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新闻 > 深度 > 正文

周大地:能源转型有赖于深化改革

  2018-10-22 00:00:00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能源转型的巨大挑战。”10月20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在2018智慧能源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必须大幅加快能源低碳化进程。

  当天的论坛聚焦“能源互联网+的创新:微网和储能”,探讨智慧能源相关领域的改革方向、发展趋势、前景展望,谋求行业发展提质升级、行稳致远。其中,“能源转型”“深化改革”成为高频词。

  “要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化建设,如果没有市场化的背景,能源转型的推进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在论坛上特别强调。

  能源转型必须再加速

  能源转型的共识日益强烈。国际能源署署长高级顾问杨雷表示,据国际能源署统计,可再生能源发电已经能够满足全球大部分新增电力需求,低碳化、清洁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潮流。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按照普遍观点,全球经历了两次能源大转型,目前正处于第三次能源转型进程中。能源转型的自觉性、迫切性从未如今日之强烈。

  周大地援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如果按照当前的能源发展模式继续下去,即使考虑各国在《巴黎协议》框架下提出的减排承诺都能实现,全球平均温度在2030年至2050年即可能上升1.5摄氏度。“各国都要大幅度提高能源低碳转型的力度和进度。”他说,尽管任务非常艰巨,但加大能源绿色转型的力度已具备多方面有利条件。

  当前,能源供给低碳转型技术条件大幅改善,光伏、风电、核电、天然气等都具备了大规模增长条件,供应增长不再过度依赖煤炭和煤电。能源需求增长从过去以重工业集中负荷为主,向第三产业、民用等多用途、多品种增长转变。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方面技术的发展进步,也为能源转型创造了条件。

  国际能源署持续跟踪新能源成本发现,过去的十年里,风电综合成本降低了70%、光伏降低了80%。在20日论坛上,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认为,风电、太阳能发电将在2019年进入平价上网时代,在不需要国家补贴的情况下也可以大力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伏秋分析认为,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在于不绿色、不经济、不安全和不够智慧,要实现整体能源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能源安全、经济和绿色从不可能三角到可能三角的转变。

  能源转型以电为中心

  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电力在能源领域的核心地位日益明显,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杨雷说,过去是煤炭为王,后来是油气时代,现在电力越来越重要,电力将成为能源的核心。

  “应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以电力为中心的新的能源供应系统。”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韩文科认为,能源转型主要是新的能源、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挑战传统,能源互联网作用之一即是助力能源技术革命挑战传统能源、推动能源转型。

  王志轩也表示,能源转型实际上是以电力为中心的转型,新的电气时代正向我们走来。要实现终端能源清洁化,必须更快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我国电力在未来发展还有空间,但必须转型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电力“厂网分开”改革以来,我国电力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一电力大国、当之无愧的电力强国。截至2017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7.8亿千瓦,全社会年用电量6.4万亿千瓦时,规划预期到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6.8~7.2万亿千瓦时,有专家认为实际可能会更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2017年达到23.5%,预计2020年将提高到25%。

  在王志轩看来,如果用传统的指标体系来评价,我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力系统,但从低碳角度来看确实面临艰难选择,要重构指标体系,才能评价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政策体系、规划体系、标准体系都要相应发生重大变化。他认为,能源转型的价值目标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要清洁低碳、有政策性约束、有经济性,重构指标体系应以价值为导向,不能以方法为导向,因为如果是以方法为导向的指标体系,政策会波动。

  创新是能源转型主动力

  “微电网是打开新能源应用的钥匙。”江苏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唐学文认为,微电网能够顺利将可再生能源系统接入,未来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商业区域、城市片区以及偏远地区有广阔应用前景。

  协鑫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费智则表示,微网需要增量配电网的支撑。如果没有增量配电网的支撑,目前微网还存在政策障碍。协鑫是参与国家首批增量配电业务试点范围最广的民营企业,已在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布局电网项目,进展较为顺利。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通报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第一批试点项目进展情况,指出试点项目进展总体缓慢,要求各省(区、市)加快推进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工作,尽快实现项目落地。第一批试点项目应于2018年10月底前确定项目业主并划定供电范围,2019年6月底前建成投运,第二、三批试点项目应加快推进。

  “创新是能源转型、电力转型的最主要动力。”王志轩认为,能源转型要抓住机遇,更要把握规律。要实现能源转型价值目标,必须要有创新,不光要有技术创新,还要有进行体制革命。体制、政策的协同和协调非常重要,要用改革思维来推进能源转型。

  “从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角度看,凡是可以提高能源系统效率、促进节能、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和系统方案,都值得国家给予支持和鼓励。”周大地说,不但要培育新技术的创新和利用,更要创造合适的政策和市场条件,鼓励新的能源发展模式更好服务于人民,引领能源转型发展。“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能源领域深入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

2020-02-22

可再生能源消纳关键:进一步明确

2019-09-14

省级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

2019-09-14

陈宗法:煤电解局:如何度过第二个

2019-09-13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

2019-09-13

热点排行
  • · 电力现货市场为什么要搭配中长期电能量交易?
  • · 深度剖析:转供电何去何从?
  • · eo辣评 | 山西燃气集团初步落地,国新能源从“大哥”变“小弟”,前景堪忧
  • · 关于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若干建议
  • ·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三点原因致中国能源转型更为困难
  • · 从中核薪酬改革说起 央企员工的工资可以比领导高吗?
  • · 国际油价下跌对煤化工影响几何
  • · 关注|山东省自备电厂价格政策解读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赵文广:电力期货市场与期货合约特点
推荐阅读
  • · 藏在输配电价里的“隔墙供电”逻辑
  • ·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网改革文件看换帅后的新思路
  • ·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间在哪里?
  • · 谜一样的用电量增速?我国过去十年用电量低速增长的启示
  • · 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核心是各省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
  • · “清洁煤电”热下的冷思考:超低排放的代价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触动谁的利益?涉及哪些市场主体?分析新版配额制对各市场主体的影响!
  • · 民营售电现阶段盈利模式分析、增值服务路线、业务定位
  • · 解读《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