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新闻 > 深度 > 正文

大国竞技下的新能源汽车路线之争:中国为何坚决“站台”纯电动?

  2018-04-16 16:06:28    来源:王宇 华夏能源网 
A- A+
电力18讯:

 “如果近两年海外品牌都没有纯电动汽车在中国投放的计划,那这家企业基本就宣告死亡了。”一位奥迪内部人士向记者感慨道。

 

的确,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带来,全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二次变革。在这次变革中,走何种技术路线成为各国政府以及企业所争论的焦点。我国为了完成在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这次坚决的站在了纯电动汽车身后。

 

在新能源补贴政策以及双积分政策的压力下,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可谓全球之最。有许多人对此不解,现阶段,纯电动汽车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从内燃机不加过渡直接转变到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是否激进,有待商榷。

 

其实,我国如此钟爱纯电动汽车,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技术技不如人!

说起为何我国钟爱纯电动汽车,首要原因着实令人尴尬,即是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技术技不如人!

 

现阶段,我国的氢燃料电池技术以及混合动力技术明显落后于美欧日韩等国,无论是产业链还是商业化都有明显差距。如今虽然政府、企业、资本各方都在加大投入,试图缩小差距,但是在短时间内,效果并不显著。

 

举个例子,从1993年开始,丰田汽车即在混合动力技术上投入大量资源,这二十多年来,普锐斯(Prius)在全球的成功有目共睹。可以说,普锐斯为全球混合动力车型打下了基础。

 

反观我国,其混合动力概念是2013年前后才迅速崛起的。发展至今,混合动力技术大多还处于非成熟阶段,与海外已经成熟的技术、市场相比,明显有着较大差距。

 

实际上,在我国汽车市场中,无论是插电混动(PHEV)还是油电混动(HEV),其销售车型多是日、韩品牌。近两年,随着美国车企观念转变,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逐步成为历史产品。像通用、福特等老牌车企,已经将旗下大多数混动车型引入国内销售,针对中国市场,他们可以说是步步紧逼。

 


 

在混合动力技术上,国外相比中国要持有更加乐观的态度。大多外国政府都认为,现阶段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才是新能源潮流中,最现实的选择。

 

从实际来看,我国不仅混合动力技术和国外先进国家有着差距,其燃料电池技术差距更为明显。

 

早在2015年,丰田首款燃料电池车Mirai就正式发布,步入商业量产阶段,而像Honda FCV Concept、现代ix35 Fuel Cell等车型,也都是在三年前就达到成熟水准。

 


 

再看我国,日前首款自主研发的耐久性超过5000小时的燃料电池产品才刚刚问世,即便加速量产,和日、韩等国依旧会存在3—5年的技术差距。

 

好在,我国针对这一现象,已经有所行动。在此前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已经明确了至2020 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0 亿元用于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也重点提出了对燃料电池汽车整车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汽车计算平台技术,高效低排放内燃机、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关键部件的技术规定。《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燃料电池汽车及其关键部件的技术路线图,对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提出了技术目标。

 

原因二:中国正在加速垄断锂电池原料,手握纯电动汽车命门!

我国之所以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另一个方面,即是我国在锂电池行业,正在超越欧美等国,成为全球“领头羊”。

 

锂电池的重要性对于纯电动汽车不言而喻,把握住锂电池原料,就等于把握住了新能源汽车命脉。

 

此前《华尔街日报》曾发文称:“中国正在拿下全球电池市场,从刚果(金)开始,到手机、新能源车。”

 

的确,我国近些年锂电池企业的发展极为迅速,像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正在逐步追赶松下、三星等国际锂电供应商,拿下全球车企的订单。

 


 

据了解,以钴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三元电池是新能源车的动力单元核心。目前,国际市场都在锁定并竞相争夺对钴矿的控制,随着电动汽车产量的上升,市场对钴的需求会逐步增大。

 

骄傲的说,迄今为止,中国在该领域遥遥领先。

 

有资料显示,全球优质钴矿集中于非洲。其中,刚果(金)产量占据全球一半以上,为世界最大的钴生产国,而中国为刚果(金)钴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中国企业从西非国家进口约94%的钴。

 

曾有勘探公司CEO表达了对中国独占市场的堪忧:“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刚果(金)的意义就像是沙特对内燃机的意义。中国企业敏锐地意识到刚果(金)对电动汽车的重要性,试图控制从钴矿开采到电池生产的整个生态系统。”

 

现阶段,无论是产量还是市场占有率,中国企业在锂电池行业已经扎稳脚跟。根据大宗商品研究机构CRU Group的数据显示,中国这类公司生产的精炼钴化学品供应量约占77%,高于2012年的67%。

 

CRU顾问George Heppel预测,中国企业很快将拥有超过90%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锂电池逐步占优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是不二的选择。

 

原因三:挟天子以令诸侯,我国汽车市场可令全球车企同走纯电动汽车路线!

我国现阶段之所以大力推动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还有一个隐藏因素,即是我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汽车市场的风向标,利用市场份额,可以让全球车企自愿或被迫,走上研发纯电动汽车的道路。

 

既然海外企业看中这块“蛋糕”,那就要尊重并执行我国的汽车产业政策。

 

从某种程度来看,双积分政策就是利用海外车企争夺中国市场份额的心态,强迫各家车企在华销售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符合条件的纯电动汽车可获取最高5分的新能源积分)。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是我国汽车行业主要指导性产业政策之一。)

 

这种情况下,海外车企为了确保燃油车型在国内的正常销售,只得走上研发纯电动汽车的道路。

 

不得不说,我国庞大的汽车市场,为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提供了坚实基础。

 

其实,我国大力推进纯电动汽车发展,将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当做辅助形式,并无问题。

 

在环境保护日益严峻、石油资源短缺的今天,汽车作为大众消费产品,承担了巨大压力。纯电动汽车作为“零排放”“零消耗”的典范,是未来汽车行业的绝对主力。

 

从现实来看,全球汽车产业都在跟随中国的步伐,发展纯电动汽车。包括德国、挪威、印度、法国、英国等国在内,已经开始商讨燃油车禁售期限,如果我国从新能源汽车发展源头就握有优势,那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就并非纸上谈兵。

 

作为车轮上的国家,发展纯电动汽车可能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转向“汽车强国”关键!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

2020-02-22

可再生能源消纳关键:进一步明确

2019-09-14

省级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

2019-09-14

陈宗法:煤电解局:如何度过第二个

2019-09-13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

2019-09-13

热点排行
  • · 电力现货市场为什么要搭配中长期电能量交易?
  • · 深度剖析:转供电何去何从?
  • · eo辣评 | 山西燃气集团初步落地,国新能源从“大哥”变“小弟”,前景堪忧
  • · 关于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若干建议
  • · 从中核薪酬改革说起 央企员工的工资可以比领导高吗?
  • · 国际油价下跌对煤化工影响几何
  • ·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三点原因致中国能源转型更为困难
  • · 关注|山东省自备电厂价格政策解读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赵文广:电力期货市场与期货合约特点
推荐阅读
  • · 藏在输配电价里的“隔墙供电”逻辑
  • ·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网改革文件看换帅后的新思路
  • ·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间在哪里?
  • · 谜一样的用电量增速?我国过去十年用电量低速增长的启示
  • · 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核心是各省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
  • · “清洁煤电”热下的冷思考:超低排放的代价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触动谁的利益?涉及哪些市场主体?分析新版配额制对各市场主体的影响!
  • · 民营售电现阶段盈利模式分析、增值服务路线、业务定位
  • · 解读《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