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斌:我国核应急、核安全工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2013-07-05 17:01:39 来源:中国广播网
A-
A+
电力18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核事故应急,不要慌乱,更不要瞎想,咱们有章可循。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副主任姚斌司长、许平副司长,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的黄敏处长,三位都是核事故应急方面的专业人士,如果碰上核泄漏,你会怎么办?看得出来“核能利用的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在大家的心目中还是比较神秘的,客观来讲,也不大容易放心,所以,请到三位一是给大家科普,更重要是给我们介绍在这一块都有哪些设计和规定?平时又是怎么开展工作的?
主持人:首先请出姚斌司长,您看说到核,大家往往可能会联想起切尔诺贝利,可能会想到福岛,这都是惨痛的教训,所以,大家最关心的其实就是:核能利用到底安全不安全?如果有可能,咱们能不能干脆就不用呢?您怎么看?
姚斌:核能的发现是20世纪初以来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核能一旦应用就跟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特别是工业、医学、农业等领域带来巨大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核能不是能不能用的问题,而是人类社会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的重要选项之一。这个核能利用尽管也出现过一些安全问题,甚至出现过一些比较大的安全问题,但总体上讲,始终没有动摇人类更好更安全更有效的利用核能的信心。进入新世纪以来,核能问题继续成为人类解决现代化需求与能源有限全球性矛盾的重要选项之一。
主持人: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核能现在已经不再是像您刚才说的,我们能不能不用的问题,而是怎么样更好的更加安全的利用它的问题是吧?
姚斌:对,这方面的例子就很多,比如核电问题,这是在进入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核能领域方面最成功的一个案例,核电。全世界现在有430多台核电站,解决着如果每台核电站按照百万千瓦来计算,它就意味着430台核电站为430多个中等城市解决需求。法国现在70%的电力是通过核电的,美国是103座核电技术也给美国社会提供了应该是10%的电力供应。所以这个不是用不用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关键是能不能保障核能利用的安全性,这是我想是方能引起的问题和听众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从全球和我国核能定理时间来看,从我们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人类从五各方面在确保着和能力的安全。一个就是不断研发采用最先进的核能技术,这个就很复杂了;二是采用最严格的核能建设的标准,包括安全标准;三是政府部门要进行最严格的监管,这不光是我们中国还是世界上,对核能的利用都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就是说不能让民间放任自流;四是要建立良好的核安全核文化;第五个就是和我们今天座谈密切相关的就是建立高效管用的核应急体系包括核应急能力。从这五个方面,可以确保基本可以确保核能的安全性。
主持人:这个是您说到了我们三级当中最上面的这一级,那么第二级和第三级分别对应的是什么呢?
姚斌:第二级就是在省一级、省区市一级设立省级核应急管理机构,根据我们目前我们国家核能开发的实际,我们目前在16个省区市成立了省级核应急委员会积极办公室,这是第二级。那么第三级就是核设施营运单位设立相应的核应急组织和指挥机构,这个就是只要你是一个核设施,你不管它什么级别的核设施,不管是集团一级也好,核设施营运单位一级也好,你都要有相应的核应急组织,就是这么三级。
主持人:从基层到最高端,我们已经有了相对比较完备的核应急的组织管理的体制,但是这样一个三级管理体制刚才大家也听到了,它牵扯到很多的部、委、局,那它平时是怎么运转的?比如说在应急的状态下,需要采取的行动一定也很多,主要它包括哪几个方面呢?
姚斌:这个方亮你提的这个非常重要,也是我们国家和研究经常研究事件的工作,是一个什么意思?就是国家在核事故应急状态下,需要启动应急机制,这个应急机制就是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及其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专门启动它这个级别的,它会根据核事故的大小、级别来确定启动程序。咱们今天探讨的这个问题就是假设它是一个重特大核事故应急,那么国务院就会根据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的报告就会宣布启动应急机制,那就是通过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这么一个机制,组织整个应急。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事先国家有一个核应急预案,这个核应急预案就是具体规定了核事故状态下在什么级别、什么状态下,国家级、省级和核设施级不同的职责,大家统一按照这个预案来进行运作。这里面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在应急状态下,应急状态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情况,就是国家会根据这个大事故的大小,假设它是一个特大事故,那国务院在必要时会成为指挥部,指挥部也是依托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这24个部门再划分为若干个抢救组,救援工作组,里面应急监测的、辐射防护的、包括稳定社会的等。这是一个情况。这就是在应急状态下,作为国家统一采取的国家行动,除了我刚才讲的机制这个层面的东西外,具体内容就多了,因为我们有一个理解,就是核应急响应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和各级组织,涉及专业技术和社会管理,也涉及国际社会稳定和国际形象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应急状态下,各级需要响应的行动很多,但是从我们应急协调会的层面来讲,要重点抓好比如说要指导好事故的缓解与控制,要国家补充力量进行辐射监测,国家要补充力量进行观测预报和后果评价,国家要组织医学救治,国家要组织公众的有必要撤离,包括国家进行假设发生重特大事进行投案控制,市场稳定、社会治安方面的工作,它非常复杂,是个复杂的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三级联动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大致就是这样。
主持人:其实这个能让人想起刚开场的时候您特别谈到的那两个关键的词,一个叫准备一个叫响应,也就是平时我们有准备的时候,关键需要的时候才能够打得上去,而且能够打赢这场战争,才能够积极的响应起来。时间走啊到了夜间的9点23分,朋友们正在选择收听的依然是中国之声正在为您直播的央广夜新闻,今晚我们关注核应急的话题,来看看微博互动平台。“小美人缘分”说听听是有好处的,他说我们家就在核电厂旁边。“海盐秦山小夜儿”也说,可能是一个非常安全的能源,有机会的话他说大家可以来我们大亚湾核电站看一看。另外,“知足4961”也在问专家,核应急就是核发生意外的时候采取的应急措施吗?那我们刚刚已经说的到他既有当时的响应,也有平时的准备。“天涯忘博”则说,核既能造福人类,用得不好又能毁灭人类,所以管好核至关重要,切不可掉以轻心,让它永远的安全的为人类服务吧。
有朋友提到福岛核事故之后,核电厂周边20公里范围内的群众都进行了撤离,这个范围是根据什么得出来的?是平时都是这20公里就是一个很关键的数据吗?还是说有的时候其实每个核电站具体情况会不一样呢?
姚斌:这个问题我想简单先介绍一个概念,就是应急计划区的概念,应急计划区是在核电厂周围事先划定一个区域,形象点说就是以核心厂为中心的两个同心圆的区域。那么在里面那个区域叫烟雨应急计划区,外面那部分区域叫做(食入)应急计划区。在烟雨应急计划区,可能公众在发生重大特大事故的时候可能要做好隐蔽或者撤离的准备,当然这个细说又很多。烟雨区又分为内区和外区,当然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再多说了。那么实入应急计划区,我觉得顾名思义很好理解,就是说在事故情况下,公众要防止食入被放射性污染的食品和用水。刚才主持人提到,在日本福岛核事故期间,撤离了20公里范围内的距离。根据当时的资料准确的说范围还是要稍大一些,那么是20公里至30公里的半径的环段内,甚至在40多公里的某些局部公众也做了预防性的撤离,这主要是根据当时事故的严重程度、气象条件以及当时的放射性水平的实际测量结果。所以我要想说明一点就是说我们事先重点做好应急计划区就要重点做好准备,但是真正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对公众采取防护行动很可能也仅限于应急计划区一小部分,刚才说烟雨区通常的划分标准大概是在七到十公里这么一个半径,但是在日本福岛事故期间,就撤离要超出这个范围。所以我们觉得就是说,实际情况还是不一样啊的,根据这个当时计划区的话还不完全一样,它是主要发生了极为罕见的像日本福岛这样最严重事故的时候,也有可能在这个应急计划区之外的部分地区,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
主持人:那像微博上有朋友提问说,我到底应该住得离核电站多远是最安全的?这个问题是不是就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特别标准的答案了?
姚斌:这个问题其实也好回答,就是说,首先一点。核电厂在选择厂址的时候尽可能的避开人口稠密的中心区域,同时要确保在事故情况下,对居民的辐射风险要低到可接受水平,那么在方面,世界各国的做法也不完全一样。大体上通常是这样的,禁止居民居住的范围大概是从500米到1500米不等,也有个别的国家,设定是三公里大概是这么一个概念。
主持人:我想大家可以记住这一个数字,接下来我们要请出黄敏处长,也有朋友提到了大家比较耳熟能详那几个比较悲剧性的地名,比如说切尔诺贝利,比如福岛,还有人提到了美国的三里岛。这几起不同的核事故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成因,它有一个什么样的影响?
黄敏: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发生过三起重大的核事故,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1986年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还有就是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那么引发合事故的原因其实是多元的,它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组合,那么综合分析就是刚才提到的这几起事故,主要引发核事故的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比如说反应堆设计缺陷、设备故障、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另外就是重大的自然灾难、应急准备不足等等。那么以这个福岛核电站这个事故为例,最初是由于地震和海啸的叠加引发了事故,那么在之后,就是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这个日本政府的最终评估报告表明,其实这个他在安全设计上的缺陷,还有就是早期应对的不利,指挥协调以及安全文化方面的不足等综合的因素,也都是最终造成灾难的重要原因。
主持人:是不是就是我们平常老百姓讲的,有的时候是天灾,有的时候是人祸,有的时候是这两者的叠加。
姚斌:是这样的。
主持人:既然说到了这方面,特别是说到了我们有了规章制度和和有了相应的应急计划之后,我们平时是怎么样贯彻落实的。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三级管理体系当中挑选一个最基层的,也是每一家核设施运营单位既然都建立了相应的核应急组织,我们去看一看,他们的运行状况怎么样呢?我们知道位于深圳的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的商用核电站,它所生产的电力70%输往香港,大约占到了香港用电总量的四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来连线正深处核电站控制室的大亚湾核电站分管应急的负责人赵福明先生:
主持人:我们知道核电站的控制室那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去的,所以能不能先告诉我们这控制室里都有什么,此时此刻那边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赵福明:我现在正在大亚湾核电站的1号(机组室)控制室,这里也是被形象的比喻为核电站的心脏,我正对面是一高一低两个盘面,盘面上显示的是机组主要参数设备运行状况,触控的室两名操作员正在认真的监控机组参数,比较高的一个盘面正上方的主参数上显示着大亚湾的1号机组正在满功率稳定的运行着,主控里的所有报警信号灯也都是正常,也就是说机组现在没有任何大的异常和故障,机组整体现在处在一个非常理想的安全运行状态,实际上大亚湾基地现在的6台机组都是在安全运行着。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核应急,在这一块儿,我们平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力配备?他们是怎么开展工作的呢?
赵福明:此时此刻电站除了20多名运行的值班人员之外,还有一百多名应急值班处置的人员也都是处于24小时的待命状态,他们包括设备维修、技术分析、核安全防护,医疗通讯等电站的各个专业。我们电站要求应急人员在值班期间是不能离开核电基地区域的,以保证能够迅速响应。如果机组发生故障时在主控室或者是应急中心发出人员启动的要求信号的时候,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里,所有的应急人员都必须在第一时间抵达工作地点集合,及时的开展应急行动,以保障核安全。对于电站这面可能遇到的异常和故障,电站也建立了一整套的运行操作预案,对实行人员我们每年都有强化的培训以及模拟的演练。对于一些自然灾害我们也是有预案的,比如说台风这个大家比较熟悉,电站规定在气象部门如果发出不同等级的台风警告信号的时候,我们要分别执行不同等级的检查和操作清单,也就是说检查的内容和范围是有所不同的,并且对于重点的岗位要加强值班人员的安排,以保证应急柴油发电机、安全能源等安全重要的设施处在一个良好的备用状态。除了预案我们还有演练,大亚湾基地每年还要开展十次到二十次左右的单向演练,一到两次的场内综合演练,就是场地的各个应急组织一起参加,而且每五年,我们还要跟地方政府联合开展一次场外的综合应急演习,这个规模就是比较大了,政府这边应急组织也要跟着参与协调联动。电站应急演习方面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研究一些新的内容,比如说海上的航运事故,恐怖袭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震、环境污染等,我们都以这些事件为主题,做过专项演练,总体来讲,这些演练是有效的保证应急值班人员能力的事故处置能力。
主持人:你看我们连线您,因为您在大亚湾核电站分管应急方面的工作,但是我听说您还是生产方面的管理者之一,企业生产讲究的是效率和利润,而应急是政府的规定,讲究的是未雨绸缪,大家说,这可能不完全是一种思路,工作中,会有两个角色彼此矛盾的地方吗?企业怎么看生产和应急的关系呢?
赵福明:你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实际上我们应急体系是电站管理上一个居安思危的主动性的行为,主要就是有备无患,确保机组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能够应对有序,确保没有大的问题发生。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来看,应急组织体系的存在对我们电站的日常生产其实是形成一个支持的作用,因为我们的值班人员都是由电站有经验的员工来搬运,他们的现场值班,实际上也是增强了电场日常的一些维修实验等工作的技术支持力量,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也能上的来。再一个也就是保证了电场的生产工作做的更加好,特别是在周末或者节假日时候,这一点可能就嫌得更加重要。另外一方面我们就是在应急响应和操作方面,对这些人员会进行一些培训演练,本身这也是一个技术提升过程,也利于这些人员的工作技能水平不断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只有保证长期平稳的安全生产状态,电站才有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应急体系的建设和持续完善上,总之从电站长期实践表明,我们的应急组织体系对于安全生产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应急制度和安全生产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里我觉得没有什么矛盾,这点也是我们核电行业的一个共识。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赵福明先生的连线,我们也祝福你们这边安全、平稳继续运行下去。再次感谢,回到我们的节目当中来,姚司长刚才听得很认真,我不知道您觉得大亚湾在应急方面的管理保证平时的准备、演练,您觉得怎么样?
姚斌:大亚湾这个核电站我去过,赵福明经理说这是一个应急指挥室,我应该也是去过,我刚才听到他的描述。我的感觉有三点,就是通过平时和大亚湾安全应急工作,做的比较好,我们搞应急工作有三句话,就是生产是中心,安全是高压线,应急是保障,是保护瓶,这三点是缺一不可。这个企业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就是能够正确的处理生产和安全和应急的关系,刚才赵福明同志讲的这些事情、这些程度、这些制度、这些状况,我认为体现了这方面的基本的要求,同时他现在做的这个东西所处的这个岗位也是我们国家和应急体系要求的一个基本点,就是确保24小时全天候地在岗在线值班。
主持人:这个也是我们统一一个标准的要求。我们要请出黄敏处长,就是刚刚我们听到的是来自大亚湾核电站的相关情况,这是三级管理体制的最基层,加上省级的核应急委员会和办公室,以及国家层面的设置,咱们各级核应急组织平时的准备工作都有哪些呢?您看,刚刚赵经理说到了他们有很多平时有大大小小各种不一样的级别的演习,2009年的时候,我们好像也举行过神盾2009的综合的核应急沿袭,我不知道这方面下一步是不是还有些什么相应的计划没有?
黄敏:确实是这样的,核应急的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刚才在前面姚司长也,核应急相应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那么其实核应急准备工作也是一样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直接决定了应急响应行动的成败。刚才您提到了核应急演习,那么核应急演习它是我们核应急准备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都知道严重核事故的发生概率是非常低的,怎么知道就是万一发生了核事故,我们的应急相应就一定管用就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呢?核应急演习就成为了检验预案、检验我们应急组织响应能力最有效的一个方法。演习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它就是安全统一的安排和部署,针对不同的事故情景分级组织,演习区分为单向演习、综合演习还有联合演习。2009年,核应急协调委成功组织了神盾,2009国应急联合演习。这次演习是首次国家省核电站核应急组织,三级联动的一次综合应急演习,这次演习有这么几个特点吧:就是层次高、规模大、涉及面宽,当时国家就是20多个部委的领导组成了演习指挥部,动用了包括国家部委、军队、江苏省、田湾核电站,还有专家队伍、知识中心等等各方面的一共是2300多人的力量,按照计划协调委员拟于明年还要再组织一次神盾系统的国家级的核应急演习。
主持人:就是2014年明年我们还会听到有这方面的一些我们常备不懈的消息。你看我们今天说了这么多,关键在于这个预案和落实有备无患。我们也知道,国务院正在审批一个新修订的国家核应急预案,曾经的2005年我们就发过一份《国家核应急预案》。你看同样是预案,2005年的版本到现在大家算一算,也不过八年的时间,这个修订很快,这个与原来的预案相比主要是哪些变化呢?
许平:新的预案刚才主持人提到了,2005版的《国家核应急预案》,这次修订工作主要是要充分考虑到国家突发事件应对管理理论和普遍规律的基础之上,结合着核应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总结了近年以来核应急准备响应工作的实验经验。特别是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应对经验,在这个基础之上,组织专家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反复的论证,那么和新的预案现在正在国务院走审批程序,可能近期会发布。那么这一版新版的预案和2005版的相比呢,专家们认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接触更加合理,职责分工也更加清晰,指挥协调关系更加顺畅,特别是应急处置流程更加科学。它再归纳一下可能就是以下这七个方面。一个是准确的界定了核应急工作的管理范围,2005年版的预案主要是针对核电厂,那么这版预案是扩大到所有的核设施,这是一个很鲜明的特点;第二个就是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核应急工作的原则和责任主体;第三是进一步强化了指挥机制,刚才说带特别是在重特大事故情况下,指挥协调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非常复杂的;那么第四是提高了应急响应行动的可实施性,特别是细化了哪种状态下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那么第六个方面就是进一步的规范了,五是进一步充实细化了应急准备与保障措施,都很具体,比以前更加具体;那么第六个方面是进一步规范信息报告与发布程序,因为大家都知道,根据信息公开相关的规定,一定要让老百姓知道发生了什么,才能采取自我保护这样一个措施。那么同时向国际上,也是要公开透明;那么第七个特点就是核事故的善后工作,要做到相应的规定,大概是这几个方面。
主持人:首先请出姚斌司长,您看说到核,大家往往可能会联想起切尔诺贝利,可能会想到福岛,这都是惨痛的教训,所以,大家最关心的其实就是:核能利用到底安全不安全?如果有可能,咱们能不能干脆就不用呢?您怎么看?
姚斌:核能的发现是20世纪初以来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核能一旦应用就跟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特别是工业、医学、农业等领域带来巨大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核能不是能不能用的问题,而是人类社会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的重要选项之一。这个核能利用尽管也出现过一些安全问题,甚至出现过一些比较大的安全问题,但总体上讲,始终没有动摇人类更好更安全更有效的利用核能的信心。进入新世纪以来,核能问题继续成为人类解决现代化需求与能源有限全球性矛盾的重要选项之一。
主持人: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核能现在已经不再是像您刚才说的,我们能不能不用的问题,而是怎么样更好的更加安全的利用它的问题是吧?
姚斌:对,这方面的例子就很多,比如核电问题,这是在进入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核能领域方面最成功的一个案例,核电。全世界现在有430多台核电站,解决着如果每台核电站按照百万千瓦来计算,它就意味着430台核电站为430多个中等城市解决需求。法国现在70%的电力是通过核电的,美国是103座核电技术也给美国社会提供了应该是10%的电力供应。所以这个不是用不用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关键是能不能保障核能利用的安全性,这是我想是方能引起的问题和听众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从全球和我国核能定理时间来看,从我们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人类从五各方面在确保着和能力的安全。一个就是不断研发采用最先进的核能技术,这个就很复杂了;二是采用最严格的核能建设的标准,包括安全标准;三是政府部门要进行最严格的监管,这不光是我们中国还是世界上,对核能的利用都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就是说不能让民间放任自流;四是要建立良好的核安全核文化;第五个就是和我们今天座谈密切相关的就是建立高效管用的核应急体系包括核应急能力。从这五个方面,可以确保基本可以确保核能的安全性。
主持人:这个是您说到了我们三级当中最上面的这一级,那么第二级和第三级分别对应的是什么呢?
姚斌:第二级就是在省一级、省区市一级设立省级核应急管理机构,根据我们目前我们国家核能开发的实际,我们目前在16个省区市成立了省级核应急委员会积极办公室,这是第二级。那么第三级就是核设施营运单位设立相应的核应急组织和指挥机构,这个就是只要你是一个核设施,你不管它什么级别的核设施,不管是集团一级也好,核设施营运单位一级也好,你都要有相应的核应急组织,就是这么三级。
主持人:从基层到最高端,我们已经有了相对比较完备的核应急的组织管理的体制,但是这样一个三级管理体制刚才大家也听到了,它牵扯到很多的部、委、局,那它平时是怎么运转的?比如说在应急的状态下,需要采取的行动一定也很多,主要它包括哪几个方面呢?
姚斌:这个方亮你提的这个非常重要,也是我们国家和研究经常研究事件的工作,是一个什么意思?就是国家在核事故应急状态下,需要启动应急机制,这个应急机制就是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及其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专门启动它这个级别的,它会根据核事故的大小、级别来确定启动程序。咱们今天探讨的这个问题就是假设它是一个重特大核事故应急,那么国务院就会根据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的报告就会宣布启动应急机制,那就是通过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这么一个机制,组织整个应急。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事先国家有一个核应急预案,这个核应急预案就是具体规定了核事故状态下在什么级别、什么状态下,国家级、省级和核设施级不同的职责,大家统一按照这个预案来进行运作。这里面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在应急状态下,应急状态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情况,就是国家会根据这个大事故的大小,假设它是一个特大事故,那国务院在必要时会成为指挥部,指挥部也是依托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这24个部门再划分为若干个抢救组,救援工作组,里面应急监测的、辐射防护的、包括稳定社会的等。这是一个情况。这就是在应急状态下,作为国家统一采取的国家行动,除了我刚才讲的机制这个层面的东西外,具体内容就多了,因为我们有一个理解,就是核应急响应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和各级组织,涉及专业技术和社会管理,也涉及国际社会稳定和国际形象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应急状态下,各级需要响应的行动很多,但是从我们应急协调会的层面来讲,要重点抓好比如说要指导好事故的缓解与控制,要国家补充力量进行辐射监测,国家要补充力量进行观测预报和后果评价,国家要组织医学救治,国家要组织公众的有必要撤离,包括国家进行假设发生重特大事进行投案控制,市场稳定、社会治安方面的工作,它非常复杂,是个复杂的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三级联动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大致就是这样。
主持人:其实这个能让人想起刚开场的时候您特别谈到的那两个关键的词,一个叫准备一个叫响应,也就是平时我们有准备的时候,关键需要的时候才能够打得上去,而且能够打赢这场战争,才能够积极的响应起来。时间走啊到了夜间的9点23分,朋友们正在选择收听的依然是中国之声正在为您直播的央广夜新闻,今晚我们关注核应急的话题,来看看微博互动平台。“小美人缘分”说听听是有好处的,他说我们家就在核电厂旁边。“海盐秦山小夜儿”也说,可能是一个非常安全的能源,有机会的话他说大家可以来我们大亚湾核电站看一看。另外,“知足4961”也在问专家,核应急就是核发生意外的时候采取的应急措施吗?那我们刚刚已经说的到他既有当时的响应,也有平时的准备。“天涯忘博”则说,核既能造福人类,用得不好又能毁灭人类,所以管好核至关重要,切不可掉以轻心,让它永远的安全的为人类服务吧。
有朋友提到福岛核事故之后,核电厂周边20公里范围内的群众都进行了撤离,这个范围是根据什么得出来的?是平时都是这20公里就是一个很关键的数据吗?还是说有的时候其实每个核电站具体情况会不一样呢?
姚斌:这个问题我想简单先介绍一个概念,就是应急计划区的概念,应急计划区是在核电厂周围事先划定一个区域,形象点说就是以核心厂为中心的两个同心圆的区域。那么在里面那个区域叫烟雨应急计划区,外面那部分区域叫做(食入)应急计划区。在烟雨应急计划区,可能公众在发生重大特大事故的时候可能要做好隐蔽或者撤离的准备,当然这个细说又很多。烟雨区又分为内区和外区,当然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再多说了。那么实入应急计划区,我觉得顾名思义很好理解,就是说在事故情况下,公众要防止食入被放射性污染的食品和用水。刚才主持人提到,在日本福岛核事故期间,撤离了20公里范围内的距离。根据当时的资料准确的说范围还是要稍大一些,那么是20公里至30公里的半径的环段内,甚至在40多公里的某些局部公众也做了预防性的撤离,这主要是根据当时事故的严重程度、气象条件以及当时的放射性水平的实际测量结果。所以我要想说明一点就是说我们事先重点做好应急计划区就要重点做好准备,但是真正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对公众采取防护行动很可能也仅限于应急计划区一小部分,刚才说烟雨区通常的划分标准大概是在七到十公里这么一个半径,但是在日本福岛事故期间,就撤离要超出这个范围。所以我们觉得就是说,实际情况还是不一样啊的,根据这个当时计划区的话还不完全一样,它是主要发生了极为罕见的像日本福岛这样最严重事故的时候,也有可能在这个应急计划区之外的部分地区,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
主持人:那像微博上有朋友提问说,我到底应该住得离核电站多远是最安全的?这个问题是不是就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特别标准的答案了?
姚斌:这个问题其实也好回答,就是说,首先一点。核电厂在选择厂址的时候尽可能的避开人口稠密的中心区域,同时要确保在事故情况下,对居民的辐射风险要低到可接受水平,那么在方面,世界各国的做法也不完全一样。大体上通常是这样的,禁止居民居住的范围大概是从500米到1500米不等,也有个别的国家,设定是三公里大概是这么一个概念。
主持人:我想大家可以记住这一个数字,接下来我们要请出黄敏处长,也有朋友提到了大家比较耳熟能详那几个比较悲剧性的地名,比如说切尔诺贝利,比如福岛,还有人提到了美国的三里岛。这几起不同的核事故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成因,它有一个什么样的影响?
黄敏: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发生过三起重大的核事故,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1986年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还有就是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那么引发合事故的原因其实是多元的,它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组合,那么综合分析就是刚才提到的这几起事故,主要引发核事故的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比如说反应堆设计缺陷、设备故障、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另外就是重大的自然灾难、应急准备不足等等。那么以这个福岛核电站这个事故为例,最初是由于地震和海啸的叠加引发了事故,那么在之后,就是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这个日本政府的最终评估报告表明,其实这个他在安全设计上的缺陷,还有就是早期应对的不利,指挥协调以及安全文化方面的不足等综合的因素,也都是最终造成灾难的重要原因。
主持人:是不是就是我们平常老百姓讲的,有的时候是天灾,有的时候是人祸,有的时候是这两者的叠加。
姚斌:是这样的。
主持人:既然说到了这方面,特别是说到了我们有了规章制度和和有了相应的应急计划之后,我们平时是怎么样贯彻落实的。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三级管理体系当中挑选一个最基层的,也是每一家核设施运营单位既然都建立了相应的核应急组织,我们去看一看,他们的运行状况怎么样呢?我们知道位于深圳的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的商用核电站,它所生产的电力70%输往香港,大约占到了香港用电总量的四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来连线正深处核电站控制室的大亚湾核电站分管应急的负责人赵福明先生:
主持人:我们知道核电站的控制室那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去的,所以能不能先告诉我们这控制室里都有什么,此时此刻那边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赵福明:我现在正在大亚湾核电站的1号(机组室)控制室,这里也是被形象的比喻为核电站的心脏,我正对面是一高一低两个盘面,盘面上显示的是机组主要参数设备运行状况,触控的室两名操作员正在认真的监控机组参数,比较高的一个盘面正上方的主参数上显示着大亚湾的1号机组正在满功率稳定的运行着,主控里的所有报警信号灯也都是正常,也就是说机组现在没有任何大的异常和故障,机组整体现在处在一个非常理想的安全运行状态,实际上大亚湾基地现在的6台机组都是在安全运行着。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核应急,在这一块儿,我们平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力配备?他们是怎么开展工作的呢?
赵福明:此时此刻电站除了20多名运行的值班人员之外,还有一百多名应急值班处置的人员也都是处于24小时的待命状态,他们包括设备维修、技术分析、核安全防护,医疗通讯等电站的各个专业。我们电站要求应急人员在值班期间是不能离开核电基地区域的,以保证能够迅速响应。如果机组发生故障时在主控室或者是应急中心发出人员启动的要求信号的时候,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里,所有的应急人员都必须在第一时间抵达工作地点集合,及时的开展应急行动,以保障核安全。对于电站这面可能遇到的异常和故障,电站也建立了一整套的运行操作预案,对实行人员我们每年都有强化的培训以及模拟的演练。对于一些自然灾害我们也是有预案的,比如说台风这个大家比较熟悉,电站规定在气象部门如果发出不同等级的台风警告信号的时候,我们要分别执行不同等级的检查和操作清单,也就是说检查的内容和范围是有所不同的,并且对于重点的岗位要加强值班人员的安排,以保证应急柴油发电机、安全能源等安全重要的设施处在一个良好的备用状态。除了预案我们还有演练,大亚湾基地每年还要开展十次到二十次左右的单向演练,一到两次的场内综合演练,就是场地的各个应急组织一起参加,而且每五年,我们还要跟地方政府联合开展一次场外的综合应急演习,这个规模就是比较大了,政府这边应急组织也要跟着参与协调联动。电站应急演习方面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研究一些新的内容,比如说海上的航运事故,恐怖袭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震、环境污染等,我们都以这些事件为主题,做过专项演练,总体来讲,这些演练是有效的保证应急值班人员能力的事故处置能力。
主持人:你看我们连线您,因为您在大亚湾核电站分管应急方面的工作,但是我听说您还是生产方面的管理者之一,企业生产讲究的是效率和利润,而应急是政府的规定,讲究的是未雨绸缪,大家说,这可能不完全是一种思路,工作中,会有两个角色彼此矛盾的地方吗?企业怎么看生产和应急的关系呢?
赵福明:你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实际上我们应急体系是电站管理上一个居安思危的主动性的行为,主要就是有备无患,确保机组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能够应对有序,确保没有大的问题发生。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来看,应急组织体系的存在对我们电站的日常生产其实是形成一个支持的作用,因为我们的值班人员都是由电站有经验的员工来搬运,他们的现场值班,实际上也是增强了电场日常的一些维修实验等工作的技术支持力量,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也能上的来。再一个也就是保证了电场的生产工作做的更加好,特别是在周末或者节假日时候,这一点可能就嫌得更加重要。另外一方面我们就是在应急响应和操作方面,对这些人员会进行一些培训演练,本身这也是一个技术提升过程,也利于这些人员的工作技能水平不断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只有保证长期平稳的安全生产状态,电站才有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应急体系的建设和持续完善上,总之从电站长期实践表明,我们的应急组织体系对于安全生产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应急制度和安全生产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里我觉得没有什么矛盾,这点也是我们核电行业的一个共识。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赵福明先生的连线,我们也祝福你们这边安全、平稳继续运行下去。再次感谢,回到我们的节目当中来,姚司长刚才听得很认真,我不知道您觉得大亚湾在应急方面的管理保证平时的准备、演练,您觉得怎么样?
姚斌:大亚湾这个核电站我去过,赵福明经理说这是一个应急指挥室,我应该也是去过,我刚才听到他的描述。我的感觉有三点,就是通过平时和大亚湾安全应急工作,做的比较好,我们搞应急工作有三句话,就是生产是中心,安全是高压线,应急是保障,是保护瓶,这三点是缺一不可。这个企业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就是能够正确的处理生产和安全和应急的关系,刚才赵福明同志讲的这些事情、这些程度、这些制度、这些状况,我认为体现了这方面的基本的要求,同时他现在做的这个东西所处的这个岗位也是我们国家和应急体系要求的一个基本点,就是确保24小时全天候地在岗在线值班。
主持人:这个也是我们统一一个标准的要求。我们要请出黄敏处长,就是刚刚我们听到的是来自大亚湾核电站的相关情况,这是三级管理体制的最基层,加上省级的核应急委员会和办公室,以及国家层面的设置,咱们各级核应急组织平时的准备工作都有哪些呢?您看,刚刚赵经理说到了他们有很多平时有大大小小各种不一样的级别的演习,2009年的时候,我们好像也举行过神盾2009的综合的核应急沿袭,我不知道这方面下一步是不是还有些什么相应的计划没有?
黄敏:确实是这样的,核应急的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刚才在前面姚司长也,核应急相应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那么其实核应急准备工作也是一样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直接决定了应急响应行动的成败。刚才您提到了核应急演习,那么核应急演习它是我们核应急准备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都知道严重核事故的发生概率是非常低的,怎么知道就是万一发生了核事故,我们的应急相应就一定管用就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呢?核应急演习就成为了检验预案、检验我们应急组织响应能力最有效的一个方法。演习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它就是安全统一的安排和部署,针对不同的事故情景分级组织,演习区分为单向演习、综合演习还有联合演习。2009年,核应急协调委成功组织了神盾,2009国应急联合演习。这次演习是首次国家省核电站核应急组织,三级联动的一次综合应急演习,这次演习有这么几个特点吧:就是层次高、规模大、涉及面宽,当时国家就是20多个部委的领导组成了演习指挥部,动用了包括国家部委、军队、江苏省、田湾核电站,还有专家队伍、知识中心等等各方面的一共是2300多人的力量,按照计划协调委员拟于明年还要再组织一次神盾系统的国家级的核应急演习。
主持人:就是2014年明年我们还会听到有这方面的一些我们常备不懈的消息。你看我们今天说了这么多,关键在于这个预案和落实有备无患。我们也知道,国务院正在审批一个新修订的国家核应急预案,曾经的2005年我们就发过一份《国家核应急预案》。你看同样是预案,2005年的版本到现在大家算一算,也不过八年的时间,这个修订很快,这个与原来的预案相比主要是哪些变化呢?
许平:新的预案刚才主持人提到了,2005版的《国家核应急预案》,这次修订工作主要是要充分考虑到国家突发事件应对管理理论和普遍规律的基础之上,结合着核应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总结了近年以来核应急准备响应工作的实验经验。特别是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应对经验,在这个基础之上,组织专家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反复的论证,那么和新的预案现在正在国务院走审批程序,可能近期会发布。那么这一版新版的预案和2005版的相比呢,专家们认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接触更加合理,职责分工也更加清晰,指挥协调关系更加顺畅,特别是应急处置流程更加科学。它再归纳一下可能就是以下这七个方面。一个是准确的界定了核应急工作的管理范围,2005年版的预案主要是针对核电厂,那么这版预案是扩大到所有的核设施,这是一个很鲜明的特点;第二个就是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核应急工作的原则和责任主体;第三是进一步强化了指挥机制,刚才说带特别是在重特大事故情况下,指挥协调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非常复杂的;那么第四是提高了应急响应行动的可实施性,特别是细化了哪种状态下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那么第六个方面就是进一步的规范了,五是进一步充实细化了应急准备与保障措施,都很具体,比以前更加具体;那么第六个方面是进一步规范信息报告与发布程序,因为大家都知道,根据信息公开相关的规定,一定要让老百姓知道发生了什么,才能采取自我保护这样一个措施。那么同时向国际上,也是要公开透明;那么第七个特点就是核事故的善后工作,要做到相应的规定,大概是这几个方面。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心中有
2019-09-30
- 仅靠煤改气拉动 三年后中国天
2018-11-24
- 能源辣评| 因为制氢,煤炭和风电
2018-08-29
- 胡评:能源局光伏发电补贴继续不
2018-06-20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