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新闻 > 评论 > 正文

《中国制造2025》:“全球智造”蓝图

  2015-05-20 08:47:59    来源:新华网 
A- A+
电力18讯:    
  《中国制造2025》19日正式对外公布,这意味着中国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预期在2025年迈入全球制造强国的行列。

  这是中国实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受访专家认为,随着这个蓝图的顺利实施,中国必将在全球制造格局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规划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规划纲要出台的背景与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密切相关。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市场需求衰退,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艰难形势。

  2012年是中国人口红利衰减的拐点。当年,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瓶颈,经济增长要靠技术和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成为中国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质量效益的关键因素。”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出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比重达19.8%。这是时隔一个半世纪后,中国重返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同时,中国制造业吸收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截至2013年,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大而不强”却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即总体规模庞大,但附加值整体偏低、利润总体微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崔巍认为,中国不能长期处于全球供应链中的“注重生产,而不注重发展”的低端位置。

  “必须对制造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从而打造出符合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升级版制造业。”他说。

  2012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次写入了党代会报告。经过数年积累,中国制造业具备了转向引领式创新的重要基础。

  按照汇率计算,201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位居世界第三。

  “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的制造业就务必要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

  今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是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出台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包括: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这一规划出台综合了国内国外各种因素,包括工业4.0、互联网+++、绿色发展。”张立群认为,总的来说是为了推动中国当前发展新环境下的转型升级。

  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依然是发达国家占据绝对的技术和质量优势,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位于中低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刺激实体经济增长的国家战略和计划,例如,德国提出“工业4.0”计划,美国制定“再工业化”战略,日本实施“再兴战略”,法国推出“新工业法国”。

  “我们离制造业第一方阵还有很大差距。不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中国带来机遇。”王小广说,但是作为后起国家,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一定能实现新环境下的转型升级,在新的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崔巍说,中国制造业需要凤凰涅自我重生的改革努力和勇气,“中国已经上路了”。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心中有

2019-09-30

仅靠煤改气拉动 三年后中国天

2018-11-24

能源辣评| 因为制氢,煤炭和风电

2018-08-29

胡评:能源局光伏发电补贴继续不

2018-06-20

热点排行
  • · 如何理解国网的“三型两网,世界一流”?
  • · 在守正创新中主动担当作为
  • · 年终岁尾把好安全“三道关”
  • · “一个引领,三个变革”见证国网清晰的战略途径
  • · 安全不能“搞忽悠”
  • · “麻痹”毁了我半生
  • · “三型两网”是“世界一流”最大的力量源泉
  • · 为警电共建员工特档叫好
  • · “三型两网”树立国家电网崭新形象
  • · 陈一舟:环保部缘何严罚绿色电力开发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