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声音 | 国家科技部续超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须补短板 建优势 强能力
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续超前日前在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坦言,尽管经过多部门、跨行业的合作和联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在电驱动系统领域,高速轴承、IGBT控制芯片等基础元器件仍然依赖进口;下一代的半导体器件,我们的自主研发技术水平和国外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在燃料电池系统方面,目前我国电堆的科研水平与国外的产品及水平相比,也存在着明显差距。质子交换膜、碳纸、高压储氢瓶,各类高压精密阀门等等,我国的自主创新技术能力仍然有待加强。此外,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欠完善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续超前说。
面对这些不可回避的差距和挑战,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又将从哪些层面和途径可以实现重点突破?
对此,续超前表示,要全面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缩短与国际品牌和核心技术的差距,真正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强筋健骨”,需要在补短板、建优势、强能力三方面着重发力。
他表示,在补短板层面,要从战略性产品中找到我们有哪些不足,政府并不是什么短板都要补,政府要补的是战略性产品中涉及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的技术需求和短板。
在建优势层面,在一些战略性领域,怎么建立我们的自身优势是关键。不仅现在的短板需要补,更重要的是五年后的短板怎么补。因此,需要可持续地增强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把研发队伍捡起来、把整体能力强起来。
对此,科技部在十三五的研发布局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凝练科学问题和共性的前瞻性的技术问题。集中科技资源,加大基础前沿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发挥好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十三五和后期和十四五期间主要是两方面的聚焦,一方面是聚焦车用氢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制氢、储氢、加氢等核心技术的研发,继续强化先进动力电池技术,下一代电子器件技术。另一方面,要对自动驾驶与智能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开展自主无人车辆、智能技术、多移动群体智能协同控制、无人车辆支撑平台等重大项目攻关,并基于示范应用进行验证,实现技术落地。”续超前说。
另外,续超前指出,针对技术链条中的传感器、车载芯片、智能计算平台等薄弱环节,要加强技术研发,特别是需要进一步突破自动驾驶汽车的人工智能软件模块、专用芯片,以及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机开发环境平台等核心技术。形成涵盖车辆、基础设施、交通环境的系统性的技术研发链条。
来源:人民网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网营销部2020年充电设施工作
2020-05-06
-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行业新标准将
2019-05-05
- 中国电动汽车真的正在引领世界
2019-03-03
- 一图读懂我国充电桩市场现状
2019-02-17
- 中国充电桩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201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