跬步铸天梯。
时光倏忽而过,如今中能融合三年而立。
通过高密度的市场化选人用人方式、短中长期激励体系、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专业化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智造型技能人才为主的三支队伍,全体员工坚信能源工业互联网是一场属于长期主义的胜利,他们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呈现了一份新意迭出的答卷。
独行者疾,众行者远。
在“碳中和”新跑道,越来越多的伙伴加入国家能源互联网建设中来,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赋能企业提质增效的目标,整个行业形成的合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强音。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他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
在中能融合成立三周年之际,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亲笔致信全体员工,他在信中写道:“人生为一大事来。一个人的一生,能够参与一项国家专项工程,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和际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荣誉。”
中能融合,最要融合人心。合而为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们将铭记波澜壮阔的新时代,铭记新型举国体制的核心优势,铭记一路同行者的坚定。在这场决定未来我国能源工业互联网的迭代与进化中,中能融合从未止步,一切仍是进行时。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
2021-10-24
- 南网综合能源增资扩股,智光电气
2019-09-14
- 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综合能源服
2019-09-14
-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
2019-09-13
-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
201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