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网 > 基层动态 > 正文

云南电网公司楚雄武定供电局己衣供电所:电牵金沙两岸情

  2017-12-08 00:00:00    来源:南方电网报 
A- A+
电力18讯:

 

  供电员工在四川省会理县新安乡马鞍村四组新检查村民用电。 康鉴文 摄

  13年前,四川省会理县新安乡马鞍村四组村民李兴荣来到金沙江对岸的云南省楚雄市武定县己衣镇,递给云南电网公司楚雄武定供电局己衣供电所员工姚文春一份用电申请……5个月后,武定分公司(现楚雄武定供电局)架通了连接马鞍村四组的10千伏供电线路,这条飞渡两岸的银线,让马鞍村四组村民从此告别了无电的日子,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13年来,己衣供电所人员“渡江作战”开展抢修、巡检、抄表收费的次数已不下200次,这条细细的银线把分隔江两岸的马鞍村四组18户村民和己衣供电所紧牵在了一起,村民和供电员工也由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如今,随着乌东德电站的建设,位于淹水区的马鞍村四组将整体搬迁到四川省新鞍乡马鞍坪搬迁点,10千伏湾村线即将结束供电使命,将于村民搬迁后拆除。“南方电网公司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务,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份情谊。”李兴荣说,他们会到供电所看望“定老”(“兄弟”的当地话),把这份“南网情缘”延续下去。

  一封用电申请书

  站在己衣镇远眺,马鞍村四组的18户村民散布在金沙江对岸的山地上,这里属于四川省会理县新安乡,距离当地县城109公里。

  己衣供电所员工姚文春至今还记得那个场景:2004年1月12日,马鞍村四组村民李兴荣来到供电所,从裤兜里摸出一封皱巴巴的用电申请。“我们村,在那里,我坐船过来的。”顺着李兴荣的手指,大家惊讶地望向金沙江对面的四川地界。

  为什么要来寻求跨省供电?据李兴荣描述,马鞍村四组的地理位置在会理县新安乡的版图上属于偏僻角落,加之临江高山峡谷的险峻地貌,这里一直处于公路、电、自来水“三不通”状态。由于距离当地最近的供电线路有15公里之远,中间地型地貌复杂,当地政府和供电部门以当时的条件无法将电力线路覆盖到马鞍村四组。“天黑了全村黑漆漆的,就只能围着火塘子,靠煤油灯照亮做事情,家里也没有什么电器,生活着实不方便。”

  据李兴荣介绍,由于没有基础设施的支撑,马鞍村四组村民只能靠零星种植玉米、芒果、香蕉和野放山羊营生,全村户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属于极度贫困的村落。

  “去镇上赶集,看到别人用电视机、电冰箱,用粉碎机打包谷,马鞍村四组的村民连电灯都用不上,生活都艰苦,更谈不上生产发展了。”姚文春说,李兴荣在讲述的过程中多次落泪,供电所员工听后都沉寂了,尤其在听到由于没有电,四组的孩子上学率不到60%时,更是震惊。

  “马鞍村四组和我们依水相联,不看行政区划的话,它更像己衣镇的一个村。”姚文春说,那天,供电所的全体所员把李兴荣一直送到了江边,船划离岸边,李兴荣站在船尾有点激动,“请帮帮我们。”

  “那一刻,我们所有人的信念都是一致的,要竭尽所能的去‘电亮’马鞍村四组村民地幸福生活。”姚文春说。

  一个坚定的承诺

  己衣供电所第一时间上报了这个用电申请,云南电网公司、楚雄供电局、武定供电公司各层级均一路“绿灯”,坚决支持做好这一“暖心”民生工程。

  “老乡们,请放心,我们一定在最短的时间内架通线路,让你们早日用上电。”提交用电申请后第三天,时任武定分公司书记马江虎来到马鞍村四组,给了村民一个承诺。随后,楚雄供电局用一周拟定了供电方案,20天完成了施工设计工作,云南电网公司各层级“特事快办”的高效率,让马鞍村四组迅速进入了“幸福倒计时”。

  18户村民,一条10千伏线路,看似简单,但由于供电线路架设要横跨金沙江,加上该区域地处地震断裂带上,线路的设计和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艰难。施工设计前,供电人员先进行了20多次现场调研、勘测,从杆塔选址定位到线路走向,再到施工技术、人员安排等方面详细地制定了供电方案和施工方案。当地政府、供电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协助,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协调,都以专人进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各方通力合作,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最简的手续保障马鞍村四组能早通电。

  “因为是跨越金沙江作业,施工的过程很艰难。”己衣供电所员工熊正江说,金沙江河谷闷热难当,正午气温高达40℃以上,工作服被汗水浸湿,一焐就是一天,几个月下来,不少人出现了风湿病症状。

  施工期间,经常有马鞍村四组村民来到施工工地,看到施工人员就着冷水啃干面包,村民李兴明把热气腾腾的方便面和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腊肉硬塞到了施工人员手里。“其实他们的生活非常困难,平时节衣缩食,但对我们很大方,看见我们缺什么,想方设法都要去找来。”熊正江说,有好几次他都是舍不得吃老乡送来的东西。

  2004年6月,工程正式完工,一条崭新的银线飞渡金沙江两岸,马鞍村四组亮起了第一盏灯。马鞍村四组村民舀出自酿的苞谷酒,割下灶台上风干的腊肉,聚拢到江边唱歌跳舞,比过年还热闹。

  “那天晚上,我们都喝醉了,为乡亲们做了好事,心里畅快啊。”姚文春说,架线通电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看供电服务了,这一点,己衣供电所员工有绝对的信心做好做优。

  一份保质的服务

  李晓松是己衣供电所对接马鞍村四组的第三任责任人,无论供电人员如何更替,己衣供电所对马鞍村四组“专人专事特办”的工作模式从未改变过。

  在李晓松的工作计划表上,每月1日要查抄电表,12日要进行线路巡查,考虑到马鞍村四组村民跨江交电费不便,他便会在20日前约定村民上门收费,每月至少往返跨江6次,还不算抢修电路故障的次数。

  “我是旱鸭子,怕水,坐渡船到江对岸工作,安全系数低,每次都提心吊胆。”李晓松说,有一次大雨后来到江边,发现江水暴涨湍急,渡船工不情愿开船,他想到和马鞍村四组村民约定好了收费,就软磨硬泡,船刚驶离江边,他就发现情况不妙了。小船在江里被巨大的旋涡旋得团团转,平时几分钟能过去,那天半小时都靠不了岸,他坐在船尾,手指死死的抠着船仓板,一度绝望。

  好在有惊无险地上了岸,他发现自己的衬衣后背全被汗水浸湿了。“下游15公里有座桥,绕过去要多花3小时,时间不允许,怕也要过啊。”李晓松说,他从没因畏惧渡江影响过工作,每月往返渡江几趟,现在他基本战胜恐惧了。

  11月12日,李晓松和同事起绍光例行到马鞍村四组巡查线路,村民李顺荣正忙着收拾家什准备搬到马鞍坪的新家,见两人过来,急忙跑进鸡棚,一会儿颤悠悠的捧着几个鸡蛋出来,“这个,拿去吃,搬走以后见不着了。”老人说着,眼泪掉了下来。村民李德诚过来路上随手掰了几个包谷硬塞过来,“是你们让我们在黑暗中有了光明,你们对待我们这些外地人就像亲人一样,供电服务一样不少,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李洪富拉着李晓松说,“在这里,供电服务不是工作,是家事,你们把我们当家人看,我们家里亮堂堂,心里暖乎乎!”

  “你们的宣传语里有一句‘主动承担三大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为你们点赞。”马鞍村四组组长李兴荣说,南方电网公司为了解决马鞍村四组“无电可用”的状态,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供电线路,加上平时的运行维护费用,靠18户人家的电费100年都收不回成本,这是真真心心的服务人民群众。据他介绍,通电为马鞍村四组带来了致富的机遇,也给村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现在,马鞍村四组每户年均纯收入已经达到1万多元,村民生活好了,念叨最多的是:感谢共产党,感谢南方电网给我们创造的新生活。

  (殷浩钦 杨一希 康鉴文)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 · 陆良供电大莫古供电所:情系万家灯火 用心点亮乡村
  • · 高邮供电员工到企业开展检查
  • · 沾益供电大坡所员工周末抢修保障供电
  • · 广州从化供电局鳌头供电所服务国家重点项目 创五星标杆供电所
  • · 贫困户刘文分的用电心愿
  • · 泗阳供电员工拾巨款寻失主获得锦旗感谢
  • · 福州供电带电修复线路隐患
  • · 联伍村的新年第一桩喜事
  • · 赣榆区供电公司员工走访客户征求意见
  • · 建水供电面甸所助力万亩洋葱基地大丰收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