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电保姆跋山涉水 保1064户岔河人无虞用电
本网讯 2015年是 “丰收”的一年,石屏公司在完成石屏县2015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和“美丽家园”业扩配套电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成果收口的同时,又迎来了解决岔河片区用电问题的前期工作任务书。
由于石屏公司大网电源未延伸到岔河片区哥白孔、斐尼、立新三个村委会,这3个村委会(20个自然村,共计1064户)用电由岔河电站(客户资产)出2回出线(石屏公司资产)10千伏岔河线和哥白孔线供电。根据岔河电站业主工作安排,计划于2015年11月对岔河电站实施“增效扩容”改造,届时如果中断岔河片区用户的供电,岔河片区客户将进入一片“黑暗”。
为确保对岔河片区用户的连续供电,彻底解决电站近区供电的问题,还岔河片区用户一个“光明”的世界,石屏供电公司计划建设部、宝秀供电所、设计单位相关人员,一同前往岔河电站,进行现场踏勘以便提出最佳供电方案。
带着任务,汽车驶向蜿蜒曲折的山路,山路本来就不通畅又经昨夜骤雨“洗礼”,形成了坑坑洼洼的积水和泥浆塘。致使汽车驾驶在路面上东倒西歪,溅起泥浆四处喷射。车厢内的人也随车摇摆,时不时身体与车窗、头与车顶来个“亲密”接触,好似广场上跳舞的大妈们随时变化舞姿。
踏过沟壑,越过河溪,我们的车子来到了一座巍峨、雄壮的山脚下,宝秀供电所小白朝我走来用手指向山腰上的那颗铁塔说“车路就到此了,我们的目标就是那”。我傻眼了,这么高的山,山上还长满了草丛和枝蔓,这哪有人走的路?我还在一片冥想,同事们已经开始攀登了,我也只能尾随攀爬。咱也是农村娃,也见过和走过一些非常人能走和能爬的路和山,可是这次也太挑战极限了,我看着大家都很卖力的往前爬,我也不敢落后,气喘吁吁的紧跟其后。
山坡上绿油油的草丛上还悬挂着或是雨滴或是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金莹剔透,让人不忍心拨弄。可是为了我们能够顺利前行,走在前面的同事拾起一根木棍,敲打在草丛上为我们开路。一路上无一人埋怨,都在奋力、艰难的朝前爬着。大伙偶尔的停住脚步,计划建设部副主任吴伟林指着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的水泥电杆说“看,那里作为线路T接点,很不错,看似搭接比较方便,省材料。”我们转身看向吴副主任指着的方向,陷入了一片讨论中,有的说施工有困难,有的说材料运输困难,还有的说地形比较复杂不知道具不具备施工条件?还有的说从离水泥杆不远处的铁塔T接更方便些?到底采取什么方案,口说无凭,需走近了现场核实进行方案对比优化。大伙用手里的木棍作拐杖,一步步蹒跚前行着,嘴里还互相叮嘱“小心点,脚底滑”。“到了,到了”宝秀供电所小白说,现在这个位置即刚刚吴副主任所指水泥电杆是从岔河电站供出的10千伏岔河线61号杆,这条线路与35千伏石红总降10千伏石红I回线交叉跨越。于是现场草拟了两个方案,方案一:把10千伏岔河线61号杆搭接与之跨越的石红I回线上只需把现在的12米水泥杆更换成15米水泥杆,把岔河电站供出的10千伏岔河线(1号杆)与10kV哥白孔线相连,2回线一并转由35千伏石红总降10千伏石红Ⅰ回线供电即可;方案二:从10千伏岔河线59号塔处新建0.3千米线路与石红I回线搭接,把岔河电站供出的10千伏岔河线(1号杆)与10kV哥白孔线相连,2回线一并转由35千伏石红总降10千伏石红Ⅰ回线供电。针对以上两种方案,大伙分别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分析讨论,最终确定采取方案一。这时,小白说“岔河片区的供电问题终于解决了,岔河电站改造期间,岔河片区的用户就不怕“黑”了” 。
方案已经落地,在一片热闹的讨论中,不知不觉到了山顶,俗话说“山上容易,下山难”,此处上山不容易,下山恐怕也不简单。草丛上的水珠打湿了地面,这回下山可真就考验人了。大家互相搀扶,一步步向山下移动,稍不注意,恐有滚下山的危险。我一边看脚下,一边打量着每一个人,我看了看离我最近的吴副主任,汗珠顺着他宽大的脑门麻溜地往下滚,脸上像是刚用水洗过似得,我好奇地问“吴师,你洗过脸呀?”。“哪有?这全是汗”他眯着眼睛说。这活生生一个“汗子”啊!
虽然已到山脚,但这一带也是地处高峰,站在山脚往前看,云雾缭绕,胜似人间仙境,往下看,也不乏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会儿,大家站在此处看着此景,即使身心疲惫,饥肠辘辘,难免也会有心旷神怡感觉吧。啊!单纯而质朴的南网人,不畏艰难险阻,不怕忍饥挨饿,为自己能成为广大客户的一名光明使者,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汽车在返程的路上行驶着,路依然是那条路,风景依然是那样的迷人。这时,每个人的心里都怀揣着一颗激动的心,咱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保岔河无虞用电!(王艳兰)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